3种农药制剂对桃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2013-09-15杨素梅贾变桃
杨素梅,贾变桃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是一种典型的 r型多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达50多科400多种[1],且能传播100多种植物病毒[2]。除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外,还为害茄果类蔬菜及蔷薇科核果类果树。世界上大约有20种蚜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但抗药性历史最久、影响最深的只有3种,桃蚜便是其中之一[3]。
桃蚜在印度、北美、欧洲、非洲等地均有发生,是全球分布最广的蚜虫之一。在我国,桃蚜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甘肃、陕西、黑龙江、辽宁等地。蔬菜受害严重时表现为结球蔬菜不能结球;引起花梗扭曲、畸形、种子不实,严重影响产量。此外,蚜虫还是多种病毒的传播者,传毒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虫本身的为害[4]。桃蚜繁殖能力极强,在温度23.1~27.6℃以及适宜的湿度下,有翅、无翅胎生雌蚜的成蚜期平均为6.5,4.5 d,胎生蚜平均为18.0,15.6头。最适发育温度为24℃,高于28℃或低于6℃对发育和繁殖均不利。因此,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形成2个为害高峰期[5]。近年来,由于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桃蚜的抗药性迅速提高,许多老品种化学杀虫剂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用,用量低时杀蚜效果不理想;用量高时在作物上的残留严重,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力也较大[6],个别地区由于严重的抗药性已几乎没有对桃蚜可用的有效药剂[7]。
本研究测定了3种市售杀虫剂对桃蚜的室内毒力,旨在为桃蚜的田间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虫源 毒力测定所用桃蚜均选用中等大小、体色一致的健康无翅成蚜,采自山西农业大学蔬菜温室大棚内生长整齐的甘蓝上。所有蚜虫皆为现用现采,当天测试完毕。
1.1.2 供试药剂 20%氰戊·马拉松EC(5%氰戊菊酯和15%马拉硫磷,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0.1%阿维·苏云菌WP(0.1%阿维菌素,7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广东省珠海市华夏生物制剂有限公司);10%吡虫啉WP(苏州遍净植保科技有限公司)
1.2 毒力测定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2006进行[8-9]。具体操作方法:选取附着较多桃蚜的甘蓝叶片,用小毛笔剔除大小不一且老弱病残的桃蚜。分别将带有约50头、大小一致的无翅成蚜的甘蓝叶片浸入不同药剂的药液中约5 s,然后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药液,平展地放入装有湿润滤纸片、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然后遮上2层纱布,盖好培养皿盖。置于(25±1)℃的光照培养箱中,24 h后检查死亡率(死亡判定标准为:用细毛笔尖轻轻拨动虫体,如果虫体倒下不能爬行视为死亡[7])。每处理重复3次,以清水为对照。
1.3 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药剂对大棚内甘蓝上桃蚜的毒力不同,20%氰戊·马拉松EC的毒力最强,LC50为 0.792 5 mg/L;10%吡虫啉WP次之,LC50为10.008 1 mg/L;0.1%阿维·苏云菌WP的毒力最差,LC50为279.405 8 mg/L。
表1 3种农药制剂对甘蓝上桃蚜的毒力测定
3 讨论
本研究测定结果表明,20%氰戊·马拉松EC对桃蚜的毒力最强,是10%吡虫啉WP的12.6倍,是0.1%阿维·苏云菌WP高352.6倍。因为氰戊菊酯和马拉硫磷都属于常规杀虫剂,它们的作用方式主要为触杀和胃毒作用,没有内吸性。而本研究采用的生物测定方法为浸渍法,主要测定药剂的触杀和胃毒毒力,而且处理时间也较短,只有24 h,氰戊菊酯和马拉硫磷作用快速,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最大效果。吡虫啉是第一个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氯化烟酰类化合物,吡虫啉杀虫谱广,对哺乳动物和水生动物毒性低,且有良好的内吸性及一定的田间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对同翅目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和缨翅目害虫蓟马表现出极高的活性[10-11]。由于吡虫啉主要以内吸作用为主,浸渍法可能会限制其药效的最大程度发挥。阿维菌素为新型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制为激活害虫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上的氯离子通道,使氯离子大量涌入膜内,导致细胞功能丧失,并使神经系统的正常动作电位的传导受到破坏而造成昆虫麻痹死亡,作用方式为胃毒和触杀作用[12]。
苏云金杆菌(Bt)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Bt杀虫制剂是胃毒剂,害虫食用后使害虫停止取食、中肠瘫痪、中肠上皮细胞解离,芽孢则在中肠中萌发,经过被破坏的肠壁进入血腔后大量繁殖,使昆虫得败血症而死[13-14]。这2种药剂复配成阿维·苏云菌WP对桃蚜毒力最低,一方面是由于阿维菌素和Bt作用缓慢,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实际效果;另一方面,Bt主要防治对象为鳞翅目害虫,对蚜虫效果不太好。
本研究只测定了3种农药制剂对桃蚜的室内毒力,其他杀虫剂品种及其剂型对桃蚜的毒力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张玉英.桃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防治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6(4):55-56.
[2]马喜生,王冬梅,张海峡,等.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3种蚜虫及其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2011(4):46-47.
[3]刘芳洁.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桃蚜的毒力测定[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2):50-52.
[4]蔡青年.植物保护手册 [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57.
[5]李好海,王运兵,姚献华.菜蚜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7):99.
[6]王琳.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综合防治 [J].中国林副特产,2011(5):55-56.
[7]王小艺,沈佐锐.四种杀虫剂对桃蚜和异色瓢虫的选择毒性及害虫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调性评价[J].农药学学报,2002,4(1):34-38.
[8]程志平,苏智先,王劲,等.泽漆乳浆及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2):46-49.
[9]刘顺,张风国,何运转,等.40种中药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501-503.
[10]邵旭升,田忠贞,李忠.新烟碱类杀虫剂及稠环固定的顺式衍生物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8,10(2):117-126.
[11]刘泽文,韩召军,张玲春.吡虫啉防治同翅目害虫的应用综述[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3):30-32.
[12]王兰,冯宏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中国植保导刊,2008(4):13-15.
[13]王利平,代林远,李鹏.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9):224-226.
[14]白成,刘丽平,鄢小宁,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概况及其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8):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