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监测30例体会

2013-09-14何建军佘晓春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如东226400

吉林医学 2013年34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导管

何建军,佘晓春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如东 226400)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颅脑损伤不仅包括神经血管的原发性损伤,而且包括脑组织的血肿、肿胀、缺血、颅内压升高等[1]。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ICP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颅内压的变化,据此可及时指导治疗。现对我科收治的3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ICP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试验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均为交通事故。入院GCS评分为8~3分,平均5分。另取上一年同时期选择30例入院GCS评分相同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GC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监测方法:试验组在手术中将ICP监测探头置入硬膜下脑挫伤血肿清除部位。ICP监护是将颅内压力经传感器和讯号放大器放大,在监护仪上显示颅内压。我们使用CODMAN MICROSENSOR配有ICP传感器的脑室导管套件,采用光纤传感器监测,外接CODMAN ICP EXPRESS监护仪。该配有ICP传感器的导管套件为一次性使用包,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调零处理后,导管探头置于硬脑膜下脑挫伤血肿清除部位,导管从切口旁引出并固定,连续观察与记录 ICP数值,监测时间 72 h~7 d,平均5 d。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分析,计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30例患者颅内压均有升高,其中轻度升高8例,中度升高18例,重度升高4例,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4例生活不能自理,16例生活基本自理,10例完全康复。与对照组的预后相比较P<0.05,预后存在显著差异,提示ICP监测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颅脑损伤术后由于脑水肿、脑肿胀、脑挫伤、颅内残余血肿、脑积水等原因,可以导致颅内压升高。而术后误吸[2]、咳嗽、排尿、排便、疼痛刺激、烦躁等诱因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导致颅内压升高,也是颅脑损伤术后不可小觑的原因。颅内压明显升高,可使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剧脑组织损伤。当ICP增高到一定程度即可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是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30例患者连续动态ICP监测,及时发现ICP升高,早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作者认为ICP<2.67 kPa(20 mm Hg)时,可不用脱水剂,ICP≥2.67 kPa(20 mm Hg)开始使用脱水剂,如果颅内压下降不明显,应加大剂量;ICP≥5.33 kPa(40 mm Hg),应常规CT检查,明确颅压升高原因,作进一步处理。通过实践和对比,笔者认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ICP监测有以下优点:①及时了解ICP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尤其是对颅脑损伤术后继发性脑肿胀、迟发型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急性脑积水等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3-5]。②合理使用脱水剂。我们常规使用甘露醇加呋塞米进行脱水。没有ICP监测,临床脱水剂的使用存在盲目性。何时使用脱水剂、使用脱水剂的剂量、脱水剂使用的效果,在没有ICP监测的情况下,临床用药没有科学的依据。常规经验用药往往导致脱水剂使用过度。我们试验组脱水剂的使用总量(颅内压监护期内)约为对照组的1/3。脱水剂的滥用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其次也是电解质紊乱的重要原因,再次术后早期强力脱水导致ICP过低,也是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原因[6-7]。③简便操作。我们使用CODMAN MICROSENSOR配有ICP传感器的脑室导管套件,该装置为传感器、导管一体化设计,既有ICP监测作用,又有引流作用。该装置同时配备有头皮穿刺装置,简便了手术操作。避免了常规颅脑损伤术后放置引流,或拔除引流管引起硬脑膜悬吊线断裂,出现硬膜外血肿的风险。④评判预后。通过ICP监测结合体检及CT检查,能判断患者病情趋于平稳或正在恶化。ICP监测是评判预后的重要依据。

总之,ICP监测操作简便,能给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明显提高疗效,尤其在没有条件进行动态CT监测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1] 张慧玲,刘俊伟,王均炉,等.不同液体血液稀释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脑屏障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615.

[2] 王有存,潘 凯,韦 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变化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3):2411.

[3] 何建军,佘晓春.经翼点入路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临床体会[J].江苏医药,2012,38(13):1596.

[4] 何建军,佘晓春.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2011,37(10):1231.

[5] 王志利,候林生.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2,33(14):3009.

[6] 尤荣开,薛丽珠,何学雄,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1):863.

[7] 徐瑞堂,翟春敏.重型颅脑损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意义[J]. 医师进修杂志,2000,23(7):36.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导管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