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学生参加萨提亚模式成长工作坊的质化研究

2013-09-14李志宏陈明星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萨提亚冥想工作坊

李志宏 陈明星

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云南昆明 650033;2.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云南昆明 650224

萨提亚模式的创建者维吉尼亚·萨提亚坚信“通过使用我们的内部资源和我们的力量,去成长和发展为更具责任感的人类,我们都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快乐、更健康。”信念控制着人们的生活,了解自身内在的需求,建立自己与自我内在和外在的联结,解决过往的负面事件造成的阴影,改善与他人的沟通技巧,树立健康、理性的观念和信念,通过对内在资源的开发推动人们生命力的积极成长,展现出丰富的生命和健康的人格,发展自身的人性和完整性,展现每个宇宙生命力的魅力,这是把萨提亚模式工作坊运用于高职学生的初衷。

许多研究都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干预效果,运用富有人本气息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萨提亚模式成长工作坊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聚焦健康、优势和自身的资源,而非病症与问题,强调正向体验、自我的成长以及对自己的接纳。本次针对大学生设计的萨提亚模式成长工作坊是为了探索该模式在高职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实践应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和证据,补充国内外关于萨提亚模式运用于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空白。

由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中往往涉及到一些深层的、隐私的内容,仅仅依靠问卷调查难以挖掘到本研究需要的深层次的材料,因此必须在量化研究的同时采用实证研究加以补充。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二者在方法论和具体操作上都不同,并且各有利弊,质化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况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本研究把工作坊方案和分析、部分成员的分享以及个人的书面反馈作为质化研究的内容,以评估此次工作坊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把邀请自愿参加和公开报名的方式结合,在校内通过三条途径进行宣传和筛选出被试,一是2011年秋季学期学校正在大规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心理档案随机筛选出SCL-90有阳性症状(因子分2分)的同学20名,并打电话邀请;二是将宣传文稿公布在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网页上;三是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公布电话、面约、短信等报名方式。通过以上方式,选取27个同学作为被试。参加的同学都经过了简短的访谈,访谈问题包括:是什么吸引你愿意来参加这个工作坊?希望以什么方式来开展?访谈之前向同学澄清成长工作坊的性质、目标,并明确告知这是一个带有研究性质的工作坊,因此工作坊后有后期的测查,由同学自己决定是否参加工作坊,最后筛选出24名同学参加研究,由于成长工作坊安排在周末,12名同学参加工作坊,另外12名同学参与了后续的量化研究。

1.2 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以成长工作坊为主要形式,通过老师对工作坊方案的制定、组织、引导,以及问卷、访谈等方式完成研究。

1.2.1 第一天早上8∶00

准备工作:布置会场、检查音响、名牌,椅子摆成半圆形。

1.2.1.1 接触与连接。辅导老师称呼他们的名字,与每名来参加工作坊的同学打招呼,目的是探索和了解他们当天个人的状态,进行有效的互动和连接。

1.2.1.2 介绍。工作坊的辅导形式和老师、工作坊要点、强调隐私尊重承诺并签订承诺书。鼓励他们放松、自我,做工作坊的主人,开放和分享是送给伙伴和自己的礼物。

1.2.1.3 自我推介。这是工作坊成员相互了解的过程,具体化的提问,帮助大家去认识自我,澄清自己对这两天的期待。

1.2.1.4 热身。“人间漫步”,在活动地点自由行走,安静的体会自己的心情。既为自己做一些前所未有的尝试和突破,也帮助工作坊成员去觉察自己,了解自己,为后面的沟通模式的塑造做好准备。

1.2.1.5 分享。工作坊成员分享活动的感受。

1.2.1.6 萨提亚模式简介。辅导老师向工作坊成员介绍萨提亚模式及其意义所在。

1.2.1.7 活动。优势库存,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正向资源,挖掘个人的潜能,并进行相互连接、确认。

1.2.1.8 请其中一组四名同学来相互介绍

1.2.1.9 分享。工作坊成员分享活动的内心感受。

1.2.2 下午 14∶00~18∶00

1.2.2.1 冥想。学会冥想并在冥想中进入学习前的准备。

1.2.2.2 讲解与演示萨提亚模式。自动化人际沟通模式,使工作坊成员了解并认识到压力下的沟通方式源自生命早期的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可以学习掌握的。

1.2.2.3 感受性训练和讲解。使工作坊成员能够觉察和辨析自己的感受。

1.2.2.4 详细示范。四种沟通应对模式并练习身体姿态,分别感受讨好式、指责式、超理智、打岔四种沟通应对模式,进行四种姿态的练习(包括姿态和语言)并组合轮换,帮助成员觉察什么是自己常用的模式,特别是在有压力的时候,大家会对自己有以往所没有的新发现,比如指责背后的害怕,超理智下的胆怯等。

1.2.2.5 沟通模式源于原生家庭的塑造。讲解家庭图与我们的关系,认识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练习构画自己的家庭图,让成员重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庭和自己。

1.2.2.6 分组就家庭图进行采访和训练。工作坊成员之间以不同视觉看各自家庭,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家庭和成员。

1.2.3 晚上 19∶30~21∶30

1.2.3.1 萨提亚冥想。引导成员进行生命感恩,接纳父母也是个人,体会父母的挣扎,更好的理解父母和家人

1.2.3.2 分享。工作坊成员分享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1.2.3.3 角色扮演。妈妈、爸爸,我有话要对您说。引导成员说出自己没有或没能对父母说出的话,释放和渲泄内心的情绪情感。

1.2.4 第二天上午:9∶00~12∶00

1.2.4.1 学习前的准备冥想。带入昨天的内容与感受。

1.2.4.2 分享。每个成员都分享昨天的课程带来的 “泡泡”(感受)。

1.2.4.3 讲解。家庭规条及对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1.2.4.4 寻找。家庭规条并进行自我觉察与自我联系。

1.2.4.5 家庭重塑。和谐家庭关系重塑。

1.2.4.6 分享。工作坊成员分享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1.2.5 下午:14∶00~18∶00

1.2.5.1 自尊冥想。接受自己的独特性,感谢自己过往的生活,学习为自己负责,开始有新的选择。

1.2.5.2 萨提亚冰山理论学习。了解个体冰山的内在的渴望、预期、知觉、感受及价值和信念,并认识其外在的形式:行为(活动)、内容(故事)和应对(姿态)。

1.2.5.3 分组练习。用冰山理论剖析自我成长历程,发掘内在资源并加以运用。

1.2.5.4 个案处理。冰山剖析与自我资源整合。

1.2.5.5 分享。工作坊成员分享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1.2.5.6 一致性沟通联系。萨提亚天气预报,学习用正向资源与人沟通,与家人连接,表达自己。

1.2.5.7 练习。天气预报的方式结束。

1.2.5.8 结束冥想。保留正向,负向的学会接受、转化、放下。

2 结果

2.1 主观评价

工作坊1周后成员对团体活动的主观评价见表1。

从对工作坊的感受来看,有89.1%的被试者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坊,认为这个团体凝聚力非常强的被试者有53.32%;从工作坊活动的开展效果来看,84.54%的被试对这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喜欢;71.26%的被试者认为参加这个工作坊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84.49%的被试者非常愿意再参加类似的活动。

从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来说,对工作感受深的内容包括本次工作坊设计的基本内容,有8名同学谈到感谢父母的养育;有4名同学对冥想印象深刻;有3名同学对自我的独特性感受很深;有4名同学对萨提亚模式的沟通姿态感受深;有2名同学被同学的泪水触动;有2名同学提到家规的影响。

在本次工作坊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有7名同学更认识自己;有6名同学提到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有5名认识了好朋友;有3名同学认为自己更勇敢;有2名同学认为自己心态更好了;有2名同学认为活着真好。

2.2 访谈结果

本次工作坊质的研究以工作坊成员分享、访谈和反馈为主,对整个成长小组的团体活动进行了观察归纳,综合成员的分享、访谈和书面反馈材料,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活动都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成员从活动开始时保持沉默、观望封闭到逐渐开放自己,积极参与,真诚分享,能够有效地结合工作坊的练习进行个人觉察与成长;同时彼此间表现出了信任、团结、互助、真诚,成员们都认为自己在此次工作坊中收获很大。

第一,暖身阶段设计了自我推介和“人间漫步”的活动,使成员从相识到熟悉和信任,逐渐形成开放信任的氛围,为之后的个案分享奠定了基础。一些成员通过活动认识到交往中要用微笑或者各种肢体语言打招呼,避免交往中冷漠、面无表情的错觉,以拉近人际交往的距离。活动让成员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张快乐的笑脸,都可以用手势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个成员访谈时说:“当我闭着眼睛开始迈出第一步时,非常害怕,走着走着就放松了很多,然后老师说让我们跑起来,我突然觉得没什么,这些同学都很友好,也没那么害怕了,其实我害怕的很多东西都不存在”。

表1 工作坊一周后成员对团体活动的主观评价情况

第二,沟通姿态和家庭雕塑的活动,让成员学习了解了什么是萨提亚治疗模式的沟通姿态,如何画家庭图,奠定了成员的知识基础后,小组的领导者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家庭图绘制,使成员开始关注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并感受到家庭雕塑的魅力。一个被访谈的同学说到“今天画家庭关系图非常有意义:看起来那么复杂纷乱的家庭关系,在自己的笔下越来越清晰,看到自己有很多和父母相似的地方,比如和父亲一样急躁,母亲传给我的善良,但我很少和他们好好坐下来聊聊天,也许需要跟家里的人好好沟通一下。”一些成员通过工作坊深切的想要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对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深感内疚,并有要做点弥补的想法。

第三,晚上的冥想和“对父母说”的活动,使成员对自我和对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学会了心存感激:感谢活着,感谢父母;学会了理解父母:感受到了他们真的不容易,想要给他们打个电话。一个被访谈的成员说:“我一直觉得父母狠心得很,从小学起就我一个人在老家读书,没有父母在旁边,孤单又害怕,也很少表达对他们的爱,当我对父母说我爱他们时,我妈哭了。”“角色扮演中,我一直想给我妈说而又没有说的话我完全表达出来,以前从来没有说过,觉得轻松多了”。

第四,家庭雕塑过程中,主角分享说:“参加这个成长工作坊给了我很大的收获。大家让我有勇气在这么多人面前说出我的家庭,懂得了我的家庭带给我的丰厚礼物,让我说出了我想对家人说的话,让我找回了归属感,让我拉近了和家人的感情。”别的同学分享:“我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讨好别人,我现在也改变一些,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的感觉真得不错,和朋友在一起更快乐,更坦率”。

第五,在走自己的冰山活动中,有成员分享说:“我这段时间正面临着困境,通过走自己内在的冰山,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期待,最重要的是真正的渴望是什么。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

第六,大家对每次活动开始前的冥想印象深刻,他们在放松中,坦然接受自己;既得到休息,又得到收获。有成员分享时说冥想时自己的“大脑好像腾空了,特别舒服”“感觉像可以和自己对话,是个倾听自己的过程”。

第七,应用一致性沟通练习工具天气预报后,同学们体会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少有接受他人赞赏的氛围,所以有些人不会欣赏他人,而有些人不习惯接受他人的欣赏,而当我们真心找到你欣赏他人的地方,也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不同。

第八,在工作坊结束阶段,所有成员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分享感受、总结收获。“在成长工作坊中,我核对了自己最初的期待,收获友谊收获自信,我并不比别人差!”“这些活动让我知道了如何与别人打交道,还更加了解自己了,比如自己的胆怯,自卑,我要和自己做朋友。”“分享其他人的故事时,总可以找到共鸣,也许遭遇不同,但站在他人的角度,可以发现,原来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很明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我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宝藏。”“我该多了解一下我的同学,我该更珍惜和父母生活的日子”。

3 讨论

在两天的萨提亚工作坊中,团队和成员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大家都保持沉默,不说话,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和活动的开展、深入,小组成员逐步开放自己、积极主动参与,部分团队成员性格偏内向的成员也发生改变参与进来,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密,成员的主动性有了提升。成员的团队意识和主动性有了显著的变化,一些内向的成员话语也多了起来,在活动中,自己也开始会主动争取机会参与做案主。

本次工作坊参与程度高.同学之间比较信任,感到安全,愿意分享,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真诚开放,能够有效地结合内容进行个人成长。

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同学表示更自信,更愿意主动与人交往,更加认识自己,对学生的情绪调试有效果。

因为这部分质的研究内容是出自工作坊上的分享,虽然每次分享都是自愿,也有可能部分同学不一定说出真实感受,因此质的研究还是需要与量的研究向结合,才更有说服力。

在萨提亚成长工作坊中,笔者欣喜地看到生命的转变,看到同学们向着更良好、更积极、更高自我价值的状态发展,看到一张张年轻、自信、充满活力、充满幸福的笑脸,这就是高职学生参加萨提亚成长工作坊的意义和魅力所在,事实证明萨提亚成长和转化模式对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1]June Banmen.泰国精神病理学与沙维务模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98-100.

[2]Virginia S.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54.

[3]Virginia S.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66.

[4]Virginia S.萨提亚治疗实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24.

[5]Virginia S.心的面貌[M].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155.

[6]Virginia S.沉思冥想[M].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207.

[7]秦金亮.质化研究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59.

猜你喜欢

萨提亚冥想工作坊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蓝的冥想
《冥想》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冥想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