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

2013-09-14周静芳张维娜郄永涛

中国药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风团斯汀组胺

周静芳,张维娜,麻 娜,沈 娟,郄永涛

(河北省望都县皮肤病防治院,河北 保定 07245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复杂。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8例患者,并与单独应用依巴斯汀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2],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20~63岁;病程2个月~6年;治疗前1个月未用过长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周未用过其他抗组胺药物;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既往无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巴斯汀过敏史;排除物理性荨麻疹、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口服依巴斯汀(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10 mg/片,批号为100503)10 mg、每日1次,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规格为25 mg/片,批号为08130)5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判定临床疗效。

1.3 疗效观察指标

荨麻疹症状和体征的4级评分标准[3]:1)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数1~10个;2分为风团数11~20个,3分为风团数多于20个,遍布全身。2)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小于1 cm;2分为风团直径1~2.5 cm;3分为风团直径大于2.5 cm。3)瘙痒程度,0分为无瘙痒;1分为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2分为中度瘙痒,影响睡眠,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分为重度瘙痒,影响睡眠、正常生活和工作。4)风团发生次数,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每天出现1次;2分为风团每天出现2~3次;3分为风团每天出现多于3次。5)风团持续时间,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持续时间不多于4 h;2分为4 h小于风团持续时间不多于12 h;3分为风团持续时间多于12 h。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为治疗指数100%;显效为60%≤治疗指数<100%;有效为20%≤治疗指数<60%;无效为治疗指数<20%。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嗜睡,2例轻度双下肢浮肿,1例胃肠不适;对照组出现2例乏力,嗜睡,2例便秘。两组反应均较轻微,不需要特殊处理,未影响继续治疗。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1.37 ±0.81*#3.69 ± 1.38#治疗前症状评分8.78 ± 2.23 8.27 ± 2.16

表2 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的风团样皮损,病程长达数月到数年不等,使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肥大细胞活化释放介质(主要是组胺),而造成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介质的机制是多元化的,涉及到免疫和非免疫介导两个方面[4]。抗组胺药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药物。依巴斯汀是第2代抗组胺药,不仅具有特异性强效拮抗外周H1受体的作用,还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反应递质(如白三烯)的释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降低白细胞介素IL-6及IL-8产生的作用,还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无心脏毒副作用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复方甘草酸苷片含甘草酸苷、甘氨酸、蛋氨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活化T淋巴细胞、NK细胞,抑制组胺、花生四烯酸释放,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解毒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抗变态反应作用强而持久,能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体内有较强的抑制补体作用,并能抑制抗体的产生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过敏介质[5]。由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控。

综上所述,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且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应华亨,吴力争.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J].中国药业,2010,19(3):50 -51.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71.

[3]祝 林,黄朝玲,龙 力,等.应用新型抗组胺药依巴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8,5(9):15.

[4]王建良,刘敏言.标准化变应原脱敏治疗尘螨慢性荨麻疹6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 736-4 737.

[5]赵 霞.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3 -14.

猜你喜欢

风团斯汀组胺
枪口
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错案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培养液组胺的检测及鲣鱼产组胺菌的生物活性评价
贾斯洒的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