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专修课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实践探索
2013-09-13车延龙
车延龙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716000)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延安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2008级、2009级、2010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整理了田径专修课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理论。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查阅、分类和整理分析。
1.2.2.实验考察法
实验观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7年-2008年;第二阶段2008年-2009年;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专家第一轮讨论,得到反馈意见,再进行第二论专家讨论,收集、分析意见整理出新的培养方案。
改进后的教学程序图:
通过实验教学和相应指标的能力考察等方式可综合有效的测评出学生“内实力”。
具体情况如下:
1)08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学生沿用的是改进前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2)09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学生采用的是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3)10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学生继续沿用着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然后根据之前记录的每年级调查的对象及人数进行分类对比。由于教学观察实验时间跨度较长,需要提前记录每一年级身体素质、技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此次实验观察每年级选取30人作为观察对象,并保留这30人的相关测评数据,选取三位教学专家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出三年级“内实力”是否存在差距,且是否明显。
考察内容包括6项指标:技术水平、项目成绩、教案设计、教学能力、理论课水平和评课能力,且各项测评指标满分为10分。
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培养模式的改革
2.1 培养方向的准确定位
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入手,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颁布,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因而,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把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初步定位在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 的复合型体育人才。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专修课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构建一条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2.2 培养模式改革的依据
2003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提出了新的内涵,以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训练和竞赛、并有能力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田径课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础课程,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传统的观念和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入手,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变革为依据,针对目前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田径专修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课程改革和师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手段与对策。
3 实验考察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2009级、2010级学生各项指标平均成绩均高于2008级学生;2009级学生在技术水平、项目成绩、教学能力、评课能力上较2008级学生有大幅提升;2009级、2010级在理论课水平和教案设计上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整体综合实力较2008级学生有所增强。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发现2009级、2010级较2008级学生更有自信,对技术以及教学的学习兴趣也异常浓厚,并发现改进后的培养模式对学生项目运动成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实践证明, 6项基本素质的综合测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内实力”的提升是显著的。
由表2可知,采用改进后的培养模式后,不合格所占比例逐步下降,优秀所占逐步上升,2009级学生的优秀率较2008级高出14%,2010级学生的优秀率较2008级学生要高出16%,优秀学生高出了近一倍。而2008级学生合格率占据份额较大,但优秀率却明显偏低。可见,改进后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内实力”的提升是明显的。
表1 三个年级各项指标平均成绩比较
表2 三个年级不合格、合格、优秀所占比例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田径专修课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实践探索,实验证明:建立一个实效性强的课程体系,采用“互动式”的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安排,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战教学机会,采用分小组编排训练的方法,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实施和选择教学方法,组织相应的教法实施教学,学生之间的互教互练,相互交流是有效的。通过经常性的小组观摩评比,对技术动作、教法等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创造条件,使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想象激发新的灵感,创造出新的热身动作,提出新的方法、设计出新的教学锻炼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教学应变能力,增强自信心。在做好讲评和总结的同时,坚持有目的的长期训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逐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1]郝一伟.解卫国.林敏.关于田径专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第15卷,总55期.1997年第4期
[2]李雪艳,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专修课教学自创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第 21卷,总 78期,2003年第3 期
[3]岳晓东等.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 1999(10)
[4]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田径运动.〔M〕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
[5]韩维群.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初探[J].体育学刊,2000 (6):50-51.
[6]方全心.我国体育专业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修课开课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8卷,第4期,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