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2013-09-13唐勇军范金华付小阳谷蓉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19期
关键词:孕龄张量脑部

唐勇军 范金华 付小阳 谷蓉芳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邵阳 4220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上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引起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因此受到医疗界的广泛重视[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种,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短时间内发生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即可对患儿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与及时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常规MRI诊断主要通过脑白质信号的改变来评判是否存在缺氧缺血性脑病,但其无法进行量化评判,且敏感度较低,因此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确诊存在限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临床检查方法,在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中应用较为广泛,其能够对脑髓鞘的发育成熟度进行精准的定量化评价[3]。由于新生儿脑部尚处于动态发育状态,因此其特点与成人具有显著区别。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与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与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共50例,其母亲孕龄为38~42周不等,平均为(39.0±1.0)周。所有新生儿均符合我国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诊断依据。50例新生儿中男性患儿共28例,女性患儿共22例。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生嗜睡共11例,兴奋激惹共20例,脸色苍白共12例,肌张力增强共15例,抽搐共10例,呕吐共8例,阵发性紫绀共2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收健康检查的正常新生儿共50例,所有新生儿均通过MRI检查证明其脑部正常。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1.2 诊断方法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检查控制在其出生后12 d之内,新生儿受检时处于睡眠状态或使用水合氯醛灌肠处理。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对患儿进行检查,最大梯度场幅值设定为23mT/m,梯度场切换率设定为120T/(m·s)。扫描参数设定为层厚5mm,间距1mm,序列16层,FOV为20cm。采用环形线性表面线圈,扫描过程中采用FSE、DW/T2W EPI、SE、FLAIR、DTI序列。DWI序列采用128×128矩阵,T2WI FSE序列采用256×256矩阵,T1W SE序列采用256×256矩阵,FLAIR序列采用256×256矩阵,DTI采用128×128矩阵。DWI采用EPI技术,弥散梯度采取三个方向,分别为X,Y,Z。DTI序列采用非同一直线上13个方向的弥散梯度场作为扫描场[4]。采用SIEMENS Functool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分别测量WMFH、PLIC以及CR值。将感兴趣区在上述区域中使用Functool软件画出,并保证左右两侧对称且一致。要求内囊感兴趣区显示为长椭圆形,而脑室旁前外侧白质感兴趣区则显示为圆形。本文要求测定参数分别为平均弥散度、分数各向异性以及相对各向异性值。除上述评价参数外,还需对各向异性图与彩色编码张量图进行动态分析[5]。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处理与计算,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并使用kendall分析法对孕龄长短与损失程度轻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对比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对比

分别对比两组新生儿的MRI检查结果可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其各个感兴趣区平均弥散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数各向异性与相对各向异性具有显著性差异,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上述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临床相关性

采用kendall分析法对孕龄与平均弥散度、分数各向异性以及相对各向异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可得,孕龄与平均弥散度的相关系数为-0.34,与分数各向异性的相关系数为0.04,与相对各向异性的相关系数为0.03.由此可见,孕龄与分数各向异性以及相对各向异性无临床相关性,而与平均弥散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孕龄越长,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度越低。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胎儿时期,中枢系统的发育几乎经历了所有重要阶段。由于新生儿大脑髓鞘发育处于动态化,与成人截然不同,因此在对新生儿采取MRI常规检测时,应熟悉新生儿脑发育表现在MRI图像中的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相比常规MRI检查具有能定量化、高灵敏度等优点,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中。

本文对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可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各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度与正常新生儿无显著性差异,而分数各向异性与相对各向异性则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有可能疾病导致新生儿脑部组织的有序结构发生变化,但局部组织密度仍维持在正常水平。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各个指标中,平均弥散性与产妇孕龄长短存在临床相关性,且为负相关,说明孕龄越长,各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度越低。对此现象的其中一种合理解释为随着孕龄增加,胎儿脑部的含水量会逐渐下降,而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受到更多的限制。另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随着孕龄的增加,脑部水分的粘稠度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平均弥散度下降。因此本文建议,当临床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诊断时仅依赖平均弥散度作为标准时,应与新生儿的孕龄紧密相连,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避免发生将正常早产儿误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能。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定量性,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空间分辨率不高、对运动较敏感从而容易形成运动伪影等,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应将熟睡的患儿进行固定,以降低诊断误差。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显示DTI检查中,分数各向异性与相对各向异性是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是否存在脑组织损伤与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之一,此两项指标能够客观评价新生儿的病情,并降低干扰因素。本文研究样本量较小,若需得到更为科学的研究数据,建议采取更大样本量进行实验。

[1] 张礼太.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干预[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12-13.

[2] 穆靓,杨健,鱼博浪.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张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J].磁共振成像,2010,1(1):60-64.

[3] 苏欢欢,江桂华,田军章,等.弥散张量成像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5):601-604.

[4] 左克扬,罗学毛,龙晚生,等.应用ADC值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追踪复查的初步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4):20-24.

[5] 唐梅丽,刘斯润,余明,等.弥散张量成像对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早期评估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2):241-245.

猜你喜欢

孕龄张量脑部
一类张量方程的可解性及其最佳逼近问题 ①
严格对角占优张量的子直和
四元数张量方程A*NX=B 的通解
一类结构张量方程解集的非空紧性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