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故宫的码口楠木

2013-09-13赵庆发编辑罗婧奇

中国三峡 2013年6期
关键词:永善楠木金沙江

文/赵庆发 编辑/罗婧奇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前殿内的金丝楠木巨柱、顶部贴金彩绘、吊灯及中华和钟。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摄影/FRANK/CFP

楠木纹理细腻漂亮,散发阵阵幽香,千年不腐不蛀。考古资料表明,长沙马王堆汉墓、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的棺木都是楠木所制,历经千百年,出土之时还能散发香味,棺木完好如初,半点不腐。

在永善县码口乡新民村木跨社有一摩崖石刻,内容是:“江南徽州府木商谢义盛,雍正拾年拾月立。”江南徽州,今安徽黄山一带;木材商人名叫谢义盛;石刻刻立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木材商人谢义盛曾从安徽黄山来到码口砍伐贩卖木材。

据《辞海》记载:楠木,常绿阔叶乔木,是樟科中楠属,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浙等地。生长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交混林中,喜爱险峻之处,生长极慢,数量极少,至少上百年才能成材。因颜色为黄色,是皇室喜爱的色彩,就连龙袍也取楠木之黄色,故曰黄龙袍。楠木纹理细腻漂亮,散发阵阵幽香,千年不腐不蛀。考古资料表明,长沙马王堆汉墓、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的棺木都是楠木所制,历经千百年,出土之时还能散发香味,棺木完好如初,半点不腐。

我国选用楠木建宫殿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盖三百余里……”即砍光了四川的森林,建起了三百多里大的阿房宫。其它树木都被砍光了,楠木当然也就不分大小“满门抄斩”了。这应该是楠木数量第一次大规模锐减。唐代修大明宫又砍了不少蜀山楠木,楠木数量再次减少。建南京这个“六朝圣地,十代古都”则砍光了湖南、江浙一带的楠木。

河北易县清西陵——慕陵(道光帝陵寝)隆恩殿单檐歇山金丝楠木廊柱。 摄影/聂鸣/FOTOE

到了明清两朝建故宫,湖南、江浙早无可用之材,不得已只好到从未大规模砍伐的、更加偏远的云贵两地寻砍楠木。众所周知,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始建于明初,主体建材为木、瓦,明清两代曾多次遭火,每次火灾后,皇室都要对故宫进行大规模地增建和改建,每次都要耗费众多的楠木和钱财。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乾隆皇帝即位,此后对故宫进行了长达六十年的更大规模地增建和改建。此次所需之楠木,大多采于云南永善和四川雷波两地。由于所需楠木数量大,两县下游金沙江两岸可采楠木少,采伐之人不得不顺江而上,到从未采伐过的永善原始森林中觅伐楠木。

在黄华镇甘田村白沙大堰上,至今还生长着一棵参天楠木。树高20多米,树干粗一丈多,很光滑,没有树眼,叶片与小榕树叶片差不多大,呈黑绿色。此树散发出阵阵幽香,树下竟没有蚊虫飞舞,树干上也没有蚂蚁爬动。

永善地处亚热带江边河谷,境内有奔腾的金沙江,地势险峻,山涧清泉众多,常年温暖湿润,是楠木生长的理想天堂。昔日,在金沙江南岸的原始森林中,长着许多高大的楠木树。

历史上永善的黄华、码口、马楠、水竹等乡镇都有楠木。

在黄华镇甘田村白沙大堰上,至今还生长着一棵参天楠木。树高20多米,树干粗一丈多,很光滑,没有树眼,叶片与小榕树叶片差不多大,呈黑绿色。此树散发出阵阵幽香,树下竟没有蚊虫飞舞,树干上也没有蚂蚁爬动。这也许就是楠木受到皇家推崇的原因:它本身能散发一种除虫、驱虫的气味,不遭虫蛀。

据一位周姓老人讲,当时有个大老林叫沙河沟,无人居住。1968年涨洪水,洪水冲出一根古代砍的木料,露出的部分就有两丈多长,还有半截埋在土里。那木料太大了,当地人称它为阴沉木,完好无损,木质很香。后来有人把它刨出来,制了几副棺材。其实,那就是楠木。

在一处叫黄龙湾的地方,当地老百姓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时期,这里长着一棵很大的楠木,直径有三四尺,长有五丈多。这棵树被砍下,运到北京修九龙口了,传说黄龙湾这个名字就是乾隆皇帝给取的。

想要建立计算机信息化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的是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加入计算机信息化教育的课堂及教案准备中。信息化教育的设计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要极高的技术和专业的要求,授课者本身需要拥有极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技术水平,这是普通的教师水平所远远达不到的,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去。而上文中提到,我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及精度远远不够,尚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这就造成极少的行业的专业人才能够流入计算机信息化教育的领域中来。我国现有教师大多接受的是传统教育的教学,专业能力通常不够且安于现状,难以接受新的事物与新鲜的教育理念,更加加剧了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师资力量的短缺[1]。

四川都江堰离堆公园古树参天的楠木林。 摄影/魏德智/FOTOE

金沙江两岸崖高路陡,林深藤茂,还有毒蛇猛兽,要将砍下的楠木推入金沙江运到北京,是一件比伐木更难的事。《四川通志》记载,“计木一株,山本仅十余金,而拽运动辄七八百人,盘费则一二千两,抑且殒多人之命”。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四川巡抚宪德奉王命南下大采楠木,《四川通志》记载,“产木之处,十室九空,人民无几,即尽其州县之老壮男妇,俱充木夫,进山一千,出山五百,白骨暴于木莽,谈及采木,莫不哽咽。”寥寥数语可以看出,砍伐楠木,劳民伤财,怨声载道,可谓楠木树下冤魂多。

由于砍、运楠木都十分艰难,单靠行政命令难以采运更多的楠木,采运楠木让差官十分头痛,为了尽早交差,只好花银购买,于是官商各取所需。谢老板没想到边远的永善码口能采到大数量高品质的楠木,这批楠木让他从此暴富,一时高兴,便刻下了开头提及的“江南徽州府木商谢义盛,雍正拾年拾月立”的石刻。他的初衷有点现今景区里“某某到此一游”的味道,但这一摩崖石刻在永善当地是唯一的。类似的摩崖石刻在盐津县滩头乡还有两处。其一,“大明国洪武八年乙卯十一月戊子上旬三日,宜宾县官部领夷人夫一百八十名,砍剁宫阙香楠木一百四十根”;其二,“大明国永乐五年丁亥四月丙午日,叙州府宜宾县官主薄陈典吏可等部领人夫八百名,拖运宫殿楠木四百根”。这三处摩崖石刻就是三件铁证,告诉世人,明清两朝曾在今宜宾和永善等地大规模砍伐楠木。毫不夸张地说,是永善楠木撑起了非凡的故宫,这是永善的光荣和自豪,同时也是永善的不幸,大规模砍伐严重破坏了生态,加速了珍贵树种的灭绝。

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夏季,金沙江河面上就会漂下千百万根大木,大圆木覆盖江面滚滚东流,或者说一半是江水,一半是圆木。河面弯道处,漂木漂进就难漂出,成千上万根大圆木漂集一处,横七竖八,密密麻麻,一望无际,有的直径比人还高,引来众多村民在漂木上行走,从这一根跳到那一根,从岸边走到河中央,特别有趣,丝毫不用担心会掉进河里。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耗时数十日,这批大楠木终于被推入了金沙江中,开始了它长达一年的漂流。

楠木顺金沙江而下,经宜宾、重庆、武汉、南京,至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暂泊,再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抵达京东张家湾后,再上岸搬运至崇文门神木加工厂。

楠木漂流,场面蔚为壮观,史书记载,“漂大木,蔽塞水面”。如今四十岁以上家住金沙江边的人都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夏季,金沙江河面上就会漂下千百万根大木,大圆木覆盖江面滚滚东流,或者说一半是江水,一半是圆木。河面弯道处,漂木漂进就难漂出,成千上万根大圆木漂集一处,横七竖八,密密麻麻,一望无际,有的直径比人还高,引来众多村民在漂木上行走,从这一根跳到那一根,从岸边走到河中央,特别有趣,丝毫不用担心会掉进河里,因为“漂大木,蔽塞水面”,只见大木不见河水,怎么还会掉呢?

永善进京的楠木极有可能是金丝楠木。楠木专家介绍,用灯光照射楠木木纹,木纹能丝丝闪烁幽光的就是金丝楠木,楠木生长四五百年,吸藏了生长地四周的金元素,正是那些金元素才使得木头闪烁丝丝幽光。楠木中有无金子暂无定论,但永善码口乡新民村岩湾、吊岩两社的金沙江沙滩中确是有金子的。日光照射沙滩,沙粒便会闪出星星点点的金光。冬季,金沙江水小沙滩大,当地村民就会采沙淘金,淘金风盛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个淘金人一天要淘洗数万斤河沙,傍晚将水银倒入沉淀器皿中滚裹,准会收集到一颗黄豆般大小的沙金。在那个每斤猪肉只卖一元多的年代,那颗“黄豆”价值八十多元。其实金沙江就因其河沙中含沙金而得名。码口楠木大多生长在金沙江沿岸,由此推断,进京楠木是金丝楠木的可能性极大。

历朝历代大修宫殿,大规模砍伐楠木,几乎令其灭绝。事实上,能做“栋梁之材”的楠木,在清乾隆时期就已一木难求。楠木越发珍贵,成为皇室专用品,并且也不是每个皇室成员都能随便使用的。清恭亲王想用楠木造一些家具,还得向当皇帝的哥哥申请,皇帝并没有大手大脚给他几堆,而是以尺为单位,给得极少。皇子如此,其他王公大臣就更没有资格享用了。还真有人敢触霉头,大贪官和珅背着乾隆皇帝,用楠木修建和府,最后嘉庆皇帝定他的20条大罪里的第13条就是关于楠木逾制罪。从某种角度说,和珅就是玩楠木丢命的。

现在楠木濒临灭绝,1999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中,楠木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如今,不知码口境内是否还有楠木?即使不见活树,陈旧楠木或许还有。某地拆卸房木成千上万根,堆积如山,被视作废材,或烧或弃。有专家慧眼识楠,从这些废材中发现了许多珍贵楠木。可能是这些人的祖先砍木修房时,有的本不识楠木,有的或许认识,但忘了告诉儿孙,致使儿孙明明住的是“金銮殿”,却以为是窝窝棚。拆卸损毁了房木,怕是够心疼了。

猜你喜欢

永善楠木金沙江
荔枝红了
周发祥:“我老了,让我儿子来守护楠木林”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茶盘洲的楠木王
金沙江大酒店装修项目机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
侨商戴永善:人生接力推 事业攀高远
楠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金丝楠木不神奇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