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的主要考量因素

2013-09-12黄洁蒋秀红新合力苏州灭菌技术有限公司苏州21512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8期
关键词:环氧乙烷医疗器械湿度

黄洁 蒋秀红 新合力(苏州)灭菌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 215125)

0.前言

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 简写为EO或EtO, ETO)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化学灭菌剂,对细菌、病毒、芽胞、真菌都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广泛运用于纸张、皮革、木材、金属、塑料、化纤制品等灭菌。环氧乙烷于1859年由Charles Wurtz首次制备,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用做杀菌剂和熏蒸剂。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开发和投入使用,开始用于医疗器械灭菌。由于环氧乙烷具有低温灭菌、灭菌范围广、穿透性强等特点,此后在医疗器械灭菌领域发展迅速。目前全球医疗器械的灭菌,大约一半的市场份额由环氧乙烷灭菌占据[1]。

本文简述运用环氧乙烷灭菌技术时,所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

1.灭菌参数

环氧乙烷灭菌的基本原理是环氧乙烷做为强 烷化剂,与微生物的核酸、功能蛋白、酶等的氨基、羧基、羟基、巯基等基团反应,使之发生化学结构上的改变(烷基化),从而影响其生物学活性,阻止微生物细胞的增殖,使细胞死亡。做为化学反应,灭菌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以下对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浓度、湿度、灭菌时间等因素做简要介绍。

1.1 灭菌温度

由于环氧乙烷灭菌为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与温度相关,通常为定量讨论,定义其温度系数Q10(Temperature Coefficient)为温度每升高10˚C后,反应速率除以原反应速率的比值。Charles R. Phillips在1949年发现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Q10为2.74,即灭菌温度升高10度,反应速率为原来的2.74倍[2]。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该结论可能过于简单。Ernst和Schull之后测得的Q10为1.8,且其研究显示,Q10随浓度变化而变化,但永远大于等于1.8[3]。其他人也做了相似的研究,测得的数据都在1.8至2.74之间[4]。

这些研究为定量分析温度对环氧乙烷灭菌的影响奠定基础。在实际的灭菌过程中,常以1.8~2.74这一范围的Q10值来估算调整灭菌温度对灭菌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简化的估算方法是:温度每提高10˚C,灭菌效果加倍。

就环氧乙烷灭菌的工业运用而言,并非温度越高越好,一方面是考虑到产品对温度的耐受性,另外过高温度要求会增加灭菌设备成本上的投入,因此最常见的灭菌温度为50˚C左右。

1.2 环氧乙烷浓度

大体上环氧乙烷灭菌符合一级动力学,即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呈线形提高。然而研究发现存在着一个浓度限度,当环氧乙烷浓度大于此限度时,灭菌反应服从零级动力学,具体表现为:进一步提高环氧乙烷浓度对反应速率基本无影响。

Ernst和Schull的研究表明,在37˚C以上、环氧乙烷浓度大于884mg/l时,环氧乙烷灭菌为零级反应[3]。因此将此原理运用于工业灭菌,通常做法是适当增加环氧乙烷浓度,最常见的灭菌浓度为600mg/l左右,既不使反应浓度过低影响灭菌效果,也不无谓提高浓度增加成本。

实际灭菌过程中,对于浓度的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a) 重量法

式中:

W为注入的环氧乙烷重量;

V是灭菌柜体积(空柜体积);

b)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法(Ideal Gas Law)。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转换,可得到以下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计算公式:

式中:

K为纯环氧乙烷气体的常数,其值为4.4×104;

P为EO注入过程的压力差;

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0.08314;

T为灭菌柜温度(开式温度)。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跟实测数据均有差异,尤其是重量法,多数情况下差异更大。因此有条件的话可在灭菌柜内安装可实时监控EO浓度的传感器,能获得准确的实际浓度数据,且能得出EO浓度随灭菌时间变化的关系,合理设计灭菌过程。

1.3 灭菌时间

灭菌过程作为微生物消亡的过程,符合指数规律,即灭菌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与灭菌时间呈线形相关。目前确定灭菌时间的最常见方法是过度杀灭法中的半周期法(Half-cycle Approach)[6~7]。即以能使生物指示剂(BI)/工艺调整器械(PCD)全部杀灭的灭菌周期为基础,将其定为半周期。三次半周期均取得满意结果后,将灭菌时间至少延长一倍,得到全周期。

其理论基础为:半周期中由于BI的生物负载大于106, 当BI全部杀灭时,其对数下降值(Spore Log Reduction, SLR)≥6,生物负载由106降至100以下;当灭菌时间加倍后(全周期),生物负载进一步由100降至10-6(实际上由于没有活菌,此时并无存活微生物,只有微生物存活的几率)。这样即达到医疗器械通常意义上的无菌(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达到10-6)。

除了半周期法之外,ISO 11135-1:2007也列出了其他允许的方法如BI/生物负载法(Biological Indicator/Bioburden Approach)等,详情可参见ISO 11135-1:2007的附录A、附录B以及ISO/TS 11135-2:2008的附录A、附录B。

1.4 湿度

湿度在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常认为湿度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环氧乙烷与脱水的细菌芽胞反应需要有一定的水分;另一方面,水能增强环氧乙烷的穿透性,使之更容易透过医疗器械的包装。

湿度有露点、相对湿度等表示方法,通常环氧乙烷灭菌中采用相对湿度。实验室中的研究表明30%以上的相对湿度对灭菌过程即已充分,但考虑到工业灭菌中,穿透到产品包装(如初包装、立方袋、中盒、大箱、托盘缠绕膜)内的相对湿度会有损失,工业上通常采用60%左右的相对湿度对产品进行处理。

在灭菌柜内没有装湿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灭菌柜内的相对湿度:

式中:

Pw为注入的蒸气分压;

Pi为蒸气注入前灭菌柜内的蒸气分压;

Pss为灭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相对湿度是一个理论值,跟实际的灭菌湿度有时会有较大差异。

由上述1.1及1.4部分可以看出,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产品温度和湿度能显著影响灭菌效果。而产品温度和湿度受季节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温度较低、空气干燥,对产品灭菌尤为不利。因此工业化环氧乙烷灭菌大多设有预处理(Preconditioning)这一工艺过程。通过将产品置于预处理室中,对其升温加湿,使产品在进入灭菌柜前即达到较理想的温湿度水平。如此可使灭菌时间缩短,提高灭菌效率。

2.产品放行与生物指示剂

环氧乙烷灭菌产品的放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放行和参数放行,这两种产品放行方式的灭菌确认中都需要用到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 Indicator, BI), 以下对这两种放行方式及生物指示剂做简单介绍。

2.1 传统放行 (Conventional Release)

传统放行是结合灭菌参数审核和BI检测结果进行产品放行的方式,这是目前国内外采取的最主要方式,为各国监管机构所接受。环氧乙烷灭菌的工艺参数非常之多,当出现轻微、不影响灭菌效果工艺偏差时,BI检测结果能为是否放行产品提供微生物学依据。

传统放行的缺点是BI培养需要7天,可能会延长产品周转时间,另外BI本身及其检测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或者产生部分费用。

在灭菌确认方面,ISO 11135-1:2007规定需要定期进行再确认,但对于“定期”的频率并未做硬性规定,ISO/TS 11135-2:2008建议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再确认。

2.2 参数放行 (Parametric Release)

参数放行是指基于灭菌参数审核进行产品放行的方式,由于免除了BI检测,具有产品周转快、放行成本低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BI检测结果这一微生物学支持,当出现灭菌工艺偏差时,灭菌批被拒收的概率随之加大。如果是不能重复灭菌的产品,其质量风险非常之高,所以通常采用参数放行的产品,至少能经受两次环氧乙烷灭菌而不影响产品性能或包装,且重复灭菌后的残留水平亦能符合限度标准。

参数放行对灭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一般设备相比,还需要:

a) 灭菌柜中有两个在不同位点安装的温度传感器;b) 灭菌柜中有能直接读取相对湿度的传感器;c) 灭菌柜中有能直接读取环氧乙烷浓度的传感器。

在灭菌确认方面,ISO 11135-1:2007规定参数放行的再确认必须每年进行一次。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医疗器械的监管机构都认可参数放行这一产品放行方式,例如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还未接受参数放行。

2.3 生物指示剂(BI)

生物指示剂(BI)是环氧乙烷灭菌的必需品。即使是无需进行BI检测的参数放行,其初始灭菌确认和年度再确认也需要采用BI,以证明达到所需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环氧乙烷灭菌中所用的BI,一般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或证明有同等抗性的其他菌株,孢子计数不得低于106,抗性要求为54˚C条件下D值≥2.5min,和/或30˚C条件下D值≥ 12.5min[8~9]。ISO 11138-1:2006和 ISO 11138-2:2009对环氧乙烷灭菌中所用的BI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灭菌后,BI的培养时间通常为7天,对于某些产品而言,这一时间可能过长,影响产品放行。缩短培养时间可以通过RIT (Reduced Incubation Time)研究来确认,具体方法为:将100个BI经亚致死周期灭菌,之后比较1~7天的阳性率,以第7天阳性率为基准,达到其97%水平的天数即为经确认的培养天数。使用该方法时FDA有许多建议的要点,如:

a) 亚致死周期中,阳性率应在30%~80%之间;

b) 至少3个亚致死周期;

c) BI至少3个批号,每个批号至少100个;

d) BI取出后8h内必须测试;

e) BI培养时间至少为7天。

3.环氧乙烷残留量

环氧乙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低残留量的灭菌剂,但其在某些产品上可能在灭菌后有一定量的残留EO(环氧乙烷)、ECH(2-氯乙醇)以及EG(乙二醇)。

ISO 10993-7:2008 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规定环氧乙烷残留量限度的主要标准,ISO 10993-7:2008指出:当EO和ECH均符合限度时,EG的风险较小[10]。因此目前主要检测EO和ECH两种残留物质。

对于在我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我国GB15980-1995 规定EO限度不得超过10µg/g[11],因此内销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需要符合这一限度标准。

降低EO以及ECH、EG残留量的主要工艺方法是通风,含常温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由于常温通风受季节因素影响大,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方法是强制通风。即在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换气次数的情况下通风。单位时间内的换气次数越多,解析温度越高,通风效果也越好。

ISO 10993-7:2008指出,对大多数产品而言,产品中的EO残留量的对数值,与产品的通风时间呈线形相关。该方法可用来建立EO释放曲线,计算EO残留量达标所需的通风时间。

4.产品设计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在产品设计和确认阶段即应充分考虑灭菌因素。第一,产品包装应为透气包装,原因是:a) 有利于EO、水蒸气、热量等穿透至灭菌部位;

b) 有利于灭菌残留物(EO、ECH、EG)快速从产品中逸出;

c) 有利于包装和产品完整,比如透气性不充分的包装可能会在压力变化下爆裂开口。

第二,产品的组成材料应能经受环氧乙烷灭菌,且不易吸附大量的灭菌残留物。

第三,产品的构造、折叠方式等等应有利于气体流通,如果产品内部有闭合区,灭菌难度会大大增加。

第四,产品装载模式应有利于灭菌剂穿透,经确认的装载模式应予以规定,不能随意更改。如果产品是堆载在托盘上,带着缠绕膜灭菌,则缠绕膜的形式也应经过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第五,产品的材料、生产包装工艺等应有利于将产品初始污染菌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内销产品应符合GB15980-1995中关于初始污染菌的相关要求。

另外,一般建议在产品设计和确认阶段,即考虑将来常规灭菌中偶尔失败,需要将产品重新灭菌的可能性。由于重复灭菌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残留物水平、对产品性能和包装影响更大,为确认重复灭菌的可行性,通常将产品经过两次或多次全周期灭菌,然后检测产品性能、包装性能、灭菌残留物水平,确定允许的灭菌次数。

5.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环氧乙烷对医疗器械灭菌需要考虑到灭菌参数、灭菌残留、产品设计等诸多因素,较其他灭菌方式如辐照等更为复杂。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应用,使得医疗器械的环氧乙烷灭菌日趋成熟和完善,成为全球范围的主流灭菌方式之一。本文对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做了一个简要的归纳,希望能对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1]新合力集团内部培训材料

[2]Charles R. Phillips, The sterilization action of gaseous ethylene oxide, II. Sterilization of contaminated objects with ethylene oxide and related compounds: tim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s, Am. J. Hyg., 1949, Vol 50: pp.280-288.

[3]Robert R. Ernst and James J. Shull, Ethylene oxide gaseous sterilization, I.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effects, Appl Microbiol. 1962 July; 10(4): 337-341

[4]Gisela C. C. Mendes, Teresa R. S. Brandão, and Cristina L. M. Silva, Ethe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A review, Am J Infect Control. 2007 Nov; 35(9):574-81

[5]AAMI TIR15:2009 Physical aspects of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6]ISO 11135-1:2007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Ethylene oxide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7]ISO/TS 11135-2:2008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Ethylene oxide – Part 2: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SO 11135-1

[8]ISO 11138-1:2006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Biological indicator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9]ISO 11138-2:2009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Biological indicators – Part 2: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10]ISO 10993-7:2008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 Part 7: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residuals

[11]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猜你喜欢

环氧乙烷医疗器械湿度
二氧化碳制环氧乙烷研究获突破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正式执行
中国石化扬子分公司环氧乙烷增产增效
美国把环氧乙烷列为有害物 巴斯夫、壳牌、沙索多家化工巨头受牵连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