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因素对洛阳市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2013-09-12卢守亭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洛阳47102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医疗费健康状况医疗保险

卢守亭 (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健康与幸福密切相关,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健康的身体都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对老年人来说,尤为如此。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且研究发现,对于8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健康状况对其幸福感有明显影响〔1〕。本研究旨在揭示洛阳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其相关因素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同时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并增强其生活幸福感提供可行性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多段随机抽样方法,依次抽取洛阳5个县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该村60岁及以上意识清醒能回答问卷问题的老年人。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以入户访问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完成有效问卷615份。男性283例(46%);女性332例(54%)。60~69岁306例(49.8%);70~79岁204例(33.2%);80岁以上105例(17.1%)。

1.2 工具 自编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人口社会特征、经济状况、居住方式、健康因素、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等方面,具体变量及编码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

表1 变量及变量编码

2 结果

2.1 健康状况 洛阳有20.7%的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差”或“较差”,认为“较好”或“非常好”的只有约31%,自评结果均值为1.1,基本处于“一般”状态。从劳动能力看,约有17.7%的农村老人“不能”做轻便的家务活儿,43.3%的老人“基本能”,61%的老人处于“不能”或“勉强能”做轻便家务活儿状态,洛阳农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

2.2 生活幸福指数 35.3%的老人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15.7%的人表示“不满意”或“极不满意”,生活幸福指数均值为1.2,处于“一般”与“满意”之间,整体看,洛阳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

2.3 健康因素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 洛阳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与其生活满意度关系极为密切,不论是健康自评结果还是承担家务能力,与生活满意度都表现出高度显著相关性。此外,看病便捷度即生病时能否得到及时治疗与其生活满意度也有极为显著地相关关系。承担日常医疗费能力与生活满意度也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二者净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前者同“经济状况”变量高度相关,故控制了“经济状况”变量后则表现为不显著。再者,“是否享有医疗保险”变量,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净相关关系,但是在现实中其相关性却并不显著,这表明“医疗保险”在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现实环境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4 健康因素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采取向前步进法对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没有自变量开始,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每次将一个最符合条件的变量引入模型,直至所有符合条件的变量都进入模型为止,最终由8个变量进入模型,依次是生病时能否及时治疗、健康自评、年龄、能否做轻便家务活儿、有无钱应付日常开支、居住方式、是否享有医疗保险和承担日常医疗费能力,其他自变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不够显著,故舍去不再进行进一步分析。

将上述8个自变量分成研究变量(健康因素)和控制变量(经济状况、居住方式和人口特征)两类,先对研究变量——健康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模型1,随后将控制变量逐次纳入模型分别重新进行回归,建立模型2、模型3和模型4。为节省篇幅,我们仅展示和分析“不满意-满意(参照组)”部分,略去了“一般-满意(参照组)”情况。

模型1显示,“生病时能否及时治疗”和“能否承担日常医疗费”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wald值(36.33)远大于“不能承担日常医疗费”的wald值(17.9),说明前者的影响强于后者,“生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老人,比“不能承担日常医疗费”的贫困的老人,对生活不满意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前者的显著性在模型2、模型3和模型4中得到了保持,具有稳定性;相反,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和“是否享有医疗保险”则影响不显著。

模型2引入了经济状况-“有无钱应付日常开支”控制变量,“能否承担日常医疗费”变量的显著性消失,“是否享有医疗保险”变量的显著性增强,同时,新纳入的“有无钱应付日常开支”变量具有统计的显著性,这表明该变量不仅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是否享有医疗保险”和“能否承担日常医疗费”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这种状况在纳入了“居住方式”和“人口特征”控制变量的模型3和模型4依然存在。

模型2、模型3和模型4还表明,“医疗保险”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同“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相比“未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生活不满意的可能性更小。这一点同前面相关分析的结论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健康与幸福密切相关,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关系密切。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受“剩余福利”政策的影响,尽管健康状况(健康自评、承担轻便家务活儿能力)与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高度相关,但是整体不高的健康水平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并不具有显著性,相比而言,看病便捷度即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生病时能否得到及时治疗)和由经济状况决定的支付日常医疗费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本应该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医疗保险,在实践中积极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现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而农村老年人更多遇到的则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及其引发的日常医疗费压力和看病“难”问题,农村老年人的低收入和经济困境进一步放大了该问题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鉴于此,从健康视角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城乡一体化为动力,以惠民生、促发展为主线,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进程,是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政策环境,深入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非营利性建设,积极培养民间非营利医疗组织;二是要深入推进村卫生室改革,改变个体诊所代办村卫生室局面,进一步实现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治理,并使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重点实现由“治疗”向“预防和保健”转变。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前者应在不断完善“大病统筹”基础上,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降低或取消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对后者应考虑将救助对象扩大至全体农村老年人,救助形式上主要以“大病”救助为主〔2〕。

1 郑希付.我们的幸福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222.

2 林宪斋,刘道兴.2011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9-10.

猜你喜欢

医疗费健康状况医疗保险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判断
给父母看病成韩国中年人重负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放开价格不会造成医疗费上涨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关注儿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