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转型中要着力发展新兴优势产业
——以常州高新区为例

2013-09-11束惠萍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常州高新区服务业

束惠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江苏 常州 213164)

产业结构转型中要着力发展新兴优势产业
——以常州高新区为例

束惠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江苏 常州 213164)

市场主导下产业结构的转型所面临产业发展梯队不足,缺乏优势互补产业,三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严重不足,规模企业较少,经济增收乏力和经济发展对投资依赖大,出口与消费的拉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推动传统工业的结构升级,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中心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建立以主导产业为主体,以新兴优势产业为龙头,发展基础产业,各方面比例协调的良性的产业结构发展体系。

产业结构;产业转型;新兴优势产业

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产业发展梯队不足,且缺乏优势互补产业、三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严重不足、规模企业较小,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发展对投资依赖大,出口与消费的拉动力不足等。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人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本文试从常州高新区国税税源角度出发,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税收规模结构、税收行业结构等4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常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2009—2011年常州高新区国税收入发展状况分析

常州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经济始终保持着平稳、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在全省开发区排名已经跃升至第3位。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3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贡献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65亿元,为常州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产业结构:二产税收贡献超八成,三产税源逐年稳定增长。至2011年底,二产三产税收比例为82:18,说明常州高新区当前税源仍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上。但从三产税收的发展态势看,从2009年的5.52亿元到2011年的10.3亿元,增长了近5亿元,税收占比也从2009年的14.3%提高到2011年的17.9%,上升了3.6个百分点,说明了常州高新区的经济结构、税源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但步伐缓慢,与苏高新、锡高新、苏州工业园区等相比,三产的税收份额明显偏低,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三产的培育和政策引导。

表1 高新区国税分产业税收情况表 (单位/亿元)

(二)所有制结构:外资企业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税收贡献逐年递增——以不足5%的户管数贡献了全区一半以上的税收。从3年来涉外税源的表现来看,涉外经济税收以年均25.6%的增幅高速增长,高于税收整体增幅 (21.7%)近4个百分点,高于民营经济税收增幅 (17.1%)8.5个百分点。2011年,高新区外资企业贡献税收39.3亿元,占常州高新区国税局入库总额的56.4%,同比增收近8亿元,占常州高新区国税局增收总额的60.3%,有力地支撑了常州高新区国税局税收的稳步增长。这表明大部分外资企业技术先进,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层次也相对较高,对常州高新区经济和税收的贡献无可替代。

表2 高新区国税分所有制结构情况表 (单位/亿元)

(三)税收规模结构:入库千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不足1%,但税收贡献占比超过50%。2009—2011年国税入库超千万的企业分别有60户、84户、94户,其中超5000万元企业有7户、9户、10户。规模以上企业 (指入库税款千万元以上)累计入库税收分别为21.26亿元、28.83亿元、35.25亿元,年均增幅达28.7%,高于一般企业 (15.6%)13.1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3%、50.9%、50.6%。表明常州高新区的税源集中度高,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支撑作用明显。

表3 高新区国税税收规模情况表 (单位/亿元)

表4 高新区五大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入库税收情况表 (单位/亿元)

二、高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梯队不足,且缺乏优势互补产业

第二产业中,常州高新区主要以装备制造与化工新材料为主,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带,产业间缺乏优势互补性。对于新兴产业中的高端电子信息、信息通讯等发展潜能巨大的产业均没能进入重点发展的产业。而作为常州高新区新兴的光伏、创意、新能源车辆、生物医药4大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容易受宏观政策和技术壁垒等因素的制约。如光伏行业现已产能过剩,企业亟需进行科技创新,解决转化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新能源车辆也受技术瓶颈的制约,研发投入大,发展缓慢;生物医药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长,占领市场又需要一定的时间,产效慢,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常州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三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严重不足

常州高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突出,据统计数据,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3.1亿元,从历年的变动情况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8年的2.6:67.8:29.6调整为2011年的1.8:65.9:32.3,三产服务业发展增速缓慢,且内涵不足。常州高新区服务业的优势领域仍集中在商贸、物流、旅游、餐饮等生活型服务业,服务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不高。对于金融服务业、物联网、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产业涉及很少,而这些产业正是 “十二五”期间需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是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智力型产业,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发达经济体中第三产业应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在65%以上),而且第三产业在活跃地区经济、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制造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常州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三)规模企业较少,经济增收乏力

至2011年底,常州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仅有726户,平均产值2.31亿元,不足苏高新的一半,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5户,仅有苏高新的一半。另据统计,至2011年底,常州高新区一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63个,2008—2011年新增注册资本100万美元以上企业41户,新增的税源大户寥寥无几,增收乏力,这对常州高新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将是面临的严峻考验。

(四)经济发展对投资依赖大,出口与消费的拉动力不足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 “出口、投资、消费”来分析,常州高新区主要靠投资拉动,2009—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平均比重达80.7%,而苏高新仅为40.1%,其中投资中的工业投入又占到了2/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往往是间接性,显效慢且周期长,容易受政策、市场、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从进出总额占GDP比重分析,至2011年底,常州高新区为18.2%,苏高新为44.2%,无论从占比还是总额,差距甚远,而且常州高新区的出口总额中仅天合光能1户企业就占到了30%的份额,发展不平衡。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的比重分析,2009—2011年分别为29.3%、27.5%、25.9%,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增幅为16.8%,低于GDP平均增幅 (24%)7.2个百分点。“三驾马车”中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进出口与消费明显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常州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对常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几点建议

(一)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传统工业的结构升级

当前,常州高新区工业税收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和化工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了以现代和小松为代表的智能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和配套体系,以华润包装、东昊化工、诚达石化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群。

从2011年的发展态势来看,装备制造和化工新材料两大主导行业的税收贡献力下降明显,实现销售同比分别增长12.5%和30.9%,入库税收同比仅分别增长1.3%和4.3%,装备制造业的存货同比增长24.6%,平均销售利润率同比下降15.7%,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同比下降10.6%,主导产业存货增加,利润下降。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优化传统产业生产力布局,在现有生产企业基础上,完善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发挥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地区产业集聚度,加强企业竞争力。[1]如常州高新区的装备制造行业,在国家4万亿投资政策的影响逐渐消退,国内市场又日趋饱和的状态下,像现代、小松这样一些企业应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通过改变营销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打开产品销路。化工行业应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引领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化工产业带,把一些规模小、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摒弃,通过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2],从而带来经济增量。

(二)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培养旗舰项目,壮大地区产业平台

从常州高新区现有的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来看,主要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伏3大产业,其中光伏产业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典型企业有天合光能、协鑫光伏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发展潜能巨大,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行业规模偏小,年销售仍未突破百亿大关。

光伏行业从2011年下半年起,受欧债危机和美国 “双反”的影响,受到很大冲击。地方政府应高度关注旗舰型企业面临的困境,做好现有旗舰型项目的持续性服务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并通过这一轮经济危机的优胜劣汰,逆势而上,进一步提高常州高新区光伏产业在全国及全球的比较优势[3]。

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政府应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扶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加强区域间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学、研的合作,以产业高端化为目标,发展和培育旗舰型企业,发展壮大地区产业平台,鼓励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形成常高新的 “上市板块”,从而带动区域内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各自领域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二三产的良性互动

当前,常州高新区经济结构尚显单一,工业经济占比超过六成,比重过大,三产服务业发展不足,经济协调性有待提高。从税收表现来看,尽管三产税收绝对贡献仍不突出,但其单位销售税收贡献远高于工业企业;从地区经济实际运转来看,如金融、物流、物联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运转效率,直接提升了地区平台的吸引力,苏高新、锡高新就是很好的例子;从地方政府快速加大地方财力角度出发,三产经济相较工业而言,具有占地少、产效快、附加值高的优势,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地区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所以,大力发展三产不失为上佳选择[4]。

因此,建议政府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在稳步发展二产业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大力拓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壮大常州高新区的三产经济,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的互动和协调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结构顺利转型[5]。

(四)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中心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人才资源正逐渐成为各地发展最具潜力的战略资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核心,在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更是日益凸显。[6]要充分发挥常州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科研中心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团。发挥常州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学科和科研上的特点和优势。企业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职业经理人还比较缺乏。天合光能、千红制药等一批战略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撑。[7]

因此,加强对人才的研究,探索人才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寻求适合常州高新区的人才开发战略势在必行。以载体建设为抓手,以优质服务为品牌,以政策创新为力点,将人才引进和培育放在人才工作优先地位,力争成效,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魏剑锋.基于传统产业集群视角的企业创新动力分析 [J].统计与决策,2012(4):32—35.

[2]赵东安,王卫星.主导产业生产要素贡献度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48.

[3]汪峰,于文华.“十二五”时期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 [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9-52.

[4]刘天宝,韩增林.大连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城市定位的视角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7):30—32.

[5]张程,张贤.基于制造业转移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5):148—149.

[6]赵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138.

[7]陈晓雪,王志华.苏南民营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研究——基于常州五大优势产业经验数据的分析 [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31.

(责任编辑:刘志新)

Focus on Developing New Com petitive Industry i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Taking Changzhou High-Tech Zone as an Exam p le

SHU Hui-p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I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domination ofmarket,this thesis analyzes a series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both industry development echelon and advantageous complementary industry,the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service industry,serious insufficient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the small number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s,the lack of economic income growth,the strong dependence on investment,the inadequate driving force of exports and consumption,etc.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needed like upgrading the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industry,developing new competitive industr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accelerat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setting 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by mak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centers and enterprises as the principal part and forming a benign development syste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making dominant industry as the principal part,new competitive industry as the lead,developing basic industry,and with proper proportion of all aspects.

industrial structure;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new competitive industry

F121.3

A

2095—042X(2013)06-0037-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6.010

2013-09-10

束慧萍 (1971—),女,江苏丹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2年度课题 (CDjz2012031)

猜你喜欢

常州高新区服务业
常州的早晨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