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
2013-09-11杨帆
杨 帆
(吉首大学科技处,湖南吉首 416000)
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
杨 帆
(吉首大学科技处,湖南吉首 416000)
以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切入点,经过实地调研,找出制约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分析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在大湘西的可行性,然后构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平台与分散平台相结合,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和VPN虚拟专用接入共享”的共建共享模式及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期实现大湘西区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在信息社会,信息、物资、能源是构成社会发展的3大支柱,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而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扶贫攻坚重要策略.实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是振兴大湘西区域科技、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希望所在.
1 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背景
大湘西包括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在湖南省雪峰山脉以西,紧邻川、鄂、渝、黔等多个县市区.在与周边地区的市场渗透融合中,可以东西逢源和南北策应,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诸方面与西南地区既可承接东西部地区商品的双向交流,又可吸纳沿江沿海市场的双重辐射,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大湘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贫困地区,因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及其历史影响等,它的综合经济水平一直居于湖南省较为落后的位置,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颇大,并且这种差距正随着湖南省中、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而日趋加大.与发达地区相比,湘西区域加快建立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刻不容缓.大湘西开发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促进大湘西开发与经济发展,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快速、准确、有价值的科技文献信息尤为重要.
2 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活动在中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近年来随着发展的需要,从国家到地方构建了多个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湖南省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和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这3家单位发起成立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构建了“湖南地方文献数据库”等多个信息资源共享平台.[1]在这些良好的共享模式基础和丰富的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经验之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湘西区域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也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成急剧发展态势.
据笔者调查,目前大湘西区域有怀化市、湘西州地级公共图书馆2所,县区级公共图书馆24所,全日制13所高校图书馆5所,地区级科技情报所3所,电大、党校、民办高校和中学图书馆约50个.现有各类文献资料总量约420万册.其中,县区级公共图书馆藏各类文献累计200万册,全日制13所高校图书馆藏各类文献总量210万册,地区级科技情报所藏书5万余册,电大、党校、民办高校和中学图书馆累计藏书5万余册.
调查显示,资源建设及资源共享上存在以下问题:(1)大湘西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情报单位相互之间,受书目数据著录标准的不统一、软件相互不兼容以及网络条件的限制,因没有建立互通互借、共建共享的平台,不能向馆外用户提供资源共享服务,遏制了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2](2)受本地域经济的制约,近年来新入馆藏文献资料存在严重不足现象,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馆藏文献资料老化严重,致使读者越来越少.(3)高校与地方之间缺少沟通相互协作,虽然高校系统图书馆因经费有保障,文献数量增长较快,但在目前信息资源各自为阵,尚未形成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和资源共享机制的状况下,高校图书馆为了保障教学、科研,也不可能将所有文献完全面向社会开放.(4)大湘西区域各个图书馆自动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且馆与馆之间没有开展联机检索和网上新书推荐、预约等多种服务,造成文献资源有较为严重的建设重复、浪费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大湘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基于大湘西区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较为落后的现状,建设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区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降低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成本,提高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及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是促进区域“产学研”合作、实施大湘西开发战略的关键之一,对构建适应大湘西经济进程的信息服务机制,对区域统筹发展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 大湘西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虽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最关键且首要问题是找到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整合框架体系结构,构建合理高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使科技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采集和汇聚,从而快速提升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更好地实现共建共享.
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校园网为核心,以大湘西区域内大专院校校园网、“校校通”、“农远”网络及各地、市、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支撑,初步构建了大湘西区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与分散平台相结合共建,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和VPN虚拟专用接入共享”的共建共享模式(见图1),并研制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高效、便捷、准确、及时、低成本的区域共享服务.[3]
图1 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数据分布加工、虚拟集成、网络服务的枢纽和基础,是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中心系统管理运作的技术核心部分.综合运用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依托吉首大学整体网络性能(主干速度1GB、出口速度2.3GB,吉首市、张家界市多校区的互联)处于全省前列的校园网络平台,构建支持跨平台、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环境的综合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应用系统,面向大湘西区域实现资源共享.技术构架上,平台采用(VPN技术)专线方式,以吉首大学作为中心节点,各资源共建单位作为子节点,采用星型结构构建科技文献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Intranet网络通讯平台,实现各节点之间的资源整合、集成和共享共建;同时,利用吉首大学校园网的Internet平台和域名为http://xxkjzy.jsu.edu.cn门户网站实现资源的“集中检索,分布服务”,使纷繁复杂的科技信息资源合理有效地整合并融会贯通.这种“总-分”结构,以分布交互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实现了纵向的资源串联和横向的资源汇集,达到文献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实现各级成员节点之间互联互通.[4]
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构建系统要素间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从整体上协调各子系统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区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否可持续发展,影响“区域共建共享”的最终成效[5].因此,笔者在地区、馆际、校际间建立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的协调小组,规划和协调共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共享数据库建设,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建立有序和谐的共享、协调、保障机制.
4 结论与对策
4.1 共建共享过程的循序渐进问题
大湘西区域科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存在共享意识障碍及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湘西区域一些图书情报机构各自关起门来搞建设,并简单追求藏书上的大而全,造成较为严重的文献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现象;再就是缺乏长远发展观念,一些自动化检索建设盲目上台阶,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思维定势,缺乏联合共建的思想,使得文献资源建设缺乏标准与规范,社会总体文献信息资源难以保障,给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带来障碍,从而制约了大湘西区域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深层次开展.因此,区域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实现.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标准、规范、有序地丰富信息资源;其次不断完善已搭建的网络共享平台框架;最后逐渐进行各种保障机制的建立.
4.2 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问题
区域科学文献信息资源能最大效益地共建共享,不可缺少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5].在构建共建共享平台过程中,一是要避免只强调共同利益而忽略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注重协调好共建共享参与者各方的各种利益,充分调动资源原创者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避免其受到挫伤;二是要完善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调控措施,逐渐完善组织协调、经费保障、特色数据库建设等机制,确保大湘西科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1] 谷遇春.西部地区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165-169.
[2] 华 丽.对河南省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35-37;57.
[3] 容 梅,胡小勇,张伟春.数字时代区域学科资源建设新模式:“天河部落”的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7(4):53-56.
[4] 方小洵,刘小琳,刘启强,等.建设广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思考[J].广东科技,2009(4):55-59.
[5] 慎金花,龙甜恬.区域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65-67;81.
model
(责任编辑 向阳洁)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in Xiangxi Region
YANG Fan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 China)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of the Great Western Hunan Regio,we find out the restrict factors in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by spo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 the practicability.Meanwhile,the novel model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and effective operating mechanism are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he maximum effeciency by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latform identification and vitual private network(VPN).
The Great Western Hunan Regio;scientific information resource;cooperation and sharing;
G251
A
10.3969/j.issn.1007-2985.2013.06.014
1007-2985(2013)06-0053-03
2013-07-0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JL16)
杨 帆(1971-),女,湖南古丈人,吉首大学科技处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科技情报信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