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评估能力验证试验中未通过的项目,不断提升门急诊检验质量
2013-09-11王洁,吕元
王 洁, 吕 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有额定床位数1216张。华山医院检验科于2003年开始参加美国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能力验证试验(proficiency testing,PT),于2006年1月17日正式通过CAP认可,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整体通过CAP认可的医院检验科。2007年检验科急诊生化检验为505982项次,血、尿、粪和体液常规检验为410534项次,2011年急诊生化检验为809055项次,血、尿、粪和体液常规检验为556526项次,与2007年相比,2011年急诊生化检验增长37.46%,临检增长26.23%。在2005年华山医院门急诊大楼竣工后,门诊、急诊检验合并成一个室,2007年住院部血液、体液室引进了血液分析流水线后与之前合并的门急诊检验再度合并,集血液(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尿液、寄生虫、急诊生化(含凝血功能)、部分免疫等为一体的门急诊检验室。
门急诊检验不但需要精良的设备,更需要有高质量检验报告,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检验结果一致,质量管理符合全程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门急诊检验的管理必须符合检验科总则(general checklist)的要求,共有9个方面:(1)能力测试;(2)质量管理;(3)标本采集、数据处理、报告;(4)纯水的质量和玻璃器皿洗涤;(5)方法学性能评估;(6)实验室信息系统;(7)员工档案和能力评估;(8)空间和设施;(9)实验室安全。凡门急诊检验开展的所有项目都必须参加CAP提供的PT标本检测且必须获得满意结果[1]。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门急诊检验室自2007至2011年参加CAP PT的血液、体液、尿液、生化、部分免疫、寄生虫、出凝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检验项目的报告。
二、方法
采用分析CAP PT的反馈报告,对每一份中任何一项未通过PT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调查、分析和整改,并将改进内容充实到以后的质量管理计划中达到持续质量改进,如此不断循环。流程如下。
1.PT计划执行 组长每年10月份提交PT计划申请并报科主任审核。CAP PT标本由专业快递公司送达至科室质管员接收,再分发给各组长。组长负责登记接收、检测、结果发送、评估等。
2.PT标本检测记录 按照CAP要求PT标本检测必须使用平时常规标本所用的相同系统,并于患者标本一样对待、一起检测,由当天该项目的检测人员完成,不能固定专人检测PT标本。发报告前检测结果严禁讨论及与其他实验室进行交流,在发送PT结果截止日前严禁PT标本用作其他用途。
3.PT结果上报 由各操作人员将原始数据交给组长,组长负责收集、分析、书面填写和在线填写、保存,填写完书面报告必须有检测者和组长的签名交质管员。经科室质管员仔细审核无误后在线发送至CAP。如在临近上报截止日未收到相关组室报告,质管员将通知相关组长。检测完的PT标本保存或按《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程序》处理。
4.PT结果反馈 质管员一旦收到CAP反馈结果后下载发给组长。组长负责PT结果的分析评估,有未通过结果时需调查失控原因、纠正措施,填写失控报告交主任审核并存档。
5.PT结果评估 CAP反馈报告按同类仪器或同种检测方法分组的均值作为靶值,评价结果以相对偏差、标准差指数和百分允许差值图、PT结果可接受范围、获得成绩以及全球参加该项目评价的实验室数量等表示。科室文件将PT测试的失控分析流程程序化,制成全科统一的PT未通过结果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表,将可能导致失控原因分析归纳成以下6大类[2]:(1)方法学问题。操作程序及试剂准备是否依从标准操作程序;仪器维护保养是否按时间表进行;试剂、校准品的质量问题,定标曲线的问题,其他方法学问题;(2)技术问题。识别、判断错误,稀释错误或加样错误,PT标本复溶至检测的时间错误,计算错误,检测值超出线性范围,室内质控结果失控,标本顺序错误,其他技术原因;(3)文书错误。检测数据抄写错误、方法学或厂商代码填写错误;(4)PT标本问题。溶血、细菌污染、标本菌量太少、标本不稳定、基质效应、运送延迟;(5)其他原因。没有可比较的匹配评估组、PT结果的可接受范围太窄;(6)无法解释的原因。组室有未通过PT的结果时,按照表格内容进行填写,包括组室名称、未通过检测项目名称及编号、室间质评组织、失控原因选项、针对该失控原因的分析过程及影响范围、采取具体的整改措施及验证、相关员工签名、组长签名、主任审核并签名。
三、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做5×2列表,数据采用EXCEL表进行统计学分析。PT未通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CAP PT计划中每个组合每年发送3次标本,每个组合中的每个项目有2~5个标本,未通过测试的项目分布见表1。
表1 门急诊检验室PT测试未通过的项目分布(测试数)
从2007至2011年门急诊检验PT未通过的主要原因是方法学问题、技术问题和文书问题。见表2。
表2 PT未通过原因分类
门急诊检验室自2007至2011年PT未通过率分别为 2.6% 、1.1%、0.6%、0.5% 和 0.4%,5年间PT未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07至2011年PT测试未通过率
讨 论
如何判断分析导致未通过项目的根源并进行整改杜绝类似问题重复,这是质量提高的关键点。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整改后的持续质量提高。因此认真对待每一次的PT评估工作非常重要。针对集中的3大类未通过的原因,我们的做法分为以下3个方面。
一、方法学问题策略
按照科室制定的统一分析流程,对未通过的PT结果分析程序化,由室内质控、定标、线性验证、仪器的维保、仪器的校正、PT标本的操作及所涉及的试剂、实验用品等流程进行分析,有效地帮助员工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CAP反馈总结报告中相对偏差、标准差指数、百分图及同类仪器或同类方法得分情况。如某次肌钙蛋白T(TnT)失控,检查室内质控虽在范围内但是偏低值。反馈报告中TnT的2个浓度值的标准差指数(S.D.I)显示 -4.3、-3.6,同时发现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等虽没有失控,但是S.D.I值都显示负值,有系统偏移。请工程师上门解决校正以后的室内质控仍然偏在下方,经过详细深入的调查发现门急诊每周使用40 L实验纯水,储水桶20 L每次用完由住院部运送至门急诊,员工在使用时开盖并用一根引水管插在桶内,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得出结论是:纯水被污染导致TnT失控。改用小容量储水容器每天供应新鲜纯水,开盖后剩余纯水当日丢弃,室内质控恢复正态分布。
二、技术问题策略
急诊员工昼夜交替,如何保证其有机会参加PT标本检测和分析过程?制定全年PT标本操作计划表,记录员工参加PT标本检测频次和成绩。夜班员工通过对已检测后保存的PT标本检测,保留原始数据,待收到反馈结果后由组长负责自评反馈该组员。有失控时该组员按照失控分析流程进行分析整改。组长负责对夜间检验质量的审核,每日上班后(工作时间是周一~周五8∶00~17∶00)立刻审核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夜班的检验报告单,下班前对日间报告进行审核,组长休假时委托他人完成。发现有失控现象时,立刻查找原因:按流程如质控品保存不当、质控品质量差、质控品污染、质控品未充分溶解混匀、试剂质量问题、校准或校准后验证超出时限、定标曲线问题、仪器维护保养问题、环境温湿度问题及其他。一旦发现有室内质控失控立即停发所有相关报告,及时整改。在控后对已发出的结果进行抽样测试,错误的报告应立即追回。人员培训计划全覆盖,日间工作员工集中学习,并将学习资料打印汇总交给夜班员工自行阅读,不懂提问,签名确认。形态学识别能力是门急诊检验的软肋,因此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人员、设施、流程进行调整,设定读片岗位,保证每天有2名员工负责读片,定期全组读片;制定血液分析流水线推片规则、优化流程等措施,经过几年的改进员工对血液形态识别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在设备上引进细胞涂片离心机对体液标本涂片、染色、镜检,采用三色法改变以往湿片法对寄生虫卵镜检,同时建立图谱数据库用以培训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对形态的识别能力。
三、文书问题
指定一名兼职质管员负责PT标本接收、分发、上报和反馈。上报时与组长双人核对。组长负责在线填写,质管员核对原始数据与电子数据是否一致,并按填写说明、注意事项仔细核对检测代码、方法、小数点和单位等。这一方法有效拦截了数次书写错误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5年PT未通过率逐年降低。门急诊检验人员分析未通过PT的原因和能力提高了,失控得到了有效的整改。对未通过PT项目的分析过程不仅锻炼了组长的能力,也培养了组员的能力,最终使整体门急诊员工检测技能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持续有效的提高,从而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和准确的检验报告。
[1]黄亨健,李 萍,宋昊岚,等.应用质量控制多规则分析能力验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9):839-840.
[2]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Using proficiency testing(PT)to improve the clinical laboratory;approve guideline[S].GP27-A,NCCL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