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猪瘟抗体监测及效果分析
2013-09-11王辉
王 辉
(郑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52)
猪瘟(Hog cholera,HC),俗称烂肠瘟,美国称猪霍乱,英国称猪热病,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我市猪瘟防控的主要手段仍然以高密度防疫为主。实践中猪瘟免疫失败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了解我市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现状,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十分必要。2012年,在我市50家规模猪场和13家猪散养户共采集1 148份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猪瘟抗体进行检测。
1 材料方法
1.1 材料
1.1.1 被检血清样品
采自全市5县(市)、10区的猪血清1 148份,其中经产母猪127份,哺乳仔猪362份,断奶仔猪306份,育肥猪353份。
1.1.2 试剂北京爱德士猪瘟试剂盒。
1.2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判定标准
在阴阳性对照血清成立的前提下,如果被检测样品的阻断率大于或等于40%,该样品就可以判断为阳性;如果被检测样品的阻断率小于或等于30%,该样品就可以判断为阴性;如果被检测样品的阻断率介于30%~40%之间,判为可疑,该样品需数日后重新检测。
2 检测结果
对郑州市各个养猪场的养殖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表1),并按试验要求采集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郑州市猪瘟抗体群体合格率为75.5%(表2),达到国家规定≥70%的标准,但群体抗体合格率并不算高,经产母猪和哺乳仔猪免疫效果相对较好,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免疫效果较差,其中育肥猪抗体群体合格率仅为68%;大中型规模场免疫效果较好,小型规模场和散养户免疫效果较差。
表1 2012年养殖场猪瘟监测情况统计
表2 2012年猪瘟监测情况统计
3 结果分析
造成猪瘟抗体水平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疫苗质量问题。目前,我市的市、县、乡三级冷链体系建设已比较完善,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均十分安全,但部分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仍听信部分疫苗业务员的虚假宣传,自购一些伪劣疫苗进行免疫,直接影响免疫质量。二是免疫操作不当。如疫苗稀释不正确、注射剂量不够、漏针等[1]。三是免疫程序不科学。部分小规模场和散养户没有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只是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才进行免疫,免疫后也不进行抗体检测,更没有针对性的补免补防[3]。四是猪场环境差,管理落后。近几年郑州市免疫不合格的猪场,大多是卫生环境很差,管理措施不完善,防控意识淡薄的小规模场和散养户。五是猪群隐性感染带毒。今年我市对部分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的猪群进行了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RT-PCR检测,发现个别种猪、母猪抗原阳性。
4 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郑州市猪瘟免疫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存在一定的疫病发生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
目前我市的大型规模场都建有实验室,能够经常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科学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中型规模场也较重视免疫效果的检测,大多聘请省内一些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科学指导防疫;但是小规模场和散养户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欠缺、防控意识缺乏等原因,免疫程序很不合理。另外,通过监测结果可以分析出,仔猪断奶行为对仔猪抗体水平影响很大,由于离开母猪失去了母源抗体的来源,断奶仔猪的抗体水平下降较明显。因此,首先应加强对小规模场和散养户的监测力度,科学指导他们的防疫工作;其次还要着重加强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免疫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2]。
4.2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养殖户科学防疫
加强自身冷链体系建设,确保政府采购疫苗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引导养殖户使用政府采购疫苗;同时积极配合兽医行政部门打击假冒伪劣疫苗的生产和销售。
4.3 淘汰带毒猪
加强病原学监测力度,坚决淘汰抗原阳性猪,尤其是种猪。
4.4 加强猪场管理
猪瘟的防控不能单纯依靠免疫接种,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等综合防控措施必不可少。
[1]李润成,颜爱,葛猛,等.规模猪场母猪群猪瘟抗体监测与补苗效果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8):50-51.
[2]曹建.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效价动态监测[J].新疆农垦科技,2012,25(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