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3-08-24李启成王淑琴张国华祁永秀甄森萍
李启成,韩 鑫,王淑琴,张国华,祁永秀,甄森萍
(1.青海省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西宁 810003;2.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畜牧兽医站,青海西宁 81160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国家制定的重点防制的人畜共患病之一。母畜患病后,引发流产、子宫炎、跛行和不孕症;公畜患病后引发睾丸炎和附睾炎。此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体健康。西宁市从1981年开始进行检测,1997年至2000年连续对牛羊进行布病的免疫,2000年布病检测牛阳性率控制在0.24%,羊未检出阳性,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2001年通过省级验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集市交易的开放,牲畜流通频繁,大量奶牛、肉牛、育肥羊只的引进,致使牛羊布病在我市死灰复燃,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进一步摸清近几年来我市牛羊布病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我市该病进行了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01°49',北纬 36°34',平均海拔 2 496.75 m。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省最大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的集散地,全省90%的调入商品和80%的调出商品经西宁中转。西宁市辖城北、城西、城中、城东和东川工业园区五个区,市郊有6个镇,12个涉农办事处,10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 14.15万人。2012年底共存栏各类牲畜268 481头(只),其中,牛存栏6 891头,占2.57%,可繁殖母畜1 548头,母畜比例22.46%;羊存栏24 348只,占9.07%,可繁殖母畜1 130只,母畜比例4.64%;有种公牛40头,种公羊45只;猪存栏27 190头,禽类存栏209 842羽。
2 检测情况
2.1 从1985年开始进行检测,1997年至2000年进行布病免疫,到2001年布病防治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通过省级验收,15年间共检测牛血清13 706份,共检出阳性21份,平均阳性率0.15%,阳性率最高1.15%,最低为0。检测羊血清14 461份,共检出阳性5份,平均阳性率0.035%,阳性率最高0.29%,最低为0。
2.2 从2007年开始,根据农业部等多部委《国家奶牛布病、结核病防治五年规划》以及青海省农牧厅《青海省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防控方案》精神,我市制定了《西宁市奶牛布病、结核病监测实施方案》,连续5年开展了检测,对检出的阳性畜全部进行扑杀处理。5年间共检测牛血清11 170份,检出阳性34份,阳性牛全部为奶牛,平均阳性率0.30%。阳性率最高1.91%,最低为0.11%。检测羊血清1 735份,检出阳性1份,阳性羊为藏系绵羊,平均阳性率0.06%。阳性率最高0.67%,最低为0(详见表1)。
表 1 2007—2011年布病检测情况
2.3 2012年为保证布病监测的科学性、完整性,根据青海省统一部署,我市采取设立省级布病定点监测点检测和集中监测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城中区总寨镇和城北区二十里铺镇为西宁市省级布病固定定点监测点,两镇各在其辖区内固定50%村开展布病监测,三年保持不变。每个镇定点监测奶牛200头,其他牛100头,羊50只。两镇共定点监测奶牛400头,其他牛200头,羊100只。集中监测安排其余乡镇开展。2012年共检测牛1 060头,检出阳性1头,阳性率0.09%。检测羊525只,未检出阳性。
3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3.1 基线调查 对2007—2011年我市奶牛、其它牛、羊的饲养量、免疫数、流产率与空怀率等,通过查阅资料、回访养殖户等形式进行调查。共调查6个镇、5个涉农办事处,48个村,养牛户2 298户,养羊户271户,调查范围覆盖市郊所有乡镇和涉农办事处的涉农村社。共调查牛11 398头次,其中奶牛8 561头次,其他牛2 837头次。调查羊4 073只次。母牛流产率在0.14%~0.42%之间,母羊流产率在0.45%左右。病原学检测牛流产胎儿24份,羊流产胎儿1份,全部为阴性,采用鲜乳环状试验检测奶牛6 109头,未检出阳性。
3.2 现场调查 在二十里铺镇、总寨镇、大堡子镇3个镇就牛羊饲养、布病发生、母畜空怀、流产等情况进行了定点现场调查,共调查规模养殖场17个(规模养牛场7个,规模养羊场10个),散养户43户(养牛户20户,养羊户23户)。共调查牛817头,怀孕母牛479 头,羊756只,怀孕母羊314只,未发现流产。
4 结果与分析
4.1 经2007—2011年连续5年检测调查,结果牛布病感染率为0.30%,羊感染率为0.06%。牛感染率比2000年“稳定控制区”达标检测时的感染率高出0.15个百分点。羊感染率高出0.02个百分点,说明我市牛羊布病感染率有所回升。
4.2 2007年至2012年的6年中,我市每年都检测出布病感染阳性畜,追踪阳性畜来源,主要在每年新引进牛羊中检出的。
4.3 针对我市牛羊布病感染反弹回升趋势,每年应当定期开展牛羊尤其是奶牛布病的监测,加大监测力度和检测密度,努力做到逐头逐只进行检疫检测,检出的阳性畜,必须依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强制扑杀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病源,推进该病的控制和净化。
4.4 切实加强对动物引进申报管理和检疫,强化动物卫生监督职能,推行申报制度,报检制度和隔离观察制度,严格查证验物,详细登记,逐户逐头只进行观察了解,杜绝从外埠引进患病或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坚持自繁自养,避免盲目引进。
[1]徐建平,刘丽洁,李霞,等.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8):78-79.
[2]李秀英.青海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防控[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9):54-56.
[3]胡双龙.青海海西州地区牛羊布鲁菌氏病监测方案的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12):36-38.
[4]杨海生.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369.
[5]李桂兰,赵启明.青海省祁连、天峻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现状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6):57-58.
[6]刘贵元.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情况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