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急管理 提高执政能力
2013-09-11王玉拴
文|王玉拴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学会应急管理,提高执政能力,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
当今社会,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各类事故灾难和疫情疫病时有发生,各种社会矛盾和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不断显现。这些突发公共事件一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人民群众的应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和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一、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历史时期,突发公共事件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相对于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应急管理尚处于一种脆弱的“高风险”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思想认识上主要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认为危机一般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一定在本地发生;二是做了基本的应急准备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没有将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亟待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的理念,存在着重处置、轻预防,重临场应对、轻事前防备的现象。
二是应急预案、机构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不少地方和单位的预案体系还不够健全,预案建设还未实现全覆盖,专项预案原则性要求多,可操作性不强,启动后反应不及时,平时缺乏必要的应急演练;多数地方还存在应急管理机构、职责、人员不明确的问题。
三是应急的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凸显,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网络等媒体衍生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治理还需进行制度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繁重。能否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应急能力的现实考验。
四是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各地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完善,应急物资和设备分级分类储备体系尚未建立,物资及设备的数量种类不能满足应急需要,同时布局不合理,调运不及时;应急处置队伍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五是群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灾害的应对能力十分薄弱,应急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够;公众危机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不高,自救互救能力较低。
二、强化危机意识,建立健全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机制
创新和加强应急管理,是针对处置错综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而言的。所谓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较大范围或局部范围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紧急的、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或危机等公共安全的事件。它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并对一定范围内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危险。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一般应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是人们不可预期的、不愿面对甚至一时难以控制的。它的发生与发展,对决策者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形势往往朝着难以预料的方面发展。因此,创新应急管理,强化危机意识,提高临战状态的危机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平常必须有忧患意识,必须有防患于未然的预警意识,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方针,建立健全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援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防灾救灾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紧急事态发生之前。所以,必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真正把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三、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
创新应急管理,增强对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能力,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迅速果断地合理处置,积极有效地控制事态,才能确保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取得最后胜利。
一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必须积极关注事件的苗头和征兆,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测事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制定周密可行的应急预案,并尽量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二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要做到客观判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要准确判断突发公共事件所发生的类别、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并相应提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三是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应急措施,清醒冷静处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经过应急实践,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完备性和实际应用的合理性,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尽量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失。
四是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要妥善做好群众工作,全力稳定社会局面,尽快消除不稳定因素。总之,加强应急管理,必须针对事件所发生的地区、行业特点,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
四、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创新应急管理,增强对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能力,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承担这项工作职能的各级人防机关的干部,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从以下五个方面锻炼提高应急能力。
一是锻炼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要随时注意疏通信息渠道,保持耳聪目明,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全局的问题,要有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善于从细小的表面现象,观察分析出带有全局性的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做好风险调查和隐患分析,认真总结本地区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如果在敏感问题上反应迟钝,甚至知情不报,或者缓报、虚报、漏报,就会贻误战机,使局部性问题发展成全局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重大问题,造成工作的被动,最终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二是锻炼果断的临机处置能力。在突发事件已经发生的紧急情况下临机决断,既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迅速进行权衡比较,优选最佳处置方案,做出快速反应,协调各方积极应对,确保有效地控制事件的局面,防止事态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三是锻炼统筹协调能力。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整合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连接每一个条块,疏通每一个环节,拧成一股劲,走好整盘棋,努力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强大合力。
四是锻炼靠前指挥能力。越是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领导干部越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深入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了解情况,置身第一线组织指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尽快化解突发事件的复杂局面。
五是锻炼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首先,在平时就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队伍建设。要根据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组织开展应急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招募、培训和演练,使他们在应急处置中真正发挥作用;其次,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真实、准确、简要地向社会发布信息,同时发布政府应对措施和公共防范措施等;第三,要及时宣传教育群众积极消除紧张、恐慌、焦虑、急躁情绪,切实提高应急素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鼓舞群众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增强群众战胜困难、夺取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胜利的信心。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人防机关的干部,不仅要学会在常态条件下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更要学会在非常态条件下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要创新和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执政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