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0例临床分析

2013-09-10蔡朝敏贵州省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贵州湄潭564100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镜胃炎

蔡朝敏 (贵州省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贵州 湄潭 564100)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起居不规律,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十分常见,病情缠绵难愈,往往反复发作,治疗周期普遍较长且不易根治。

笔者在2008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对80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奥美拉唑联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全部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42.4±10.3)岁;病程 1 ~4年,平均(3.3±0.8)年;其中28例患者未浅表性胃炎,14例患者为萎缩性胃炎。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4~67岁,平均(41.6±10.8)岁,病程 1 ~3.5 年,平均(2.8 ±0.7)年,其中 22 例为浅表性胃炎,18例为萎缩性胃炎。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制定本次研究的诊断标准[1]。其中西医诊断标准具体如下: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提示点状或片状红斑,有出血点,黏膜粗糙不平,伴有黏膜水肿、渗出;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提示黏膜皱褶消失、血管显露及呈现结节样或颗粒状。

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胃息肉、消化道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及严重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根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遵循个体化原则,用三联疗法方案,1种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加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0.5加阿莫西林1g)联合治疗,2次/d,疗程21 d,有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可加促动力药,HP阴性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抑制胃酸(质子泵抑制或H2受体拮抗剂)保护胃黏膜(铝制剂或铋剂)促动力药治疗促动力药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同时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分五型论治:①脾胃虚寒型:脘痛绵绵,胀满不舒、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治法:健脾湿中。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桂枝15 g、芍药18 g、生姜9 g、大枣6枚、黄芪30 g、炙甘草6 g。②胃热炽盛型:胃脘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口臭或口黏,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治法:清脾泻热,降逆和胃,方药:左金丸和《金匮》泻心汤加减吴茱萸 8 g、黄连 8 g、黄芩 6 g、大黄 6 g、莱菔子 6 g、香附 5 g、薏苡仁12g,栀子6g,竹茹10 g。③肝胃气滞型:胃脘痞胀、疼痛或牵引胁背,嗳气频作、口苦、恶心、泛酸、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 g、赤芍 6 g、川芎 6 g、香附 8 g、枳壳 6 g、吴茱萸 10 g、黄连 12 g、丹皮15 g、栀子10 g、茯苓 30 g、白术 10 g、瓦楞子 15g、乌贼骨15 g。④瘀阻胃络型:脘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失笑散加减丹参24 g,延胡索12 g,黄芪20 g,蒲黄12 g,五灵脂9 g,郁金12 g,砂仁 10 g,三七粉3 g(冲服),大黄8 g,甘草6 g。⑤胃阴亏虚型:脘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 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 9 g、麦冬 15 g、冰糖3 g、生地15 g、玉竹5 g,山药10 g、地骨皮10 g。中药各方用水煎两次共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疗程均为21 d。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胃镜下炎性反应恢复情况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胃镜下炎性反应恢复情况(例)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西医的病名,根据慢性胃炎表现出的临床表现,中医学上多将本病归属于“胃心痛”、“心下痞满”“嘈杂”、“反酸”的范围,中医认为此病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代医家对这些原因的论述,大致可分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起居失宜和体质因素等。《内经》首先阐发寒邪内犯所致胃肮痛的病机,《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宋代文献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以中虚、气滞为主。如《圣惠·治热病心腹胀满诸方》云:“夫热病服冷药及饮冷水过多,结在心下,故心腹胀痛,此为脏虚,先有旧僻故也”[2]。气虚日久导致血行不畅,而发为淤血,阻于胃部脉络亦可加重胃黏膜腺体的病变[3],病程日久亦可出现湿热瘀相互搏结,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而致脘腹痞满胀痛、纳呆乏力、便溏等脾胃虚弱等表现。本次治疗笔者总结临床实践,根据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分五型论治将本病分为5种临床类型,在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的同时分别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显示,西药加中医药辨证论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症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中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方法。

[1]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5.

[2]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648.

[3]唐俊峰,聂根利.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70例[J].现代中医药,2006,26(2):29.

猜你喜欢

奥美拉唑胃镜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