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征程展露新境界

2013-09-10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油气石油

2012,中国进入了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举行,以时代坐标的名义,把2012年载入史册。

党的十八大,向新中国的新征程发出了前进的号角。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同时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012,对于世界,尽管玛雅文明预言的世界末日渐成笑谈,但2012仍然是不同凡响的一年,具有塑造世界格局的力量。

1月4日,2013新年伊始,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环境》报告。根据《报告》,全球能源格局正在调整,主要发生了三大变化。一、石油供应多元化,随着北非、拉美等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的增长,以及北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全球可能形成中东、北美和非洲三个石油输出中心;二、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石油消费进一步上升,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在非洲和拉美等新兴资源国展开了资源竞争;三、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使得国家间能源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能源贸易争端加剧。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探讨解决能源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探索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正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诸如,由“变革”到“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小康目标增添了新内容。诸多新概念、新表述、新提法,唱响了改革创新的主旋律,也给企业的发展划定了大政方针。

旗帜领航,所有的创新,都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集结;所有的力量,都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汇聚。这是发展的统领,解读我国石油石化公司的年度工作报告,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面旗帜引领下,我国石油石化公司的新征程展露出新境界。

积极参与世界能源产业变革

“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这句时常见诸报端、对能源重要性的评价,也是世界关乎能源安全的意义所在。

世界能源产业正经历一场重大变革,许多因素都对这一变革产生着影响,诸如重大事件、经济因素、能源安全问题、政府决策、环境目标和创新等均是推动变革的主导因素。能源结构变革面临的压力和可能性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能源问题受到的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程度,也成为政治、经济、外交、气候变化博弈的焦点。因此,促进能源供需平衡、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

进入新世纪,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美洲在世界油气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球油气市场出现的油气生产西移和消费东移的趋势,让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油气需求的主要增长点,未来油气供应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油气消费区。这预示着,未来亚太地区供需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亚太各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将继续上升。

就我国而言,我国自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由1993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7%,其后每年都以2─3个百分点的速度向上攀升,直至突破50%的警戒线。据发改委披露的最新数据,2012年我国生产原油20748万吨,同比增长1.9%;进口原油27109万吨,同比增长7.3%;原油对外依存度56.4%。比较此前数据,2012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对我国来说,在获取国外资源的代价不断提高的同时,油气安全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环境保护压力也在加大。

对此,肩负着特殊的政治责任、更高要求的经济责任和更大的社会责任的国有石油石化公司态度鲜明。

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强调:“保障能力和综合实力必须持续增强!”

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刻不容缓!”

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强调:“要大力发扬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蒋洁敏在工作报告中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石油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说,“一定要坚定不移加快走出去,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油气合作与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中国石油党组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国际业务努力达到“半壁江山”,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实现“三个60%、两个倍增”,规模总量、质量效益、技术管理、生产效率和价值品牌等全面进入国际大石油公司前列,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

蒋洁敏说,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要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以海外油气合作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整体走出去步伐,全方位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竞争,推动国际化经营实现新的跨越。加快拓展海外五个油气合作区,加快建设战略通道和国际油气运营中心,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傅成玉分析中国石化当前的发展形势,认为:虽然去年的经营业绩难能可贵,有不少亮点,但感受更多的是形势的严峻和发展的危机。可以说中国石化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战略目标,在规模和量方面的追赶任务基本完成或接近完成,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要在经营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达到世界一流。

中国石化党组审时度势,提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工作中心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公司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及时转变,对确保中国石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建设世界一流意义重大。

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在工作会议上,辩证地分析了中国海油2013年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海洋已成为各国获得新资源、扩大生存空间的战略重点。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正在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主要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的前沿,各国围绕海洋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的竞争和角逐日趋激烈。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也赋予海洋石油人新的、更高的历史使命。

王宜林说,中国海油“二次跨越”发展纲要确定了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好海外重大项目的运营管理、实现国际化经营尤为关键。中国海油从对外合作起步,具备成为国际化公司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为此,我们必须进行全新的思考,从管理制度、运营方式等方面采取全新的方式。将重大项目培育成为国际化经营的典型,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是中国海油的责任所在。

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近年来,中国进口需求逐年增长。不仅是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接近了3成,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净进口国。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中国一次能源全面进口使得中国能源安全风险加大,因此构建安全的中国能源安全新版图至关重要。

那么,能源系统如何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新版图?

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规定了“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共有19个预期性指标,5个约束性指标。19个预期目标则包括全社会用电量、火电耗煤量、煤炭生产力、原油生产能力、天然气生产能力等19个方面。其中,原油生产能力保持不变,到2015年仍然是2亿吨;天然气生产能力到2015年要达到1565亿立方米,平均年增长要达10.5%。

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全国能源系统要立足国内、把握趋势,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不失时机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而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能源发展路径由“变革”到“革命”,更是反映了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体现了中央对能源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国家能源战略思维的新变化,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我国石油石化公司工作会议,都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会议的主要任务。

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动员广大干部员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面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中国石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着力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创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局面。

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扎实推进“二次跨越”,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而努力奋斗。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是我国一个时期,构建能源安全新版图的重头戏。

因此,“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开放型中国石油”这句话在中国石油工作会上颇具感染力。

蒋洁敏董事长在报告中提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通过合资合作是实现一个快车道。扩大合资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是解决企业规模增长与质量效益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扩大开放合作是适应国际经济和能源行业发展大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现实选择。中国石油工作报告把“开放合作”作为四项重大举措之一,明确要把开放合作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口,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尽快形成扩大开放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要求各企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采取积极主动、灵活务实的措施,以资本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打开大门搞建设”。

“开创建设世界一流新局面必须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到中心位置”,在中国石化工作会议报告中,成为中国石化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傅成玉说:“我们必须把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这与我们打造世界一流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提出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做大是做强做优的外在表现,做强做优是做大的内在要求。”

中国石化党组提出,上游业务要在打造“长板”的同时突出抓好清洁能源的开发;炼油业务要紧紧抓住提高盈利能力这个核心;化工业务要抓紧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油品销售业务要更加重视发展质量的提升;贸易业务要着力提高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围绕生产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眼未来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王宜林董事长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中央企业做优做强、稳中求进的要求,也是中国海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题中之义。”

中国海油在“二次跨越”提出的“突出、加快、有效、集约、择优”的产业发展方针,正是对国家要求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回应。

王宜林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发展油气主业的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二次跨越”的梦想,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解读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工作会议报告,我们看到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把美好蓝图转化为发展实绩,需要我们具备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担当。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油气石油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石油石化展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奇妙的石油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