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抱子芥(儿菜)产业发展探讨
2013-09-10钟建国张谊模刘晓波刘吉振
□ 钟建国 张谊模 刘晓波 刘吉振
重庆地区抱子芥(儿菜)产业发展探讨
□ 钟建国 张谊模 刘晓波 刘吉振
抱子芥(儿菜)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面积约5.5万hm2,产量在160万~200万t。儿菜上市时间正值冬春蔬菜淡季,因其特别的品质,较高的产量,正迅速得到种植农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促进重庆儿菜产业快速发展?
钟建国,高级农艺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南岸区南坪东路29号,400060,电话:023-62807465,E-mail:295588761@qq.com
刘 晓 波(通 讯 作 者,高 级 农 艺 师,电 话:023-62807465,E-mail:676711005@qq.com),张谊模,刘吉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南岸区南坪东路29号,400060
抱 子 芥(Brassica juncea var.gemmifera Lee et Lin.)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在重庆当地俗称儿菜,别名角儿菜、芽芽菜、抱儿菜等。儿菜栽培区域原仅限于四川盆地(川渝地区),而后逐步发展到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
儿菜茎基部为粗大的短缩肉质茎,短缩茎及短缩茎上的腋芽膨大而成为主要的食用器官,外观排列重叠呈塔状,短缩茎、腋芽、外叶以致全株均可食用。外叶碧绿,茎皮绿白相间,十分诱人,品质细嫩,味道清香微甜,脆嫩化渣,可煮汤、红烧、炒食、凉拌、泡菜、腌渍等多种食法。经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检测,儿菜富含钙、铁、磷、维生素等,所含钙、磷居各类蔬菜前列,硫胺素(VB1)、核黄素(VB2)、烟酸(VB3)的含量也很高,多食儿菜防唇干,清败火,去油腻,是上佳的保健蔬菜。
1 国内儿菜的产业现状
冬春季是蔬菜品种相对较少的季节,主要以叶菜类为主,而儿菜上市时间可从11月至翌年3月,因其特别的品质,较高的产量,正迅速得到种植农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儿菜在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成为冬春季重要的蔬菜;华南地区以及台湾省作为特菜栽培,在高海拔地区引种,市场售价较高,菜农种植效益突出;北方地区冬天以调运为主,但因儿菜易受冻,商品性降低,市场售价高,销售较少。目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国种植面积约5.5万hm2,产量160万~200万t。
2 儿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上市集中,易造成滞销
儿菜适合鲜菜消费,也可用于加工,但是,加工产业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仍以鲜销为主。生产上儿菜集中在1~2月上市,短时间内极容易造成积压滞销,而川渝春天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儿菜易抽薹、糠心和裂口,商品品质降低,市场销售困难。儿菜市场价格波动大,畅销时产地收购价3元·kg-1,滞销时仅0.2元·kg-1,极易挫伤农户积极性,有可能造成翌年生产面积大量减少。
2.2 受技术和气候制约因素大
儿菜从播种到商品菜采收,依品种不同需100~160天,生育前期要求温度在20℃左右,腋芽膨大期要求温度10~15℃。8~9月温度较高,如果播种过早,高温持续,前期易徒长;12月温度下降较快,低于8℃,儿菜通过低温春化而腋芽也不膨大,先期易抽薹,失去商品品质,则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儿菜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播期、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栽培技术有待规范。在儿菜主产的川渝地区,每年都有因播种过早或者气候不宜造成减产和绝收的现象。
2.3 产业化发展程度低
现阶段的儿菜生产仍以农户自发种植为主,面积较大,但种植分散,商品化程度较低。而儿菜的消费区域广,除本地消费外,要求长途调运。目前儿菜企业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合作社协同生产程度低,在产前市场调研和预警、产中生产技术培训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后采后处理及商品销售服务等方面,专业化程度低,亟待发展。
2.4 加工程度低
重庆的榨菜加工世界闻名,虽然儿菜的加工特点与榨菜相比有所不同,具有特殊的风味,但也有泡制、腌制、脱水干制等加工工序。目前儿菜的加工率较低,除了四川成都少数泡菜厂泡制加工、浙江丽水有脱水儿菜生产外,总体加工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对生产市场进行价格调节。
3 重庆地区发展儿菜产业的比较优势
3.1 品种资源丰富
重庆和川东南地区是儿菜产业的主要分布区,秋冬季节儿菜广泛栽培。20世纪80年代,地方已认定的品种有川农1号儿菜、临江儿菜等品种,另外,南充儿菜、璧山特大儿菜、早富儿菜、民哈哈特早儿菜、玉翠儿菜等也有大面积栽培。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统计,重庆及川东地区目前栽培推广的儿菜品种近50个,品种涵盖早、中、晚熟,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3.2 气候适宜
重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8~9月炎热多雨,12月~翌年1月气温温和,湿润多雾,气温5~15℃之间的天数较多,满足了儿菜前期对积温以及中后期对春化的温度要求。气温8~13℃的湿润条件,最适宜儿菜腋芽的膨大,因此,重庆地区的儿菜芽粗色绿,多汁化渣,商品性特别好(图1)。
3.3 科研实力强
重庆市目前是国内芥菜遗传资源最丰富、变异类型最多、芥菜类蔬菜年种植最集中、加工销售量最大的地区,在芥菜领域特别是榨菜方面拥有全国最强的科研实力。其中,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儿菜的资源收集,拥有儿菜材料200余份,发掘和创新了一大批抗(耐)高温干旱、低温寡日照、高湿、病虫,以及具有早熟等特性的儿菜特异资源材料,并选育了玉翠儿菜等早熟新品种,制定推广稻—菜栽培模式,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影响;重庆市涪陵农业科学研究所是全国最主要的榨菜研究中心,儿菜研究也拥有较强的实力。
图1 儿菜单株
3.4 耕地资源丰富
重庆市现有耕地面积逾220万hm2(3300万亩),其中稻田面积73万hm2(1095万亩),秋收后可利用的冬闲田面积比较大。全市可用来发展冬季蔬菜且不影响来年粮食生产的冬闲田在33万hm2(495万亩)以上;发展儿菜,可以利用重庆冬闲地和发挥冬季气候优势,以水旱轮作、粮菜间作等模式发展秋冬季儿菜,既不影响春作物生产布局,又能减少蔬菜种植的病虫害,提高蔬菜品质,保障城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重庆劳动力成本较低,蔬菜生产的成本明显低于经济发达地区,适于发展儿菜等秋冬蔬菜,利用比较优势,向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商品调运。
4 重庆地区儿菜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4.1 加大科研投入,丰富品种结构
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儿菜产业做强,关键要在儿菜新品种的熟性和品种用途等方面重点培育。熟性方面,要延长儿菜的应市时间,从品种的特早熟、早熟、中熟到晚熟,一应俱全,供应时间从每年11月底延至翌年3月下旬,可以分时段上市,避免集中上市造成鲜销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儿菜品种结构方面,结合重庆冬闲田土地利用,增大儿菜栽培面积,重点加大耐贮耐运儿菜的栽培,发展适于加工的儿菜品种。政府应在这些方面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促进新品种的选育,特别是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利用科研单位已有的种质资源,将材料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促进生产发展。
4.2 促进企业化经营,提高商品化率
儿菜种植面积大而不稳定的原因就是产业化程度不够,目前农民种植儿菜以自用和就近市场销售为主,有目的地针对北方市场或者南方市场的种植基地较少,商品化生产的基地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化、专业化合作社经营是发展产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形成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协作体,形成产前信息调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销售一条龙服务,使生产有目的、销售有着落,才能做大做强产业。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在土地流转、资金扶持、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培育、引进优秀的企业进入生产流通环节,促进儿菜商品化生产,建设商品化生产基地。
4.3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实行规范化栽培
儿菜的栽培受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影响,生产上易发生抽薹和“不结儿”等现象,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是发展儿菜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制定儿菜栽培规范技术,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要求,确定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农民技术骨干,以技术资料、图片、宣传画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三是进行高产核心示范片的建设,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在生产上要加大稻—菜轮作模式、无公害儿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加大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合理控制和使用化肥,增施农家肥,要有循环生态农业概念,合理综合利用儿菜头和大量的叶片。
4.4 扩大鲜销市场,加强加工产品开发
儿菜是广受人们喜爱的蔬菜,鲜菜销售方面除本地市场外,要加大外地市场的扩展,要在儿菜的采后处理和调运保鲜方面进行摸索,政府大力支持科研单位和流通企业进行贮运保鲜的研究。要加强对北方市场的开发,冬春季节儿菜在北方城市非常畅销,要着力解决冬季低温严寒条件下儿菜长途贮运易受冻害的问题;加大开发南方市场的力度,解决在温度较高条件下儿菜贮运保存时间短的问题,从而挖掘儿菜全国鲜销市场。
儿菜的集中上市,除要解决好鲜销的问题,还要大力开发加工用途,儿菜在腌制、泡制、脱水蔬菜等方面的加工用途效果较好,可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措施,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儿菜加工产业。
4.5 打造重庆儿菜品牌,做大做强儿菜产业
儿菜是重庆和川东地区原产蔬菜,发展儿菜产业,还要加大品牌的建设,分两个层次建设:一是以区县或市农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如儿菜生产基地化程度较高、栽培面积较大的璧山县等,可以利用鲜菜或加工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地方名优产品;二是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加大商标申报力度,以名优产品创建名优蔬菜品牌,保证企业拥有健康稳定的市场,从而获取长久的经济效益。
2013-06-23;接受日期:2013-08-21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资助(2011GA8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