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自信:来自苏沪媒体人的思考与尝试
2013-09-10
□ 文/本刊记者
重建自信:来自苏沪媒体人的思考与尝试
□ 文/本刊记者
3月下旬,本刊记者赴苏沪两地调研,就“新媒体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提高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重建传播自信”的主题先后与两地各主流媒体、宣传主管部门以及邮政发行系统负责人进行了深入采访和交流。以下集纳了各位负责人有关这一主题的思考。希望这一“引子”,能够引发大家更为深入和持续的讨论。
“挑战和困难很多、很大”。
面对新媒体,《解放日报》总编辑陈颂清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
陈颂清认为,面对新媒体,传统主流媒体有两个明显倾向:一是麻木,对新媒体的发展比较迟钝,觉得外面的变化对我们影响不大,各方面反应较为迟缓,改革没有紧迫性;另一是崩溃论,觉得已经差不多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完全不行了。纸质媒体没什么好弄的,完全丧失信心。这是两个极端状态。
但新媒体并不是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的唯一“祸首”。“传统媒体有‘边缘化’的趋势,新媒体是很重要的方面,但违背新闻规律、传播规律做事,没有新媒体照样边缘化。”
江苏广电总台副台长、总经理黄信则认为,面对新媒体,传统主流媒体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是单向传播问题。不是团队不努力,网络实在太强大。比如我们的“零距离”团队,无论从专业精神到探索意识,都倾注了很大努力。但比较看,无论从客观指标还是主观观感,都有下降。在Web2.0时代,我们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基本上属于单向传播,现在看来,慢慢不太适应整个传播格局的变化。因此,单向传播要变为双向传播。我们去年大量改版,想解决的就是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充分把网络手段,尤其是双向互动手段,引入到传统广电新闻传播平台上。所有改版的栏目,如果没有互动形式不审片,必
面对新媒体,传统主流媒体有两个明显倾向:一是麻木,对新媒体的发展比较迟钝,另一是崩溃论,觉得已经差不多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完全不行了。须有网络新媒体手段。
第二是贴近性的问题,要接地气。要真正用新闻的规律去判断、取舍。在抓好导向的基础上,四个字,第一要快,第二要实,第三要活,第四要深。时政报道过去习惯拿通稿,现在不许用通稿。报道核心是要表达思想。
第三是队伍的问题。当前事实上存在三个舆论场:官方舆论场,网络舆论场,百姓民间社会的舆论场。这给采编播人员的判断能力提出新要求,上要吃透党委政府精神,下要了解民情社情。
寻求自我升级,利用新媒体手段改造传统媒体
从策划、采集到制作播出,全链条与新媒体打通、互动
江苏广电总台广电新闻中心总支书记、副主任季建南:在互动上,通过与新媒体的嫁接,强化对新媒体手段的利用。从策划、采集到制作播出,全链条与新媒体打通。例如两会报道,一开始选题搜集,在网上征集网民最关心的两会问题、话题,根据网民的需求做节目策划,在这个环节后,在节目呈现上,做了全媒体演播室。把网络、微博、微信直接引入节目制作,同时在网络上播出。在传统新闻的制作上,主动利用新媒体手段加以改造。
在这样的互动中,语态完全改变:重要会议等时政新闻,不得不用通稿时,也要去掉修饰性无实质信息的语言。
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负责人袁文:从“零距离”的探索来看,2002年到现在,民生新闻的探索有三个阶段,不断自我升级。从开始单纯的新闻报道,向大民生的方向升级,“零距离”加强了网络互动,建立了官方微博,去年还开了微信,一步步推进。明显例子是24小时的热线平台,过去线索主要来自这里,10年后,这个平台功能削弱,网络平台的分量逐渐在增长,今年将有40%甚至更高比例的线索来自网络平台。有了网络后,独家报道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竞争只有在观点上,我们重在强化评论员队伍,建立开放多元的评论平台。
靓女先嫁,好栏目率先新媒体化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裘新:千万别去神化新媒体。“全媒体是记者十八般武艺都会”这些看法,是从专业贬到业余,放弃了专业素养。如果是这样理解,就是“假装新媒体化”。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用市场的办法。如通过A股上市公司在新媒体产业化方面,收购互联网视频类企业。如收购风行网;用产业的办法,用产业规模和盈利模式解决。
二是传统媒体的品牌栏目可以先行一步,率先实现全媒体化、新媒体化。整体转型有困难,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摸着石头过河。比如,“直通990”大型广播节目率先与数字化新媒体合作,可以推出各类数据库;利用空中电波载体建立空中社交和社区平台,可以走出一条新路。
三是通过专业视频新闻网站,体现专业视频优势。相比一般网民上传视频,电视台视频有专业优势。可以与电视新闻中心结合起来,实现电视台视频优势的互联网转化。如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看看新闻网。
四是鼓励好的节目占领软件服务市场。如下属频道频率好的节目可以在苹果商店开发APP,软件服务是一条可行办法。
开门户网站播新闻、开微博、开博客不是我们的强项。要立足我们的特点,我们的优势在于视频和内容。
尊重媒体生态的现实,在假定读者已了解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办报
《解放日报》总编辑陈颂清:改进应朝着深度的方向,即深度调研方向。目前纸媒整个经营状态不好,除了少数报纸扩版,大量纸媒在缩版。版面少了之后要朝着精选的角度。一定要在读者对基本的信息已经了解的基础上办这张报纸。以前办报是假装读者什么都不知道,但现在是要假装读者什么都知道的基础上办报。
有人问,报纸怎么都是隔了好几天的新闻?是因为他们微博从早刷到晚,觉得某些昨天的事情是好几天以前的。因此报纸要在深度方面发挥优势。另外要开辟、设置一些新的议题。由微博设置的议题完全是读者选择的热点。按照过去的说法,是普通人在设置议题。党报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的需求,一方面要也要引导读者,这就要主动设置议题,设置应该引起大家关注的议题。
开发多样功能,党报不只是“新闻纸”
《新华日报》副总编辑陈钢:我有个比较异端的观点:党报不能只作为新闻纸来办。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多了,党报的特定读者是各级干部,各级干部看报纸不是看内容,而是关于他的东西登了什么位置,版面怎么处理的,这个功能是任何媒体、网络不能取代的。党报除了信息传播功能,还有展示功能。为什么布展那么火,党报也有展示功能,这是取代不了的。以后党报可能会放大展示功能,可能要摸索出宣传规律、新闻规律、传播规律之外的一个其他规律。各种媒体分化、取代党报的其他功能,其他媒体不能取代的功能随着形势的发展要逐步放大,按照一种什么规律,可能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打造优秀团队,提升记者能力,追求独特内容
以记者能力提升为根本,满足读者深层需求
《解放日报》总编辑陈颂清:从媒体自身来说,关键是提升记者能力,加强内容建设。人们对内容的需求始终存在。现在网络、微博上大量的内容还是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人们的深层需求。例如黄浦江漂浮死猪的事件,我认为媒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事情的原委媒体在很长时间内都没能说清楚,一些记者去采访后觉得无从下手。这是对媒体能力的一种考验。追求独特的内容,是媒体以后生存的途径。
现在讲大家要转型发展,包括建网站、做微博。《新闻晨报》微博粉丝量排名靠前。但这对真正转型来说,意义并不大。观察媒体微博会发现,转发量高的内容却与媒体属性没有多大关系,不是在发挥媒体功能。内容建设上,微博上能传播的东西,用户自己能生产的东西就需放弃一些。要承认新闻工作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要把精力放在微博、网络无法提供的东西上,这样我们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重在媒体自强不息。媒体再发展下去就跟当年的国有企业一样,当年面临民企、外企,抱怨监管不平等,抱怨原材料渠道不一致,与我们何其相似。党报不能在网站“扒东西”,不能买网站图片。不能光抱怨,抱怨时间长了,没有用。
以有效的考核机制为保证,打造优秀团队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扬州日报社社长陈征宇:过去我们羞于谈党报,后来响亮提出打造党报品牌。我们创办了报网互动的“党报在线”栏目,每周选择当地一个重大主题,请权威的领导、专家学者,与网友互动,第二天在报纸整版呈现。网络优势和党报优势——两个优势叠加起来,宣传效果非常好。后来我们又推出“党报观察”“党报访谈”“党报评论”等党报系列栏目。今年推出“党报求证”栏目。彰显党报的声音和权威性。
应对新媒体,打造一个优秀的党报团队非常重要。我们提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突破、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这是基本的职业要求;特别能突破,这是扬州日报集团的特殊要求,别人做不到的你要做到,我们已经第八年采访全国两会,记者能进入金色大厅;神六飞天,记者进入指挥大厅。全国的重大事件,都有扬州记者的身影。重大事件中用扬州人关心的角度、扬州人的视角、希望了解的方面去诠释;寻找重大事件中的扬州元素。要求记者能够做到别人所不能。第三是特别能奉献,这要求的是记者的精神。
同时通过机制来保障。在考评机制上,集团三份报纸具体的考评办法不同,但精神内核一样。以前记者写完文章后打分,编前会各部主任开会,看似公平,但后来发现经常“发声”“提要求”的部门好稿特别多,实际上不公平。过去要求每个月写多少篇稿件,结果记者都会去完成任务,但怎么完成是另一回事,应该承认,大部分人惰性很强,多数人状态的调动要靠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机制。
现在的考核机制是变以数量为导向为以质量为导向。记者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费用,用奖金来实现激励效果。奖金分为数量奖和质量奖,每写或编一篇稿件,都有数量奖,这是基本奖;数量奖和质量奖三七开。数量奖有二次分配,比如今天头版十篇稿件,每篇按照15元基本奖励算,一共150元交给采访中心,由中心主任二次分配。70%的质量奖,分为六个档:B-、B、B+,A-、A、A+。基础档是B-,拿到B-就拿到70%。质量奖总数固定,B-是50元左右,往上是乘以2,到A+达1600元,但打到B+以后要向总编辑汇报。目前只有一篇稿件打到A+。所有稿件由值班总编一个人打分,并有评语,打分上墙,公示结果,引导记者去看哪些是好稿,争取写好稿。如果值班总编不公怎么办?首先,打分要上墙公开,其次,记者也可以向总编辑投诉,最后,值班总编还要向编前会汇报,这些保证评定过程相对公平。
日常稿件的考核打分影响年终排名,年终排名影响第二年的基本工资档次。这个方法简单,最简单的反而最有效,大家心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通过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调研整理:张垒、何慧媛、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