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尖椒种植管理及尖椒病害防治的探讨
2013-09-09陈业崇
陈业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尖椒种植管理及尖椒病害防治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同行参考交流。
【关键词】尖椒;种植管理;病害防治
尖椒易栽培,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尖椒在栽培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容易遭受病虫为害。如果防治不及时,会使尖椒生长不良,结果少,产量低。为使尖椒正常生长,夺取高产,应注意预防尖椒病虫害。
1.尖椒播种管理
尖椒在播种前一天将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0℃后静置浸种8-10小时,淘洗种皮沾液,漂去瘪籽,用清水洗尽后阴干。选至少3年内未种过马铃薯、茄果类作物的肥沃干燥的土壤作苗床,每1000克生石灰洒5平方米翻土,按每平方米播1.2克种子的标准,抢晴做好苗床。播种前浇足底水,湿透12公分,用绿亨1号3000倍液洒过去,播上种子用细焦泥灰和6-8克/平方米的百菌清拌匀,播后覆盖一层1-1.5厘米厚的过筛焦泥灰药土再盖上稻草,搭小弓棚铺地膜,紧接着认真做好苗期管理,培育壮苗。
出苗后晴通风,早上8时、下午4时盖回去,不能全部掀开,只能二头通风,长的中间开个通气口。在幼苗生长初期进行1—2次间苗,除去过密或过弱的小苗。其次,要掌握好苗床温湿度,苗期生育温度为22-30℃能促进根系生长。再者,要抓好苗期肥水管理,这对培育健壮苗有重要作用。
苗床呈干温交替状态,保持土壤水分在60%左右。苗床见白,水要浇透,不要象蜻蜓点水,日日浇日日不透,影响生长。在播后30天左右,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分苗一次,苗距7—10cm见方。假植缓苗后用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6—7片真叶时或移植前。移植前防病用植病灵10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一遍净2000倍液,7—10天喷一次,带药移栽。
2.田间管理
2.1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5-7天后浇一次“缓苗水”。当缓苗定根后,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群深扎土层,减缓地上部分生长,促使植株矮壮,起到蹲苗的作用。此时可轻施一次“提苗肥”,主要以氮肥为主,但不宜过多,以防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受抑。初花座果期开始配合灌水重施一次“挂果肥”以保证植株继续生长和果实膨大的双层需要,更有利提高早期产量。主要以施三元复合肥为主,宜开沟深埋。盛果期,还应配合沟灌巧追2-3次“壮果肥”。也是以三元复合肥为主,加之饼肥。一般是采收1-2次就追施一次肥。
2.2中耕除草
对于露地栽培的,为防止表土板结和杂草丛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最好是每浇水二次就要中耕一次。第一、二次中耕宜深,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生长;中后期中耕宜浅,以减少根系的损伤。对于地膜覆盖栽培的,到了生长后期,可进行破膜并中耕除草培土。
2.3修枝整形
辣椒的植株调整宜采取“自然开心整枝法”。因辣椒植株的分枝一般为双杈或三分枝。但有时在辣椒的分枝当中有结果枝与营养枝之,即水平向生长枝为结果枝,垂直方向生长的枝为营养枝。因此,在辣椒整枝时,应遵循自然分枝规律,主要剪除垂直生长的营养枝,使整个植株呈自然开心状,到中后期,还要采取去腋芽及摘叶措施。去腋芽最好掌握在尚未伸长时进行,以减少营养的消耗。摘叶主要是摘除植株底部一些病、老、残叶。
2.4保花保果
防治辣椒落花落果的主要农业措施有:(1)选用抗病、抗逆性(耐高温、低温及耐寒、耐涝)强的品种。(2)合理密植,适当进行植株调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群体结构。(3)根据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配合NPK施用量。NPK配合比例为1:0.5:1为宜。(4)加强水分管理,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5)及时防治病虫害。
3.尖椒病害主要成因及防治
3.1尖椒病害的主要成因
尖椒生长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多种病害都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因为尖椒是不耐高温强光的作物,在高温强光下,其生理功能受阻,抗性下降,有利于病毒的侵入和增殖,故易发病。同时,尖椒也是不耐雨涝的作物,在多雨季节,真菌、细菌病害往往容易发生,这些病害使植株的抗性下降,即可同时诱发病毒病、疫病等的发生。
3.2尖椒主要病害特征及防治
3.2.1尖椒疫病特征及防治
尖椒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被害叶片多在叶缘和叶柄连接处发生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其边缘为黄绿色,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常造成叶片腐烂,干燥条件下病斑干枯易破碎。以茎基部和茎节分杈处发生成段水渍状的暗绿色病斑为典型症状。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到全果实,引起腐烂,潮湿时病部覆盖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在发病初期要及时施药,主要药剂有: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科生霉素、春雷霉素1000倍液。每隔7~10d喷施1次,视病情可连续喷施2~3次,重点控制中心病株。
3.2.2尖椒病毒病特征及防治
尖椒病毒病症状常见的有花叶型、坏死型、黄化型、蕨叶型4种。花叶型病毒病特征为叶脉有轻微褪绿或产生淡绿相间的花叶,严重时产生褪绿斑驳,叶面凹凸不同,叶脉皱缩畸形;坏死型病毒病特征为产生褐色坏死斑,如条斑顶枯、叶脉幼芽坏死、环斑等;黄化型病毒病特征为病叶变黄并出现落叶;蕨叶型病毒病特征为叶子变成线形,可使植株矮小,形如鸡爪状的丛枝。在发病初期可选用药剂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病毒净或病毒灵500倍液;抗毒剂1号400 倍液;0.5%抗毒丰水剂300倍液;20%病毒速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d喷施1 次,连续喷施3~4次。因为蚜虫为病毒病的传播载体,防治过程中也要重视蚜虫治理。
3.2.3尖椒青枯病特征及防治
尖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达到30~37℃、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当大雨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湿度大,蒸腾量大时,病菌活动旺盛,病株增加,危害严重。对田间要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在穴内撒施石灰粉;发病初期可用100~200mg/kg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1包对水75kg淋湿土壤,连续防治3次,灌根每10~15d灌1次,连续2~3次。
3.3尖椒炭疽病特征及防治
尖椒炭疽病也属于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后产生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上面轮生小黑点,病叶易脱落。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果实上发生中心凹陷的近圆形病斑,病斑上产生轮状排列的小黑点。在田间发现病株可及时选用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视田间病情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