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德龟山禅师与寺田考述

2013-09-09刘冬

关键词:龟山禅寺福安

刘冬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1)

宁德龟山禅师与寺田考述

刘冬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1)

位于闽东宁德与福安交界地的龟山禅寺,原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历经唐宋,盛极一时,在福建禅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明代以还逐渐走向衰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完全成为废墟。爬梳文献旧籍,仍有些许线索可供追讨,特别是龟山禅师与香灯寺田二端尚能粗粗勾画轮廓,更多的龟山寺兴亡之谜则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福建禅宗;闽东龟山寺;龟山禅师;寺田

龟山禅寺位于今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南屏峰山麓。据唐宋时期的禅宗灯史与灯录记载,龟山是福建禅宗名山之一。龟山寺遗址坐北向南偏东30°,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33.3″,东经119°30' 10.6″(以废墟上的放生池遗址为观测点)。在禅寺废墟中尚可寻觅大大小小散落于路边草丛或房前屋后的石构件,隐约可见当年龟山禅寺之繁华。如今村民们在遗址上建起了若干房屋,并形成小聚落,俗称“和尚坪”。和尚坪隶属于遗址东面的院前建制村,村子因位于龟山寺遗址之前而得名院前村。在宋淳熙《三山志》中,龟山寺被称为“龟山雍熙院”。

闽东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一龟二凤三支提”,即指古代宁德县最为著名的龟山寺、凤山寺和支提寺。据《三山志》记载,以上三寺分别鼎建于唐开成元年(836)、中和四年(884),以及北宋开宝四年(971)。由此可知,龟山寺为宁川诸寺之先。关于龟山禅寺的历史与兴衰,人们所知甚少,仅存的一通石碑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不知所终。本文搜索了数本禅宗灯史、灯录,福州、宁德、福安等地方志书与文书档案,以及相关寺院碑文,尝试以龟山寺三宝之一的僧人与维系寺院经济基础的寺田作初步考索,以期为人们进一步揭开宁德龟山禅寺的神秘面纱作些许准备。

一、关于龟山寺的开山祖师

明清与民国时期的《宁德县志》均记载了龟山寺的开山祖师为蔡、柳二禅师。据《三山志》记载:宁德县“龟山雍熙院,安乐里。开成元年(836)置。初,僧智具(智真)姓柳,扬州人;正源(正原)姓蔡,宣城人;长庆二年(822)同游建州,大和中至州。是岁,州法曹参军杨郁及霍童里处士黄瑜等,邀请建寺。二师从之,铁钵铜瓶入于幽谷,逢龟即止,曰:‘此吾居也。’因凿石为基,号‘龟山’。”[1]明嘉靖《宁德县志》载:“龟山,在十都。唐太和中,蔡、柳二师携铁钵铜瓶入幽胜,逢龟则止,印石成基,曰:‘吾居也’。遂名。”[2]清乾隆《宁德县志》载,龟山禅寺“在十都。……旧传蔡、柳二禅师止于此山。五代闽王王审知建殿五间。宋雍熙二年赐额‘雍熙禅寺’。明成化十年重建。国朝乾隆十六年修。其地亦邑名胜。”[3]

龟山开山祖师蔡柳二禅师之行状刊载于《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禅宗灯史与灯录中。蔡禅师正原和尚行状刊于《祖堂集》:“正原和尚,嗣五洩(五泄山灵默),同住龟山。姓蔡,宣州南陵县人也。贞元十五年(799),落发于当州籍山,元和丁酉岁(十二年,817),建州乾元寺受具。师灵苗间出,道器混成,桂芳少以呈香,松柏新而见节。始从稚子,不狎朋游。寻会稽之藂林,契五洩之密印。……师享年七十八,为僧五十四夏。敕谥‘性空大师’,‘惠观’之塔。后至天祐二年(905)龙集乙丑八月,闽王重建塔。凡是国家祈祷,灵应生民,迄于今。香灯续焰,天龙仰卫,士庶倾瞻,号‘龟山二真身’。至梁开平四年庚午岁(910年),省邢制碑文。”[4]

《景德传灯录》又载:“福州长溪龟山正原禅师,宣州南陵人也,姓蔡氏。幼厌俗出家,于本州籍山落发。唐元和十二年丁酉,建州乾元寺受具。寻造五泄山默师之室,抉择玄微。后住龟山,为第二世也。……师咸通十年(869)终于本山。寿七十八,腊五十四,敕谥‘性空大师’,‘慧观’之塔也。”[5]

另一“龟山真身”柳禅师智真和尚行状刊于《景德传灯录》:“福州龟山智真禅师者,扬州人也,姓柳氏。受业于本州华林寺。唐元和元年(806),润州丹徒天香寺受戒,不习经论,唯慕禅那。初谒恽(章敬怀恽)禅师,恽问:‘何所而至?’真曰:‘至无所至,来无所来。’恽默然,真亦自悟。寻抵婺州五泄山,会正原禅伯。长庆二年(822)同游建阳,受郡人叶玢请,居东禅。至开成元年(836)往福州,长溪邑人陈亮、黄瑜请于龟山开创。……后值武宗澄汰,有偈二首示众曰:‘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在俗妨修道,金粟曾为长寿身。’其二曰:‘忍仙林中坐禅时,曾被歌王割截支。况我圣朝无此事,只今休道亦何悲。’暨宣宗中兴,乃不复披缁。咸通六年(865)终于本山,寿八十四,腊六十。敕谥‘归寂禅师’,塔曰‘秘真’。”[6]

总括而言,智真禅师(781~865)为章敬怀恽弟子,正原禅师(791~869)为五泄山灵默弟子,怀恽(?~818)、灵默(746~818)与百丈怀海(749~814)同辈,均是禅宗南岳派马祖道一弟子。而智真、正原与沩山灵祐(771~853)、黄檗希运(?~855)、洞山良价(807~869)同辈,正原禅师与洞山良价[7]曾同属于五泄山灵默法嗣,之后洞山良价之嗣法隶属于青原大法脉之云岩昙晟,而灵祐与希运同属于百丈怀海法嗣。此五人均为同时代的禅师,沩山灵祐与其弟子仰山慧寂(814~890)同创沩仰宗,黄檗希运弟子临济义玄(?~867)创临济宗。柳蔡二师创立之龟山禅系,始属于南岳一大法脉,蔡柳二师所在时代,是禅宗五叶初兴之时。其龟山禅究竟归属沩仰抑或临济,待考。

蔡柳二师创立之龟山禅门命途多舛,创山仅9年,即遭遇“会昌(会昌五年,即845年)汰废。二师云:‘真空实性,有相妄名。令罢缁衣,何妨于道。’共作偈、颂十首,内柳云:‘沧溟几度变桑田,惟有灵空独湛然。已到岸人休恋筏,未曾度者任求船。’蔡云:‘寻师认得本心源,两岸俱玄一不存。是佛何须更求佛,祗因从此便忘言。’柳云:‘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心处,明镜高悬未照时。’蔡云:‘刘民、周续岂顽痴,弃世犹求远大师。今日幸逢玄旨在,须将心地种禅枝。’”[8]二师偈语机锋执着、苍凉、悲愤与期待。至唐宣宗即位,龟山终于重焕生机。“大中初,给帖,仍旧。十三年(869),赐额‘翠岩禅院’。(后唐)天祐二年(905),改号‘大慈’。(北宋)雍熙二年(986),敕改‘雍熙’。”[9]龟山中兴后二十年左右,二师圆寂。《三山志》详细记载了龟山“归真、慧观二塔”:“柳师咸通七年(866)十一月坐化,葬东峰之下。八年九月,坟形四裂,真身不坏。李中丞景温奏依诸祖上香泥,迎归本院。十三年,奏闻,敕改院额,度僧二十人。龙纪元年(875),赐谥号曰‘归寂大师’。塔曰:‘归真’。蔡师咸通十一年九月坐化,亦葬东峰之下。光启二年(886)十二月,龛槥迸开,真身不坏,迎归本院。至大顺元年奏闻,赐谥号曰性空大师。塔曰‘慧观’。天祐二年(905),闽王建塔二所,真殿五间。敕赐柳师谥曰‘圆寂’,蔡师谥曰‘空寂’。仍赐院额‘大慈’。”[10]可见闽王当时十分重视龟山二大德。

二、与龟山寺相关的禅师

蔡柳二师之后,龟山禅门后继有人。《祖堂集》记载了龟山禅师之另一大系青原行思法脉,即吉州青原行思禅师第六世两弟子灵岩慧宗、罗山道闲,二禅师均为长溪人,且同受业于龟山:“灵岩和尚,嗣岩头,在吉州。师讳慧宗,姓陈,福州长溪县人也。受业于龟山,依年具戒,便慕宗师,一见岩头,密传旨要矣。”“罗山和尚,嗣岩头,在福州。师讳道闲,姓陈,长溪人也。出家于龟山,才具尸罗,便寻祖道,契岩头之密旨。”[11]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也记载了二人行状,吉州灵岩慧宗禅师“福州长溪人也,姓陈氏,受业于龟山。”福州罗山道闲禅师“郡之长溪人也,姓陈氏。出家于龟山,年满受具,遍历诸方”。[12]

二人同属岩头全豁(825~885)法嗣。岩头全豁与雪峰义存(822~908)同门,均嗣法于朗州德山宣鉴(782~865)。追踪溯源,岩头全豁、雪峰义存与曹山本寂(840~901)同辈。德山宣鉴与洞山良价(807~869)同辈,前者为龙潭崇信法嗣,后者为云岩昙晟(781~841)法嗣。龙潭崇信属天皇道悟(748~801)法嗣,云岩昙晟属药山惟俨(751~834)法嗣。天皇道悟、药山惟俨同属石头希迁(700~790)法嗣。石头希迁为青原行思(671~740)嫡传弟子。青原一脉创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一派创沩仰、临济二宗。由此可知,龟山禅系云游于青原、南岳两脉之间。

《景德传灯录》记载了罗山道闲禅师灯焰相续的情状,其法嗣弟子人才辈出,遍布四方。《传灯录》中载:其弟子洪州大宁院隐微禅师“谥‘玄寂禅师’,塔曰‘常寂’。”[13]婺州明招德谦禅师“受罗山印记,靡滞于一隅,激扬玄旨。诸耆宿皆畏其敏捷,后学鲜敢当其锋者。”[14]其弟子中还有衡州华光范禅师、福州罗山绍孜禅师、西川慧禅师、建州白云令弇和尚、虔州天竺义澄常真禅师、吉州清平惟旷真寂禅师、婺州金柱义昭照和尚、潭州谷山和尚、湖南浏阳道吾山从盛禅师、福州罗山义因禅师、灌州灵岩和尚、吉州匡山和尚、福州兴圣重满禅师、潭州宝应清进禅师等。明万历瞿汝稷《指月录》卷十九中,以较大篇幅记叙了罗山道闲禅师妙趣横生的传灯言行。

禅宗云门宗雪窦下第七世,江南平江府(今苏州)报国光孝寺僧雷庵正受(1146~1208)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编成了《嘉泰普灯录》。该书中透露出龟山禅门之派系的若干信息。据《嘉泰普灯录》载,福州龟山义初禅师系“青原第十四世、曹洞第十世”禅师[15],是真州长芦真歇清了(1089~1151)禅师弟子。《嘉泰普灯录》中没有记载龟山义初之学法经历,仅记载其机锋言语。真歇清了曾传灯于邓州丹霞子淳(1064~1117)禅师,丹霞子淳传灯于天宁芙蓉道楷(1043~1118)禅师。芙蓉道楷是宋代“曹洞中兴”的关键人物。曹洞宗在梁山缘观时代几乎绝脉,经由大阳警玄(948~1027)与投子义青(1032~1083)师徒两人的重振禅关,直到第三代芙蓉道楷开始灯焰冲腾。在芙蓉道楷们的弘传下,北宋后期到南宋初期,曹洞宗在南北两地均有着较大的建树。[16]真歇清了弟子龟山义初之机锋言语可为世人提供龟山曹洞法脉的信息。

唐宋时期许多名僧大德与龟山寺联系颇为密切,相互交叠,从一个方面昭显出龟山寺在当时禅林中的巨大影响,虽然浪卷尘埋,遗响不再,但它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不容轻忽。

三、龟山禅寺的香灯寺田

香灯寺田是禅寺生存的基础,禅宗清规中对于施斋田是极其重视的,僧众普请(出坡劳作)是禅师们必修的功课。一般而言,寺田之多寡往往体现出禅院之规模。没有完整的统计资料说明历代龟山的田产,比较清楚了解龟山田产的惟一资料出于《三山志》。

唐建中元年(780),在全国开始推行“两税法”,即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征钱,秋税征米,故夏税又称“产钱”,秋税又称“苗米”。北宋福州初定夏秋两税,即夏纳产钱,秋征苗米。按《三山志》卷第十《版籍类一·垦田》规定:“以官私田产均为中、下两等定税:中田,亩产钱四文四分,米八升;下田,亩三文七分,米七升四勺。园,亩一十文。丁,人输钱百。”[17]田地的等级、多寡决定了交纳产钱苗米的多寡。

据《三山志》统计,宁德县系帐寺共48所,其夏税产钱共五十贯九百八十二文。又据清乾隆《宁德县志》载,宋代宁德全县赋税中,“夏税,钱三百三十五贯六十七文。”[18]宁德寺田夏税占全县产钱总数之15.22%。

以闽东北俗称“一龟二凤三支提”,即龟山、凤山与支提山三山为例,其交纳的产钱均较为可观。据《三山志》载,位于安乐里的龟山雍熙院,其产钱八贯二百九十六文;位于东阳里的凤山院,其产钱六贯三百五十二文;位于霍童里的支提政和万寿院,其产钱二贯五百四文。[19]以上三寺产钱共十七贯一百五十二文。占全县寺院产钱的33.64%。其中,龟山禅寺之产钱居于全县寺院产钱之首,那么,其寺田的占有量在南宋时期的宁德县也是首屈一指的。

龟山寺下院为漈山寺,清乾隆本《宁德县志》载:“漈山寺,在八都,唐乾符元年(874)建,其山自龟山分支,两峰对峙飞泉中,注为三派,山当瀑流之中,故曰‘中漈’。乾符六年,赐额‘香积’。”[20]据《三山志》记载“中漈香积院,……产钱五贯三百六十四文。”[21]漈山交纳的夏税产钱仅次于龟凤二山,而位居第三。可见其寺田亦为可观。龟、漈二山的产钱合计为十一贯一百五十二文,寺田占有量更是宁德县其他寺院无法匹敌的。

据《三山志》记载,福州之寺院中每年上缴夏税产钱十贯以上者仅有七座。包括位于州西之怀安大中寺,其夏税产钱为十一贯八百四十五文;位于城东之怀安开元寺,其夏税产钱十一贯九百七十八文;位于州西南的侯官神光寺,其夏税产钱为十六贯九百二十四文;位于州东南之闽县法海寺,夏税产钱十三贯九百八十五;位于鼓山里之鼓山涌泉院,其夏税产钱十五贯七百八十三文;[22]位于侯官永钦里之西禅寺,其夏税产钱十四贯二百八十九文;位于侯官嘉祥东里之雪峰崇圣寺,其夏税产钱十二贯三百三十六文。[23]以上寺院交纳的产钱多,其寺田面积自然亦大。位于闽东山区的龟漈二山之产钱接近于开元寺,其寺田存量也当名闻福州。

宋代之后,龟山寺田的统计资料阙如。明清的《福安县志》可提供部分信息。明崇祯本《福安县志》载:“龟山寺,半属宁德。”[24]乾隆本《福宁府志》说:“龟山寺,在福安、宁德之交。”[25]所谓“半属宁德者”,当因龟山寺位于宁德、福安交界地,其寺址在宁德安乐里,而寺田之相当部分在福安沿江里。由于龟、漈二寺在福安均有田产,福安官员遂有权处置这一部分田产。

清乾隆十五年(1750)福安知县秦士望拨狮峰、石门寺田九十五亩二分归紫阳书院。此开福安庙产兴学先河。[26]“同治六年(1867),知县刘秉清与廪生周之翰等十六人,议以龟山、漈山两寺租一千四百石,抽出三百石输官,统完钱粮,二百石分给寺僧,入义仓者三百,归书院者四百,余二百作收租之费。上其事于布政使邓廷枏报可。宁德谢开化等出而控诸臬,札下福宁府,檄霞浦知县汤箴卫勘视田亩。八年,谳成,勒以六百石付寺僧,四百石与宁德之兴贤祠,四百石归福安书院。十二年三月,廪生林永鉴等廪请饬归册房,永远承收。计田四百担零四十三斤(每担估价九百五十文),折钱三百八十千文。除完粮一百五十千文外,以二十千文为朱文公寿诞之用,以八十千文为书院生童膏火。会试盘费二十千文,尚余五十千文作册书收租一切动用。”[27]以上内容曲折反映出龟山、漈山庙产兴学的状况,而福安县衙单独将龟漈寺列为庙产兴学之重点对象,其在福安寺田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龟山、漈山二寺与福安寺庙、信众关系密切,如福安县沿江里三十一都曹山寺,据《三山志》记载,该寺于“(唐景福)二年(893)置。号曹山韫玉东兴禅院。旧产钱四百一文”[28]。今存于该寺之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石碑云:“……洎宣和间锡封其寺曰‘韫玉禅关’乎。明季倭乱,寺遭兵燹,僧将寺田契券之归龟山,而锡命之禅寺翦然斯灭。……”碑文中没有详细记述曹龟二山之间有何瓜葛,但是能在危难之中将寺田契券托付于龟山禅寺,足见曹山对龟山之信任。

又如,清道光年间,沿江里二十八都山下村周边八屯董事欲重修唐代古刹上东庵,[29]苦于财力不足,举步维艰。所幸庵堂住持僧慧光求援于龟、漈二山,得到二山之慷慨襄助。现存上东禅寺道光二十三年(1843)立贞珉《佛光重光:喜捨寺租碑记》记载此事:“僧慧光师慨然思重兴之力,为题捐修葺金身、廊宇,已有可观。而旧业鲜存,香灯难奉,慧光师思龟、漈两山庵颇饶兴,八屯首事往商田租,而龟山住持隆乘师喜捨四千五百觔,漈山住持荣瑞师喜捨七百零十觔,各书付字存据,随呈请县主刘公(刘枢),蒙批准饬房照推收。今已收粮归仓,洵盛举也。夫以救百年久废之寺,一旦易易焉兴之,固慧光师倡首之功,而董事等赞襄之功亦不少也。”清代上东庵之兴起并延续至今,龟漈二山功不可没。

福安征收龟山、漈山的田产租银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随着民国政府与僧寺的互相协调,逐步趋于规范。除了废弃的寺田外,在各乡村有一定影响力的寺庙,按每年定额交纳寺庙田租。寺田是福安教育经费的一种重要来源。征收寺租均将租米折成法币,以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为界限,之前每百斤折合4.576元,之后则折合16.417元。[30]下表为民国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穆黄经征处龟漈二山寺租完纳用于兴学的清单:

民国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938~1940)福安县穆黄经征处寺租完纳清单[31]

民国三十一年宁德龟山、漈山两寺田产在福安境内分布广泛,其中寺租(谷)25.58担,由韩坂经征处经收;租谷32.36担、租米1石由穆黄经征处经收;租米279.402石、租金206.405元、租谷9担,由三江经征处经收;租谷173.745担、租金1.2元,由三塘经征处经收。[32]福安县对于龟漈二山寺田之征收延续至20世纪40年代末。

令人遗憾的是,宁德县关乎龟漈二山田产的资料奇缺。在宁德市档案馆中,仅见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月《各商民申请承包龟漈寺租卷》文书中透露出龟漈二山寺租信息。当时,一些商民向民国政府申请承包来年龟漈寺等6个宗教场所田产租额,合计租额248担。其中,龟漈二山租额最高,为120担。差不多占去一半租额。此时,龟山寺已历民国二十五年(1936)战火,寺院衰败,寺田荒废,相当部分寺田已然列为公产。[33]由此推想起来,龟山寺在宁德县的田产也是十分可观的。

四、结语

龟山禅寺的创建乃佛家机缘,蔡柳二师挂锡龟山,叩击禅关,弘扬佛法,遂使之在福建禅宗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所提供的禅师资料仅限于唐宋时期,其对于龟山禅师与“一花五叶”之传承脉络的交代是十分有限的,故而文中的资料仅为引玉之砖。至于龟山寺田的描述更是隔代相续,以斑窥豹,有待于方家对档案等文本作深入搜寻。龟山之禅院狮脉垂绝始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之兵燹,随之是50年代后农村历次政治变革之反复冲击、涤荡。龟山隆衰之变留给世人的是耐人寻味的思索。

注释:

[1][8][9][10][17][21]宋·梁克家:《三山志》卷第三十七寺观类五《僧寺·宁德县》,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第735,735,735,735-738,168-169,738页。

[2]闵文振:《宁德县志》卷一《山川·山峦》,明嘉靖十七年(1583)刊本。

[3][20]卢建其、张君宾:《宁德县志》卷二《建置志·寺观》,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

[4]静、筠二禅师:《祖堂集》第十七,南唐保大十年(952年),见张美兰:《<祖堂集>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436~437页。

[5]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年,第264页。

[6]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九,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年,第238~237页。

[7]据《大宋高僧传·唐洪州洞山良价传》:“释良价,俗姓俞氏,会稽诸暨人也。少孺从师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登即游方,见南泉禅师,深领玄契。续造云岩,疑滞顿寝。”(宋·赞宁:《大宋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80页。)《祖堂集》亦载洞山良价先上五泄灵默,后往南泉普愿,终参云岩昙晟。五泄灵默、南泉普愿属南岳禅系,而云岩昙晟属青原禅系。(《祖堂集》卷第六《洞山和尚》,见张美兰:《<祖堂集>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73~175页。)

[11]《祖堂集》卷第九,《石头下卷第六曹溪六七代法孙》,见张美兰:《<祖堂集>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61~262页。

[12]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吉州青原行思禅师第五世》,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年,第527~528页。

[13]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三《前福州罗山道闲禅师法嗣》,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年,第776页。

[14]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三《前福州罗山道闲禅师法嗣》。又宋·悟明:《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五亦云:“师自受罗山印记之后,出于流辈,机锋颖捷,无敢当者。”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年,第788页。

[15]宋·正受:《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三,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年,第342页。

[16]毛忠贤:《中国曹洞宗通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2页,

[18]卢建其、张君宾:《宁德县志》卷之四《赋役志·赋税》。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

[19]《三山志》卷第三十七寺观类五《僧寺·宁德县》,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第738、738、740页。

[22]《三山志》卷第三十三《寺观类一·僧寺》,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第584~608页。

[23]《三山志》卷第三十四《寺观类二·僧寺·侯官县》,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第638~639页。

[24]巫三祝修、黄启仕纂:《福安县志》卷之九《寺观》,崇祯十一年(1638)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整理、刊布。光绪十年(1884)本《福安县志》亦持此说。

[25]李拔:《福宁府志》卷之三十五《杂志·寺观》,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

[26][27]张景祁:《福安县志》卷之九《学校(下)·书院(附)》,光绪十年(1884)刊本。

[28]《三山志》卷第三十五寺观类三《长溪县》,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第660页。

[29]侯谨度:《福安县志》卷之二十三《寺观(附)》记载:“上东庵,在二十八都(即沿江里)。唐咸通年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30][32]福安市档案馆档案全宗2目录4案卷492。

[31]福安市档案馆档案全宗2目录3案卷72。

[33]参见宁德市档案馆档案全宗2目录3案卷708。甘峰:《漫谈民国时期宁德县的“公产”》,见《民国宁德》(蕉城区政协编,宁德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责任编辑:余 言]

B947

A

1002-3321(2013)04-0011-05

2013-03-18

刘 冬,女,山东博兴人,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龟山禅寺福安
张福安作品
福安廉村
白龟山水库
雨中游禅寺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白龟山水库
福安八斗村:扶贫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