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置管成功率的比较和分析
2013-09-08魏景燕薛燕莲福建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魏景燕,薛燕莲 (福建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作为头匹针的替代品,它具有减轻患者血管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患者的血管、便于患者活动、利于急救给药、提高治疗和护理的工作效率等优点。我院于2000年开始引用留置针,为了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不断地研究和探讨,现对临床上常用的两种穿刺法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患者80例,年龄3~84岁。
1.2 材料:两组均采用B-D公司(BD Intima II)生产的型号为22G×1.00和24G×0.75密闭式“Y”形静脉留置针,6 cm×7 cm的3M透明敷贴。
1.3 血管选择:选择较粗直、静脉瓣少、易于固定的外周浅静脉。
1.4 穿刺方法
1.4.1 30°~45°直刺单手送管法(A法):先将输液器排气后备用,然后打开静脉留置针,常规消毒肝素帽,把输液器上的头匹针针头斜面全部刺穿入肝素帽内,缓慢排气后再将头匹针针梗完全刺入肝素帽内。于穿刺点12 cm以上部位扎止血带,碘伏常规消毒穿刺部位8 cm直径,将留置针的“Y”形接口转向右边,与针翼重叠,松动针芯再次排气,操作者右手拇指捏住“Y”形接口,食指同时捏住针翼,保持针芯斜面始终向上[1]。操作者左手拇指在穿刺点下方约3~4 cm处按压并向下绷紧皮肤,同时左手食指向上推拉穿刺点上方皮肤,配合左手其他三指固定穿刺肢体(所选穿刺静脉若为手背静脉,操作者左手绷紧按压穿刺点下方约3~4 cm皮肤即可),以30°~45°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快速进入皮下及血管,见回血后放低穿刺角度至10°~20°,缓慢进针0.1~0.2 cm,确保针芯外套管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右手拇指再向前缓慢推送“Y”形接口,右手食指同时捏拉针翼往后慢慢退出针芯前段,两者速度均匀,左手始终固定和绷紧穿刺部位不变,直至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针芯退出约2/3,而后左手才可松开固定皮肤,用左手拇指压住固定“Y”形接口,右手抽出针芯,松止血带,松调节器,敷贴固定留置针。
1.4.2 10°~20°平刺双手送管法(B法):如上方法左手固定绷紧穿刺部位,不同的是再次排气时“Y”形接口与针翼呈170°~180°,操作者右手持针翼,针芯斜面向上,穿刺点在血管的下方或侧方0.5 cm处以10°~20°潜行入皮下而后进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5°~10°,左手推送“Y”形接口,右手固定针翼,把外套管全部推人血管后,左手固定“Y”形接口,右手退出针芯,松止血带,松调节器,敷贴固定留置针。
1.5 封管方法:均用3~5 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先把头匹针针梗退出肝素帽至平斜面处,脉冲式封管,夹子调至最低处,先关夹子,再拔出头匹针针头。
2 结果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的比较
3 分析
静脉留置针与头匹针在进针角度上以及穿刺速度上有所不同,留置针为套管针,其针头直径实为外套管的直径,所以较头匹针粗,采用10°~20°角进针时因需速度慢,针芯在皮内及皮下走行距离长,而其神经末梢丰富,所以给患者造成疼痛较大,且容易因外针芯在血管内长度缩短而造成置管失败[2],留置针外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短,在皮下的长度长,外套管较易脱落,输液时也容易渗漏,影响了留置时间。而采用A种方法30°~45°角进针时,快速进入皮下及血管,针芯在皮内及皮下走行距离短,患者疼痛感较不明显,留置针外套管在血管内长度长,在皮下长度短,外套管较B种方法固定好,不易脱落,输液时不易渗漏,置管时间可较长。
此外,穿刺时的固定手法对送管的成功至关重要,B种方法进针时因送管换手使穿刺部位皮肤由绷紧状变为松弛状,使软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易造成穿刺失败或穿刺成功但输液不滴的现象,另外因推软管换手的缘故,软管进入血管也许不是直线前进,有可能在推进过程中软管碰到血管壁,造成软管头端弯曲,致封管后针头易堵塞,或软管头端长时间顶于血管壁,引起血管破裂[3],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缩短。A种方法进针时左手始终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不易滑动,送管较顺畅,所选的静脉又粗直,软管卷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血管的损伤小,从而提高了置管率和置管时间。单手送管有利于午夜班时护理人员的单独操作,节约了人力,对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儿科患者等配合性较差的穿刺置管更是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通过80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使用两种穿刺法的观察、比较,笔者的体会是:采用30°~45°直刺单手送管的密闭式留置针穿刺法明显优于10°~20°平刺双手送管的密闭式留置针穿刺法。
[1]马花妹,张海英.Y型静脉留置针单手两指推管技术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80.
[2]郝 雁.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成功率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158.
[3]潘燕萍,伊 琦.三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体会[J]. 健康必读杂志,2011,8(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