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2013-09-08冯艳蓉田鸿福江苏省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211102
冯艳蓉,田鸿福 (江苏省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1102)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成人癫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卒中后癫痫不仅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使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增加,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概况和发病规律及其预后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期间收治的33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中癫痫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卒中类型及病灶部位的关系、治疗与预后等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784例,脑出血156例。年龄38~86岁,平均56.8岁。其中脑出血后癫痫15例,脑梗死后癫痫18例。
1.2 诊断标准:脑卒中后癫痫是指脑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在脑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并排除脑部和其他代谢性病变,脑电图检测支持诊断。本组研究经头颅CT、MRI、脑电图检查证实。脑卒中后继发癫痫33例,脑电图检查均有异常(棘波、尖波、棘慢波等),该33例患者发病前均无癫痫病史。脑卒中病程2周内发生的为早发性癫痫 ,2周后发生的为迟发性癫痫。
1.3 治疗方法:本组33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均给予原发病常规治疗,并根据癫痫类型予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治疗,其中32例进行单药治疗,包括卡马西平18例,丙戊酸钠14例,其中有1例患者联合“卡马西平加丙戊酸钠”用药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3.32% ,其中早发性癫痫2例(发生率0.2%),迟发性癫痫31例(发生率3.30%)。②皮层病灶继发癫痫22例,占66.67%,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11例,占3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部分性发作8例(24.24%),其中早发性发作1例,迟发性发作7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22例和癫痫持续状态 3例(75.76%)中,早发性发作1例,迟发性发作24例。④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15例(占所有脑出血患者的9.62%),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18例(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例早发性癫痫者,患者服药期间无再发作。31例迟发性癫痫患者,有3例偶再发作(1~2次/年),1例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抗癫痫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发作。早发性癫痫疗效与迟发性癫痫疗效均较好,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关系(例)
脑卒中后癫痫以迟发性癫痫多见,皮层病灶较皮层下病灶易发生癫痫,以全面性发作为多见。出血性卒中易继发癫痫,大部分病例抗癫痫治疗有效。
3 讨论
脑卒中后癫痫是指脑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在脑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并排除脑部和其他代谢性病变,一般脑电监测到的痫性放电与脑卒中部位具有一致性。本组研究经过头颅CT、MRI、脑电图检查证实。本研究得出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3.32% ,据国内有关报道,急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5% ~15%[1],而国外研究认为卒中后癫痫的最终发病率在4%左右[2],本组研究数据较国内报道低,分析原因可能与样本量小、地区差异性、研究对象、随访时间、统计方法等有关,可继续追踪研究。其中早发性癫痫占卒中后癫痫的6%,而迟发性癫痫占卒中后癫痫94%。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报告不同,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提示早发性癫痫为2% ~33%,迟发性癫痫为3%~67%,本组资料迟发性癫痫发生率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有:癫痫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病史采集尤其重要,而患者文化程度、意识及言语障碍,致使某些类型的癫痫可能被漏诊;其次早发性癫痫观察时间受限[我院卒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7 d,观察时间明显少于早发性癫痫的时间(14 d)];此外部分患者出院可能存在部分性发作未给予重视就诊,而后再次发作就诊等。统计显示皮层病灶继发癫痫22例,占66.67%,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33.33%,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数据相近[3],提示癫痫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有直接的关系,这表明皮层部位卒中更容易发生癫痫,而皮层下发生卒中后癫痫概率明显较皮层部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皮层区对脑血管病引起癫痫发作的阈值比其他部位低,更容易激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因此更易形成卒中后癫痫。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约占卒中后癫痫75.76%;而国外研究提示部分性发作最常见,约占卒中后癫痫患者的69.4%[4],分析原因由于存在地区差异性、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部分患者由于小发作未予重视,未就诊,引起漏诊;部分患者可能起初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未予重视而激发全面发作等有关。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概率较缺血性卒中明显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早期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主要是由于局部脑水肿、代谢紊乱、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钠泵衰竭,从而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膜稳定性破坏过渡去极化,最终引起癫痫发作[5];而脑出血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脑梗死患者高可能是由于出血血肿、水肿以在颅内形成的占位效应更加突出;此外脑出血周边病灶的缺血和出血后代谢产物(如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含铁血黄素的致痫作用较强[6];另一方面脑出血容易诱发血管弥漫性痉挛,因此,出血性卒中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晚期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是卒中病灶囊腔的机械刺激以逐渐发生的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萎缩、粘连、移位、神经元变性等形成的慢性病灶致病性放电有关[7];而出血性卒中因为出血本身对颅内结构进行改变,早期压迫症状明显,脑细胞损伤程度较大,从远期看容易诱发上述因素,更容易继发癫痫发作。经本组资料发现,早发性癫痫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以抗癫痫治疗,未再发作,治疗效果较佳,与迟发性癫痫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早发性癫痫疗效与迟发性癫痫治疗疗效均较好,笔者推荐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全面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有过敏者可另行选药,在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1年后逐渐停药,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没有发生复发,应当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癫痫进行治疗,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应观察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在1年后是否逐步停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吴 逊.癫痛和发作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2001:235-240.
[2]Olsen TS.Post- stroke epilepsy[R].Curr Atheroscler Rep- Currenta&erosclerosis reports JT,2001:340.
[3]王学峰,肖 波,孙红斌.难治性癫痫[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4.
[4]Berges S,Moulin T,Berger E,et a1.Seizures and epilepsy follow strokes:recurrence factors[J].Eur Neurol,2000,43(1):3.
[5]Kotila M,Waltiwo O.Epilepsy after stroke[J].Epilepsy,1992,33(3):495.
[6]Bladin C,Alexandrov A,Bellavanee A,el al.Seizures after stroke: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Arch Neurol,2000,57(11):1617.
[7]张国瑾,赵增荣.国外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