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社会交互范式及其实施策略*

2013-09-08黄国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1期
关键词:艺术类范式艺术

◆黄国玲

作者:黄国玲,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46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变化,艺术类专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艺术类专业课堂的教学研究逐渐成为业内的研究热点。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在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弱等。在认识艺术类大学生特征和总结艺术类专业课堂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对社会交互理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加以扩展与应用,对于改善和提高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笔者多年的艺术类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以教育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依据,对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交互范式进行设计与优化,以期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1 传统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现状

艺术类大学生有其显著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的教学效率。经课题组调研发现,艺术类大学生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1)思想活跃。艺术类大学生大都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思维敏锐活跃,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情奔放,是大学生中最活跃的群体。

2)自我意识强烈,缺乏纪律约束。艺术类大学生独立意识强烈,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他们在崇尚艺术自由的同时也波及到个人的行为,强调行为自由。因此,他们一般纪律观念也较淡一些,缺乏纪律约束。

3)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由于高考的制度原因,大多艺术类考生对文化课要求低,所以在思维逻辑上有所欠缺。表现为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时思想深度不够,思辨性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较弱,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优秀文化遗产不能较好地继承和吸收。

4)自我表现力强。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因而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都较强,他们更喜欢和善于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表达思想。

5)实践能力较强。艺术教学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这也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艺术生常常表现出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中,艺术生的表现相对“沉默”。传统的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讲解为主要内容,学生扮演着知识和技能的倾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在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 中,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 的自我思想不能充分体现,个人表达也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时常有知识接收断层的出现,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心理状态和现实情况下,艺术生总体上来说较为“沉默”,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处于“迷失”状态,出现走神、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对于教师的疑问与置疑也经常无动于衷。因此,传统课堂经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单方面进行课堂讲授的现象,社会交互无从谈起。

2 艺术类专业课堂中社会交互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关于社会交互范式,教育传播学认为:“社会交互范式是指在课堂中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而且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社会的交互以及学生的自我交互。”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交互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及其与社会的作用,以杜威、西伦的小组教学范式与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社会探索范式为代表。从社会交互理论的观点出发,真正的教学并不是教师单独作用的结果,有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多方交互的基础之上。正是基于对社会交互理论的理解,在大学艺术类专业实践课堂中应该愈加关注交互的实现,形成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艺术生课堂的社会交互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由于艺术生自我意识较强,因此,艺术生在课堂中更具思想的独立性。他们不会完全相信教材,在师生交互中也不会完全依赖教师,在生生交互中更不会人云亦云。在课堂的社会交互中,他们具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这有利于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社会交互。

2)艺术生的自我表达意识与沟通能力较强,这对于课堂中社会交互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通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是“有话不敢说,有话说不好”,艺术生在课堂中却更为热情开朗。在与师生交互的过程中,他们敢于开口,积极性也较强;在生生交互中,善于沟通,勇于表达。

3)艺术生的实践能力较强,在艺术实践课堂中,可发挥他们的这一优势,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一方面,生生沟通更为随意流畅,这种“教”与“学”使得他们轻松自如,享受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填充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可与对方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当然,在艺术课堂中应用社会交互理论,也会有一些不足,比如:艺术生纪律观念较为淡薄,不利于课堂组织;他们文化基础较为薄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加入一些导向环节,教师在课堂中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观察与指导学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

3 艺术类专业课堂中社会交互范式及其实施策略

基于艺术生的自身特点与社会交互理论基础,笔者尝试构建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中的社会交互范式。

3.1 树形范式(图1)

1)树形范式的特点。

①以点带面,逐步扩散。在操作上最为简单,课堂内容先被一部分学生吸收,他们再充当教师的角色,帮助其他学生吸收,吸收的学生进一步充当教师,小教师层层增加,学生越来越少,直到所有人知识接收成功。

②教学相长,教中成长。这种范式最大的优势是能让学生在“教”中学,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

③各司其职,责任到人。教师将任务分化,指导者层层增加,最后指导者可能是1对1或者1对2的情况。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中不会被忽略,他们在信息接收碰到困难的时候,得到更多面对面指导与直接交流。

④大班教学,提高效率。目前大学艺术类课堂大班教学较为普遍,然而在艺术实践教学中,采用大班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艺术实践与创作积极性。小班教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若采用此种教学范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在学习中让他们得到自我实现和荣誉感。

2)树形范式在实施时需遵循的要点。

①顶级小教师的选择。顶级小教师是最先向大家传播知识的学生,他们的选择对整个过程至关重要。顶级小教师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专业素质高,学习能力强,人际关系较好,有一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②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监督。

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中带动大家积极帮助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适当时候要给予表扬,并辅以一定的平时成绩奖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1 树形范式

图2 环形范式

3.2 环形范式(图2)

1)环形范式的特点。

①分组学习。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3个人,教师提前布置小组目标,在统一教学后,实现小组内部社会交互。

②分阶段交互。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统一讲解之后,指导学生小组交互,最后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与反馈交流。分阶段交互不仅利于调动学生,而且将课堂分块,学生每次小组交互时间不会过长,利于教师组织课堂。

③小组评价。在学习任务结束以后,进行小组评价,教师需提前制定好评价标准,并辅以一定的奖励机制。

2)环形范式在实施时需遵循的要点。

①分组策略。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格、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在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另外还要考虑小组人员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协调,保证小组能在最方便的、非学习因素干扰最小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保证学习效率。

②在交互中合作,在合作中独立。在社会交互学习中,小组成员必须有合作精神和团结精神,在小组交流时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同时也要敢于置疑,不能人云亦云。

③重视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情景评价相结合,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在此阶段要结合表扬和补充,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补充的基础上,表扬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适当地进行成绩奖励。

3.3 网状范式(图3)

1)网形范式的特点。

①全班联通。这种范式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在一个机房里,所有计算机组成局域网并接通Internet;在该局域网内,教师机可控制和监督所有的学生机,而学生机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

②学生交互,教师主导。教师向学生布置学生任务,讲解主要学习内容后,学生进入社会交互阶段。这种范式强调学生的“交互”而非“倾听”,强调教师的“指导”,而非“控制”。

图3 网状范式

③生生交互,自我交互,Web交互。这一范式的交互既包括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包括学生的自我交互以及Web交互。

④不适合大班教学。该种范式中教师的“指导”要波及每个学生,适合班级人数在30~40人的班级。

2)网形范式在实施时需遵循的要点。

①教师的讲解内容需提炼和精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内容的减少,只是削弱教师的控制地位,在学生社会交互的过程中,学生同样可以在自我交互、同学帮助、教师指导中完成学习任务。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享意识。在Web交互中得到优秀资源的学生,建议他们将资源共享,在全班范围内交互学习,让资源利用最大化。

③教师需提前准备一些优秀教育资源与Web站点,供学生在Web交互中应用,这样可减少学生寻找资源消耗的时间。

④在该范式中,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容易出现学生自律不佳而进行的无益网游。教师不仅强调纪律,加强监督力度,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处罚机制。

在大学艺术类专业课堂中进行社会交互,不仅能激发艺术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为艺术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有利于艺术生艺术创造性的发挥。在艺术实践课堂教学中,善于根据课堂气氛及时调整交互策略,灵活地组合运用交互策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师生积极参与课堂交互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提出的3种社会互动范式并不是要以固定不变的格式来套用,而是需要在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和完善。

[1]潘灯.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

[2]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Tsai I-C, Galyen K, Xie X, Laffey J. Using Activity Theory to Examine Social Interaction of Online Learning[J].开放教育研究,2012(10).

[4]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艺术类范式艺术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艺术类专访心得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纸的艺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