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气阴两虚汗证36例

2013-09-08赵嘉勇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自汗生脉气阴

赵嘉勇,孟 宏

(1.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区医院,北京 101300;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创伤所致的脑部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青年人因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虽然颅脑损伤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是脑外伤后康复仍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2];尤其术后汗证是脑外伤病人的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生存质量,且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疗法。研究发现针刺治疗颅脑外伤及其后遗症显示出优势[3]。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阴郄配复溜穴为主穴的方法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气阴两虚汗证的患者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术后气阴两伤汗证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汗出病程、脑外伤术后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参照《神经外科学》[4]诊断标准,经CT或 MRI等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②经手术治疗并均为经急性期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③符合气阴两虚型辨证标准[5],以自汗、盗汗为主症,伴有劳累后加重,神倦乏力,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脉细数;④患者知情同意;⑤病程在6个月以内。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或﹥55岁者;②意识不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③有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并发症;④不能配合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组 采用针刺阴郄配复溜穴为主穴,随症加减:神倦乏力加中脘、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咽干口渴加列缺、照海。将患者皮肤常规消毒,用0.30 mm×40 mm毫针直刺穴位,施行提插捻转的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要以患者出现酸、麻、胀、重等针感为度,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1.4.2 对照组 采用口服生脉饮(北京同仁堂出品,国药准字Z11020363)每日3次,每次10 ml,10次为一疗程。

1.5 临床观察指标

日出汗量:嘱患者每日使用统一规格(20 cm×20 cm×1层)的纸巾擦拭头部,身体背部和手足心汗液,用分析天平(型号:ML204,梅特勒-托利多中国)测重,采用每日使用纸巾的总重量计算日出汗量,治疗前、后各测量一次。

1.6 疗效判定标准

止汗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好转: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止汗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对照组止汗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止汗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汗出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日汗出时间及日汗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汗出时间及日汗出量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汗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汗出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汗出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 <0.01;与对照组比较bP <0.05,cP <0.01。

组别 例数 日出汗时间(min)日出汗量(g) 止汗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165.11 ±17.32 130.47 ±14.99ab 174.67 ±8.25 120.72 ±12.69ab 5.39 ±1.34c对照组 36 169.08 ±12.10 121.67 ±15.08a 175.44 ±7.56 111.22 ±9.11a 7.25 ±1.81

3 讨论

采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汗证,在临床上有满意的疗效[6]。汗证一般分为自汗和盗汗,自汗是指白昼时时出汗,且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医认为其动辄益甚,多属气虚不固;盗汗是指夜间寐中出汗,而醒来自止,中医认为其多属阴虚[7]。患者在术前、术中或术后失血,多会出现明显的自汗、盗汗。因为汗血同源,失血过多使病人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则心气浮越,卫外不固,心液不藏而成汗。故常以自汗、盗汗为主症。因此调理上应侧重益气养阴,对照组选用生脉饮,治疗组选用阴郄和复溜。生脉饮为经典方剂,历代医家多认为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或认为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8]。生脉饮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9]。

《标幽赋》中记载:“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阴郄为心经的郄穴,汗为心之液,手少阴心经的郄穴阴郄可治疗汗证。《针灸甲乙经》称复溜主治“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针刺足少阴肾经的母穴复溜能滋肾阴,荣筋脉。二穴相伍,可以调整盗汗、自汗等汗证。通过本治疗观察得出,颅脑损伤术后气阴两虚汗证患者,运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广泛推广。

[1]吴瑞岳.急救绿色通道临床路径在颅脑损伤救治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4):627 -628

[2]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4

[3]张毅敏.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概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135 -137

[4]赵继宗.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

[6]林仁勇,王林淦,陈俊琦,等.欧阳群教授针灸治疗汗证医案3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302 -2303

[7]赵厚睿.从病例谈自汗、盗汗的辨治[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4):14 -15

[8]李仁述.生脉饮出处小考[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3):45-46

[9]李明,程艳玲,麻京豫.生脉饮内涵、外延及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240 -241

猜你喜欢

自汗生脉气阴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生脉饮合百合固金汤对中晚期肺癌(气阴两虚证)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及睡眠质量效果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218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