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医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认知矛盾的分析

2013-09-07高梅梅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高梅梅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601)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WFME)的《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把职业道德界定为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和行为,保持医疗能力、获取研究的前沿信息、伦理行为、尊严、诚实、利他、服务他人、遵守职业规则、正直、尊重他人”。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 (IIME)在其拥有七大领域60条具体规范的《基础医学教育全球基本要求》中,首先关注的便是职业态度,医学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塑造。这是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据统计,在我国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中,患者认为医务人员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占49.3%,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不严占57.7%。医学教育模式滞后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匮乏和职业道德缺失,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漏洞。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则未能充分体现医学模式和社会需求的转变,教学结果重视的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没有达标,这一教学目标不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符合当前新型医学模式的社会需求。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医学生无法正确认知真实的核心职业素养,从而在医疗实践中导致大量因非技术原因产生的医患纠纷,在客观上引起医患关系恶化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用人单位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 在我校2012届医学生专场招聘会上,对200余家用人单位就医学毕业生职业素质需求的调查了解到,“职业责任感”是用人单位最重视的,其次是“创新能力”,第三位是“品德修养”,第四位是“专业技能”,见图1。

1.2 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认知 在对我省10家医院共824位住院患者的调查问卷表明,患者对医护工作者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排序,首选是“对患者负责”,第二是“服务态度好”,第三是“医疗技术好”,第四是“从患者利益考虑治疗方案”。见图2。

1.3 医学生对核心职业素养认知的现状 对我校2009级、2010级、2011级共10个班级414名医学毕业生进行了有关职业素养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1)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只关心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人文知识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社会真实需求的核心职业素养无法正确认知的现象,高达78%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核心的职业素养。虽然医学生们意识到职业的责任感、态度、同情心等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但排名次于医学知识和技能。见图3。总体来说,医学生比较重视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而对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沟通能力等人文素养重视度相对较低,许多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医疗行业的规范体系根本说不上来,对于职业素养与医疗质量的关系,是否影响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是否影响医院的发展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是否影响社会价值观取向,学生都认识得不够清楚,甚至不知道将来所从事的医学职业的性质。可见,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下的医学生对医学科学知识更加注重。(2)当前的职业素养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课和短期的岗前培训为主,内容缺少专业性和实践性,时间上不具有连贯性,总体效果不好在职业素养教育的需求方面,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职业素养教育不能满足需求,低年级医学生期待在专业课程中通过临床的案例和典型人物的介绍,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高年级期待开设相应课程和有针对性指导;实习生们重视得到代教老师职业素养的熏陶。在课程设置方面,调查显示,对职业素养教育相关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仅为28%,69.8%的同学认为获得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政治公共课”,对现行的职业素养相关课程内容安排认为“有吸引力的”仅占18.5%,认为效果良好的仅有22.7%。

图3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的医学生职业素养认知

2 结果

无论从医疗单位的用人需求还是从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可角度,职业的责任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等职业人文素养是医学生应当修炼的核心职业素养。而医学生却认为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核心的职业素养。可见,医学生对核心职业素养的认知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前医学院校对职业素养的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3 讨论

3.1 教育标准滞后 国际通行的医学教育标准极为重视医学的社会性,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和人文素质的教化,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国际医学标准非常强调尊重个人、重视人文背景和文化价值的差异,追求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当今的医学问题应该体现为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医学人道主义的道德实践。医学生更应该去追求职业的人文价值。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对这些方面的内容没有充分的阐述。

由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标准中规定,我国医学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的医学毕业生为根本任务。把专业技术的培养作为首要标准,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3.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外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其占总学时比重美国为20%,德国为26%。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已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比较注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不太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据统计,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人文社科课程课时总数的86.2%。

当前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无法满足新型医学模式的需求,医学生还得不到足够的卫生资源利用、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健康等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以及自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传统医学教育思想指导下,医学生无法正视核心职业素养及其重要性。参考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我国医学教育应尽快建立适应新医学模式的人文素养要求的教学内容,加重医学人文的课程比重。

3.3 考核标准单一 医学生毕业考核、卫生职业资格考试、各类卫生职称考试等医学专业的考核形式单一,基本上以书面考试为主,仅仅检验了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欠缺医学实践水平和人文素养的评价,对医学毕业生、卫生医疗实践者的整体职业素质没有进行综合的检测和评估。单一的考核标准不利于医学教育培养符合现实需要的医学人才,也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在医学相关的考核中加入实践考核和人文评价。如在医师职业资格、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各种职称晋升考试中设置职业情境的实践环节,在具体的职业角色模拟中综合评价考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医学社会实践表明,目前我国总体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然而医学高等教育还未充分适应医学实践,传统医学教育的标准,课程设置和考核的标准方面,都显得有些滞后,在客观上导致了医学生不能真正重视医学核心素养——人文素养的学习和修养。

[1]胡秀锦.境外职业道德教育特征及启示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3)

[2]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

[3]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S].教高 (2008)9号.

[4]何亚平,刘立萍.从中外医学教育标准的差异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2008,(1):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