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治疗脑脓肿的效果
2013-09-07陆卫风
陆卫风
探讨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治疗脑脓肿的效果
陆卫风
目的 探讨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治疗脑脓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采用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对其进行治疗, 并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 手术时间1~1.6 h,术后引流保留4~6 d, 术后复查MR, 5例患者脓肿腔全部消失;1例患者脓肿明显的缩小, 周围的水肿现象明显的减少, 术后并没有出现并发症。这种疾病治疗前后的效果比较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对于脑脓肿的治疗非常有效, 而且安全性高, 术后并发症少, 非常值得推广。
开放式磁共振;穿刺引流术;脑脓肿
通常意义下所说的脑脓肿, 是指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脑炎、脑化脓而形成的。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是临床上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疾病[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为了寻找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最佳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例脑脓肿患者进行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的治疗, 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例脑脓肿患者, 其中男3例, 女3例, 年龄15~60岁, 平均年龄37.5岁。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同时头痛和发热的有6例,呕吐的有4例,视乳头水肿的有3例,癫痫发作的有2例;病程1个月~1年;对着6名患者均行颅脑CT、MR扫描,其中脓肿位于额叶3例、颞叶2例、丘脑1例。
1.2 治疗方法 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采用常规主磁场匀场及线性补偿, 在主磁场中心安置示踪器, 按校正菜单键, 把红外线立体相机的方向调整至可以接受来自扫描机架及示踪器上反光球的信号, 最终实现其自动的校正。然后选用可与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相容的穿刺针,固定在光学引导持针板上, 通过场会波系列的作用扫描出的图像确定穿刺针的实际位置以及针尖的位置。待这些步骤完成后, 进行脓腔内脓液的抽吸, 并且再次的通过扫描方式来找出脓腔情况及针尖位置。最后, 使用抗生素溶液冲洗脓腔和固定置管。术后进行常规的MR扫描, 以此来排除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上文临床数据可得知, 脑脓肿患者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 手术时间1~1.6 h, 术后引流保留4~6 d, 术后复查MR, 5例患者脓肿腔全部消失;1例患者脓肿明显的缩小, 周围的水肿现象明显的减少, 术后并没有出现并发症。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脑脓肿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脑脓肿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脑脓肿的发生是建立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上, 这个过程主要可以分成以下3个时期。
首先, 表现在急性脑膜炎、脑炎期, 当化脓菌进入到脑实质后, 患者就会出现全身感染的反应以及产生急性局限性脑膜炎、脑炎的相关病理变化。这一时期, 脑炎中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液化区的形成, 周围脑组织出现水肿。同时,病灶部位浅表时同样有脑膜炎症的反应。
其次, 表现在化脓期, 主要表现在脑炎软化灶液化与坏死, 最终融合成脓肿, 并逐渐的变大[2]。
最后, 表现在包膜形成期, 脓肿包膜的完全形成一般需要3~4周。在之前的1~2周, 脓肿包膜是其形成的初步时期,主要是由于脓肿外围的肉芽组织经纤维组织、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形成的。
3.2 脑脓肿的预防 脑脓肿在早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脑炎, 在临床上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它所造成的人类死亡率已经达到了50%。所以,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首先, 要做好卫生的宣传, 提高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同时鼓励人们多加强身体的锻炼, 增强体质[3]。
其次, 对于脑脓肿的相关疾病, 如耳鼻慢性炎症、胸部感染疾病等, 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以防颅内高压致脑疝的出现, 脑干受压呼吸循环衰竭而死的现象发生。
再次, 出现了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情况, 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彻底的清创, 把异物和碎骨片等去除掉[4]。
3.3 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的优势 开放式磁共振导引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 在治疗脑脓肿的效果上, 主要有以下优势。
首先, 它使得医生对患者进行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操作变得更加方便, 同时也避免了安装头架的繁琐。
其次, 这种技术的使用完全使MR成像的速度加快, 形成与X线透视或超声波(US)检查一样的MR, 进行实时或交互式操作。
再次, 和常规封闭式MR系统一样, 能够完成全身各部位检查, 提供高质量的MR图像, 并且能够很好的显示脓肿壁、腔内分隔以及周围水肿的情况[5]。
最后, 这种技术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安全性高, 在术后不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
[1] 夏晓萍, 戚乐, 叶文琦, 等.椎间盘的磁共振研究进展.健康研究, 2011(8):45-46.
[2] 任翠, 薛华丹.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协和医学杂志, 2011, (03):65-66
[3] 曹尚超.脑挫裂伤异常团块状强化1例.河北医药, 2011, (12):84-85.
[4] 桑银保.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1):22-23.
[5] 赵世华, 蒋世良, 陆敏杰, 等.磁共振成像在异位心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2008, (9):85-86.
450042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