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现况及影响因素
2013-09-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邱海棠罗庆华傅一笑蒙华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 邱海棠 罗庆华 傅一笑 杜 莲 邱 田 胡 华 李 静 蒙华庆
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现况及影响因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 邱海棠 罗庆华 傅一笑 杜 莲 邱 田 胡 华 李 静 蒙华庆Δ
目的 研究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青少年家庭满意度量表及自制一般情况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对象来自重庆市和四川省抽取801名中学生及的452名大学生共1253人。结果 家庭满意度总体表现为正性水平,即在中等水平以上,三因素得分以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了解得分最低。家庭满意度量表总分及各因素的得分,男生均高于女生,但仅家庭环境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离异组的量表总分及各因素得分均低于父母未离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年级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结果显示在总量表及各个因素上,初三年级的总体家庭满意度较其它年级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学校的青少年家庭满意度得分情况显示重点中学的学生有最高的家庭满意度,而职业中学学生的家庭满意度最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校类型、年级、父母离异和在校成绩影响青少年的家庭满意度。结论 西南地区总体青少年家庭满意度表现为正性水平,学校类型、年级、父母离异和在校成绩可能影响青少年家庭满意度水平。
青少年 家庭满意度 影响因素
△通信作者:E-mail:qiu_nease@163.com
青少年期心理上最主要的标志是自我意识基本成熟,成人感出现,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这种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性的,在行动和语言上要显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心理上强烈要求人格的独立,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此时,青少年与其父母的关系变得日渐微妙,孩子欲自立而无法完全自立,父母欲放手而无法完全放手,一收一放之间各种矛盾容易显露〔2〕,许多家庭在子女进入青少年期后亲子冲突日益明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既往少有研究者从青少年感受这一视角出发去解读这个问题,大都从社会、成人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调查,往往着眼于问题的形成及处理〔3-4〕。20世纪90年代以来,父母教养模式决定儿童行为的“单行道”研究方法和观点开始遭到批评,提出在分析家庭与儿童发展关系时,必须考虑“双向原则”;另外一个原因是长久以来国内外都没有针对这个特定人群的特定情况的研究工具,笔者在编制出有良好性效度量表后,随即对中国西南地区两个城市的的青少年家庭满意度进行探讨,旨在了解西南地区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调查样本,在重庆市和四川省抽取5所中学801名中学生及3所大学的452名大学生共1253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
2.材料
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该量表的编制先后经过了多次专题小组讨论。其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出生年月、年级、学校、学习成绩、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构成、父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父母婚姻状况等。
青少年家庭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评定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的量表,包括3个维度:家庭环境;家庭的养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了解,共42个条目〔3〕。
3.方法
随机抽取一个四川所属的市,然后在该市及重庆市主城区的大学和中学中分别随机抽取两所中学和一所大学,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学的两个年级和大学一个年级各一个班级,纳入标准为每个班级注册在校的全日制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团体施测方式,测试工具为自陈式纸笔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前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测试时间大约为25分钟。采用EPI软件录入系统录入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的总体情况、性别差异,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cheffe多重比较、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4.质量控制
(1)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择研究对象。
(2)正式调查前,施测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由2名正教授对参与人员(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中培训,使每一位施测人员了解此次研究的目的和设计思路,掌握该编制量表的使用方法和调查技巧。同时对施测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名词、术语都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对调查步骤作了详细的说明,对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设,统一应付策略和解决办法。为减少学生填写顾虑、所有学生量表均不要求署名,由调查员事先对学生量表进行统一编码。
(3)调查前向所抽到班级的班主任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取得班主任的配合,保证资料收集的顺利进行。
(4)施测前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将量表统一发放给学生,主试在讲台上用统一的语气念指导语,简短介绍调查内容及调查注意事项,不要特意强调某字、词,但要求学生听明白整句话的意思,共念两遍,一般情况下不要解释。向被调查强调调查不需填写姓名、不会透露个人不愿暴露的情况,会严格保密。要求学生认真、如实地逐题填写,不空项,不涂改,并要求被调查者不要看别的同学填表内容、不互相讨论、保持课堂安静、以提高调查的一致性。主试不可透露测验的评分方法。在所有被调查者都明白之后进行正式施测。测试期间不要走下讲台,不要看具体被试者的答案。对阅读及作答有困难的学生,主试可协助学生进行自评,保证读题不带有引导性。要避免作问题“对”或“错”的任何暗示,要求根据题目的完整意思做答。
(5)以全体同学能够接受的速度进行,安排足够的时间,测试时间不放在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以免受饥饿或焦急情绪的影响。
(6)调查完毕,当场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有漏项,提醒学生及时补齐,仍拒绝填写则问清原因,并做记录,测试时间大约为25分钟。
(7)对录入数据库的数据,采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方式进行检查核对,进一步核查数据的逻辑错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结 果
1.样本描述性分析
共发放量表1253份,回收答卷后获得有效问卷共1104份。其中男生 445人(52.0%),女生 463人(48.0%);年龄11~23(16.76±2.42)岁;独生子女476人(58.1%),非独生子女342人(41.9%)缺失项285人;父母离异的有67人(8.8%)。青少年家庭满意度得分总量表均分为3.72±0.72;三个因素中,以因素2“家庭环境”得分最高,因素1“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了解”得分最低。
2.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状况总体及分组分析
将男、女学生的家庭满意度量表得分进行比较,量表总分及各因素的得分,男生均高于女生,但仅因素2,即家庭环境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父母离异与未离异的青少年家庭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父母离异组的量表总分及各因素得分均低于父母未离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的年级差异比较
以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8.64、10.16、6.53、10.85,P 值均小于 0.01,不同年级间对家庭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青少年家庭满意度在量表的三个维度上得分及分组比较情况
再用Scheffe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管在总量表还是各个因素上,初三年级的总体家庭满意度较其它年级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的学校类型差异
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的不同学校类型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青少年家庭满意度不同学校类型得分的方差分析结果(M±SD)
用Scheffe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管在总量表还是各个因素上,重点中学的总体家庭满意度较其它学校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中学在分量表2中较其他学校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家庭满意度与以上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表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变量赋值说明
表4 青少年家庭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七个预测变量“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离异”、“学校类型”、“年级”、“在校成绩”、“年龄”预测家庭满意度分数变量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变量共有三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740,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427,即表中四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家庭满意度42.7%的变异量。
就个别变量的解释来看,以“学校类型”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52.7%,其余依次为“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其解释量分别为1.1%,1.0%,这三个变量的联合预测力达54.8%。
讨 论
与成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相比,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少,目前已开展的研究亦主要集中在生活满意度这一领域〔5〕。Huebner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青少年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和重要生活领域(家庭、学校、朋友、自我、生活环境)的生活满意度均表现为正性水平,即在中等水平以上〔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具有较高不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与 Huebner结论一致〔7〕。
与Noller和Callan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没有发现青少年家庭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社会进步、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男女平等意识增强有关。目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已经较为少见,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管男女都给与相应的重视,因此就家庭满意度而言,在性别上的差异已经不显著。
有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对子女情绪情感、社会性及性格发展、心理健康和学习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8-9〕,当前中国的离婚率持续攀升,父母离异带给子女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大部分研究支持父母离异比家庭结构完整家庭的孩子确实存在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10〕,本研究也发现父母离异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满意度较父母未离异的被调查者降低。这一研究结果再次提醒我们的教育和心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更加注意父母离异的青少年的成长及给其家人在养育子女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不管在总量表还是各个因素上,初三年级的总体家庭满意度较其它年级低。这一结果揭示初中三年级家庭满意度降低,是亲子问题的多发期。这可能与进入初中三年级后,面临升学,学习压力陡然增大,家庭对子女学习上的要求较高,并常通过补课、剥夺其课余活动的时间来增加其学习的时间和强度。而此时的青少年正处在逆反期,他们更加具有独立性和反抗性,在高压政策下,青少年并不能完全认同家庭采取的方式,对家庭的不满也较其它年级更为明显。
本研究中发现,重点中学学生的家庭满意度最高,甚至超过大学学生,然后依次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和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一结果与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是一致的。重点中学的学生均为在低年级中各个学校成绩最好的一部分,这部分学生多数家庭环境良好,父母教养方式得当,自我发展好,对学习、生活有充分的控制感和自信心,对家庭的满意度自然较高〔11-12〕。与之相反,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青少年的家庭也倾向于存在较多的问题,家庭和学习成绩相互影响形成难以中断的恶性循环,以至最后父母对其期望值都极度低下,任其发展〔13-15〕,这类青少年对自己家庭的满意度相对较差。提示我们职业中学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更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给与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其形成正确的归因、应付方式,产生良性的、积极的情绪,形成正常的人格。
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校类型、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对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家庭满意度有预测力,但由于是横断面调查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家庭满意度与年龄、学校类型、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父母是否离异、在校成绩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1.申继亮.从情绪描述看青少年期到成人期认知结构的发展.心理学报,1993,25(3):291 -297.
2.Nomaguchi KM.Parenthood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Clarifying the role of child age and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Soc Sci Res,2012,41(2):489 -98.
3.邱海棠,罗庆华,蒙华庆,等.青少年家庭满意度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06-609.
4.张鹏、楼超华、高尔生,等.上海市未婚青少年性行为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20-521.
5.Ullman C,Tatar M.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mong Israli adolescent immigrant:a report on life satisfaction,self- concept,and self- esteem.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1,30(4):449 -463.
6.Huebner E S,DraneW,Valois R F.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0,2l(3):281 -292.
7.E.Scott Huebner.Correlates of school satisfaction amo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93(5):331 -334.
8.姚本先,方双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报告.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6):660 -662.
9.刘元.单亲家庭对儿童性格行为发育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2):70-71.
10.周敏娟,姚立旗.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54 -655.
11.Weiser,Reichenberg,Werbeloff,et al.Self - report of family functioning and risk for psychotic disorders in male adolescents with behavioral disturbances.S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08,3(117):225 -231.
12.Glisson C,Green P,Williams NJ.Assessing the Organizational Social Context(OSC)of child welfare systems: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Child Abuse Negl,2012,36(9):621 -32.
13.王玲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亲子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44 -446.
14.Forste R,Moore E.Adolescent obes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perceptions of self,peers,family,and school.Econ Hum Biol,2012,10(4):385 -94.
15.张旭,杨志红,霍素凤,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378 -379.
(责任编辑:刘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