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动—发展”教学观的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2013-09-06史玉兰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观课程教学评价

【摘 要】本文从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出发,同时基于“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教学评价应从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为核心内容来展开。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科的差异性,尽管难以就教师评价标准确定一组统一的指标,但从“互动—发展”的教学观出发,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一般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为主。

一、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从收集到的我国部分学校现行课堂教学评价表可以看出,尽管表达方式各异,但其核心内容仍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项目。与这些项目相应的指标为:教师是否具有育人为本、以德育为中心、因材施教等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是否反映大纲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特点;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准确、对教学的内容是否处理得当且熟练自如;教学环节是否丰富紧凑、教态是否自然得体;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等等。不难看出,目前,在我国的教学评价实践中,教师是现行课堂教学评价考察的唯一对象,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是评价考察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教”则是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焦点。这与长期以来教学实践中“满堂灌”式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观不无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评价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如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单一、对评价的结果的处理比较盲目等。进入新世纪,人力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发达国家纷纷开展教学评价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学生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二、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其评价

要想使得课堂教学评价有效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必要首先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按照比格斯(Biggs,1982)的观点,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方面看,课堂教学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收获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这四类因素应该既各有各的角色作用又互相作用。比格斯对教学过程的这种分析,体现了一种“互动—发展” 式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看成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内容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种观点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的观点相一致。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出发,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就不应该是教师本身,而是课堂教学。具体地说,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效果。就素质教育的理念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即: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点是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是否掌握了学习技巧。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课堂教学设计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本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从课本中选出一个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试卷——进行测试——评出分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内容——讲授下一部分内容。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用于开发或使用课程,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本的教学,真正体现“互动—发展” 式的教学观。

通常,课堂教学设计要达到以下要求:第一,确认要达到的目标。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学生明白他们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理解课程要求和一些基本的概念,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帮助学生掌握日益复杂的知识,技巧和理解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和课程内容。

第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主要包括:用多种手段不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要达到的标准,教师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所期望的要求。

第三,创设课堂学习环境。课堂环境的创设是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1)创设—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物质环境。(2)创设一个公平、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3)推进小组责任感。(4)建立学生行为准则并加以维持,奖惩分明。(5)有序安排教学程序。(6)安排有效的教学时间。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参与度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有效的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学生自我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是解决学生“爱学”、“会学”、“善学”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一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选择学生将达到的标准。(2)设计一个评分指标,以便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3)创设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要达到的目标。(4)设计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5)用评价数据给学生提供反馈。(6)重新设计下一步教学。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是否在积极地思考,教师是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活动。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角色的变化使课堂的形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三)教师评价的重点——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中,要求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把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主要追求的目标。他们常常把教学内容组合成为小组成员经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成果,以集体的成果展现出他们的成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论述只是针对教学的一般过程而言,不同学科的教学理应有所不同, 但互动与发展必然是教学评价的灵魂所在。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表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Biggs, J.B.& Collis, K.(1982): Evaluzting Quality of Learning:The SOLO Txonomy[M].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2.

[2]梁惠燕,高凌飚.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框架重构[J]. 教育科学研究,2006,6.

[3]王凯.英国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的转向及趋势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1):41~44.

作者简介:

史玉兰(1972.9—),女(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柏林学校教师,中级职称。

猜你喜欢

教学观课程教学评价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诗心语文的“田园嬉乐”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