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2013-09-06王开良教授郑艳月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
■王开良 教授 郑艳月(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65)
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王开良 教授 郑艳月(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65)
重庆 综合信息产业力 主成分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国内外资本向西部地区转移,重庆已成为西部信息产业的领头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快速发展。2009年,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1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23.4 %。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603亿元,同比增长29%;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6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通信服务业148亿元,同比增长6.5%。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7%。重庆“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持“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上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原本基础薄弱的信息产业将逐步发展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综合信息产业力是指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不仅是对信息产业进行测度,更将信息产业扩大到信息工作的层面,如知识生产、传播、分配的教育、科研、计划管理等都纳入信息产业的范围,主要包括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资源利用力、信息产业发展潜力等。
关于重庆市信息产业的研究不是很多,马丽娜(2010)研究了信息产业专利发展现状;杨进一(2010)分析了重庆信息产业集群状况,罗刚平(2010)运用回归分析,对信息产业拉动重庆经济增长做了实证分析,得出“在1999年至2006年的八年间,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信息产业的产出弹性为0.512,即信息产业增长1% ,会促使GDP增长0.512%”。
本文主要研究重庆的综合信息产业力发展状况,从科技人员所占比重等15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与北京、上海、天津综合指标值的横向比较,找出重庆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提升的目标、步骤、策略和条件保障,为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指标的选取应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各方面,包括科技、经费等状况,体现信息产业的基本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及以往的文献,本文选取了以下指标:R&D人员比重(X1),专利授权量(X2),R&D支出比重(X3),信息产业固定资产(X4),人均信息产业增加值(X5),信息产业劳动人员(X6),移动电话普及率(X7),计算机普及率(X8),图书出版量(X9),函件使用量(X10),科技论文量(X11),期刊发行量(X12),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X13),第三产业人员比例(X14),劳动力结构(X15)。
数据直接来源于2008-2010年3年31个省的统计年鉴,部分经过计算。
数据处理
利用SPSS18.0对31个省的2008-2010年3年信息产业数据平均数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全部样本KMO值为0.717>0.6,统计值为441.516,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样本数据具有相关性,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
(一)方差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方差分析表(见表1),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211%,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经过旋转后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发生了变化,但是总的累积方差没有改变,仍是76.211%,因此提取3个主成分(F1、F2、F3)。
为了使提取的3个主成分更具有可解释性,采用最大四次方值法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载荷表(见表2)。
(二)综合得分
主成分表达式:
表1 方差分析表表3 综合得分及排名表
表2 载荷表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方法:具有k a i s e r标准化的四分旋转法;a.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
以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综合信息产业力的综合得分,表达式如下:
F=λ1F1+λ2F2+λ3F3=0.33878 F1+0.26213F2+0.16120F3
截取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3所示。
得分值反映了一个地区信息产业力水平,得分值>0,表明高于平均水平;得分值<0表明低于平均水平。
结果分析
指标X3、X9、X11、X12、X13、X14在第一主成分F1上有较强的负荷,因此命名为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因子;指标X1、X5、X7、X8、X10、X15在第二主成分F2上有较强的负荷,命名为信息产业生产力因子;指标X2、X4、X6在第三主成分F3上有较强的负荷,命名为信息资源利用力因子。
从表3可以看出,与其他直辖市相比,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F1、F3和F,都低于平均水平。
而F2高于平均水平且高于北京,这说明信息产业生产力很强。近些年来,世界500强、全球100强IT企业和国内知名的IT纷纷落户重庆。在制造业领域,先后引进了惠普电脑等生产基地,引进了HP全球软件测试中心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项目,同时,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五研究所和中国电信研究院等国家顶尖科研机构在渝建立分支机构。目前重庆市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以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若干个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聚集,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从F1信息产业发展潜力方面看,经济中心上海却排名第19位,主要由于上海起步比较早,经济发展早已越过中部发展地区的兴起阶段,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早已将信息产业发展为先导型产业。重庆仍然排名22位,R&D支出比重3%,比起北京5.82%相差甚远;每万人在校大学生只有171人,而北京有602人,第三产业人员比71.46%;相比其他三市,低了10个百分点。因此,应当加大重庆市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和教育投入,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大力培育信息产业人员。从各方面提高信息产业发展潜力,为信息产业发展做好人员、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
从F3信息资源利用力方面看,四个直辖市总体水平都不高,重庆排名18,北京排名12,天津排名29,上海排名30。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北京143.31亿元、天津48.34亿元、上海12.33亿元、重庆76.69亿元,可以看出重庆很注重信息产业的投入,也是因为重庆正处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时期。
从综合排名F来看,重庆相比其他3个直辖市存在一定距离,但是信息产业生产力已经名列前茅,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和信息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庆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60多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集中了全国一批优秀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是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截至2007年,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2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1位,技术交易额连续八年居西部第1位,每百万元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产出的专利和论文数等指标居全国前5位,成为科技发展最快的省市之一。重庆拥有良好的集资环境,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投资环境全面,综合性强,是外商投资的兴趣点。随着信息产业市场和竞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两岸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作用,2010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在重庆签署了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创了两岸经济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格局。两岸选择将下一代互联网、传感网、云计算、无线城市应用等作为合作的新方向,台湾电子巨头富士康集团先后在西部地区的重庆和成都签约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可以看出,两岸产业的整合效应,两岸信息产业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结论
文章主要分析了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水平,以及与其他直辖市之间的劣势和优势,总体水平比较低,信息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信息资源利用力有待提高,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必须加强。但是对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的具体影响因素没有详细分析,以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来看,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应大力给予支持;同时,重庆应当充分利用好重庆直辖市的特殊优惠政策,借鉴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找准突破点,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配置资源,实行跨越式发展。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的提升不能走过去由低端开始,逐步向中高端演进的老路子,而应走高端推进,然后向中低端辐射的发展模式,把创新研发放在首位,走研发—生产—推广—普及的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其他直辖市。
1.2010年中国信息年鉴
2.重庆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3.马丽娜.重庆市信息产业专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3)
4.杨进一.重庆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3)
5.罗刚平.信息产业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01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SKF08)阶段性研究成果
F224
A内容摘要:本文以全国31个省(不含港澳台)的信息产业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截取重庆、北京、天津和上海四个直辖市的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潜力、信息产业生产力和信息资源利用力三个方面,分析重庆综合信息产业力水平与其他直辖市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
王开良(1957-),男,河南省永城市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资本运营、信息经济等研究。
郑艳月(1986-),女,河南省商丘市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本运营、信息经济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