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幅同步转体施工T型刚构桥设计浅析

2013-09-06赵云鹏

森林工程 2013年4期
关键词:转体防撞预应力

赵云鹏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沈阳 110166)

1 概述

凌源至绥中高速公路建昌至兴城支线跨越京哈客运专线(秦沈段),跨越处铁路里程为高速公路K77+278.00,交角为 69.4°。起点里程为 K76+760.00,终点里程为 K77+440.00,全长 680.0 m(不计入耳墙长度),桥孔布置为:左幅(10×40)+(2×80)+(3×40)m;右幅为(12×40)+(2×80)+40 m。单幅全桥宽度为11.60 m,主桥为(2-80)mT型刚构,桥面和结构均为分幅的布置形式,转体法施工。引桥为先简支后连续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面和结构均为分幅的布置形式,预制架设法施工。

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

2.1 地层岩性

通过对桥位区地质勘察可知,该桥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角砾(Q4),花岗岩(γ25),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可塑。[fa0]=150 kPa,qik=45 kPa。②角砾:黄色,很湿,中密,一般粒径20~40 mm,含量占25%,颗粒呈棱角形,充填砂类土。[fa0]=300 kPa,qik=100 kPa。③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结构构造基本破坏,有残余结构强度,岩芯呈砂土状,钻进速度2.8 m/h。[fa0]=260 kPa,qik=60 kPa。强风化花岗岩:褐灰色,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砂砾状,少量碎石状,碎石一般粒径2~5 cm,锤击易碎,岩芯表面粗糙。[fa0]=500 kPa,qik=160 kPa。中风化花岗岩:黄褐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矿物成分石英和长石,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柱长多为5~11 cm,锤击声脆。[fa0]=1 800 kPa。

2.2 地震设计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0—2001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0—2001图B可知: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

2.3 水文地质特征

桥址区沟谷干涸无水,只是在雨季时有短暂流水,地下水水位标高为33.2 m左右。

地下水类型为SO4—HCO3—Ca—Mg型水,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要补给方式,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水位变化较大。地下水位埋深为5.4~6.7 m,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

2.4 区域地质构造

桥位区位于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中,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新华构造体系东缘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所处一级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地壳基本稳定。

桥位区地势稍有起伏,在基础开挖时应注意,斜坡自然状态下稳定。

3 主桥设计要点

该主桥位于直线段上,桥梁设计为双向四车道,为分幅桥,单幅桥宽为11.60 m,左右幅桥间净距0.45 m。桥跨布置为80 m+80 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采用挂篮悬臂浇筑、平面转体的施工方法,左右幅在铁路的两侧分别进行悬臂浇筑施工,同时进行转体施工[2-4,6],转体长度为 64 m+64 m,转体段挂篮悬浇施工完成后转体与边墩旁支架现浇段完成合拢。

主桥自处于 1.01078%的上坡路段和-1.821 17%的下坡路段及R=12 000.0 m凸型竖曲线上。变坡点的道路里程为K77+31.00,变坡点高程为66.0 m。

3.1 上部结构设计

主梁横断面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截面,中墩顶处4.0 m段为等高段,梁高8.2 m,由中墩顶至跨中方向57.5 m为变高段,梁高经1.8次抛物线渐变至3.5 m,合拢段及边跨现浇段为3.5 m等高段。

箱梁顶板宽11.6 m,两侧悬臂2.7 m,悬臂端厚0.18 m,根部厚0.7 m。箱梁顶板厚由0.6 m渐变至0.28,再由0.28 渐变至0.9 m;底板厚0.6 m渐变至0.32,再由0.32渐变至0.9 m,墩顶处厚1.1 m;腹板厚由0.8 m 渐变至0.6 m,再由0.6 m渐变至0.8 m。箱梁构造顶、底板平行,坡度同路线横坡,左右幅均是向路线外侧的2%。腹板竖直,为平行四边形构造。

主桥共设4道墩顶横梁,其中主墩处每道横梁厚1.0 m横梁设置150×100 cm通行人孔,过渡墩墩顶横梁厚1.45 m。跨中横梁厚50 cm,设置150×100 cm通行人孔。边支点附近箱梁底板设置φ100 cm永久检查人孔。

主梁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纵横预应力束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均fpk=1 860 MPa,采用预埋塑料波纹管制孔,群锚锚固。其中纵向预应力束分为顶板束、腹板束和底板束,其中纵向悬浇顶板束、腹板束采用22-Φs15.2、19-Φs15.2钢绞线,顶、底板合拢束采用15-Φs15.2、13-Φs15.2、11-Φs15.2钢绞线;顶板横向预应力束采用3-Φs15.2钢绞线;墩顶横梁采用19 -Φs15.2 钢绞线[3,5]。

竖向预应力束采用JL32精轧螺纹钢筋,每道腹板双排布置,基本间距为0.5 m。

3.2 下部结构设计

T构中墩采用墩梁固结,单箱单室矩形截面,墩身为620×400 cm空心墩。基础为φ150 cm桩基础。过渡墩采用680×180 cm实心墩。基础为φ150 cm桩基础。过渡墩处与本桥相接的引桥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主引桥梁高不等,为保证主引桥顺接,设计中将过渡墩盖梁设计成带台阶式的钢筋混凝土盖梁,盖梁高2.0 m,宽2.4 m。

3.3 主要附属设施设计要点

桥面铺装:采用8 cm沥青混凝土+防水层+8 cmC50混凝土。

安全防护:全桥均设置防撞墙,其中跨越铁路处外侧设置双层防撞设施,内侧采用SS级加强型防撞护栏,外侧采用SS级防撞墙,防撞护栏与防撞墙间净距为0.5 m,跨越铁路桥孔外侧防撞墙顶设置高2.75 m防落网,防落网网眼尺寸为5 mm×5 mm。两幅桥内侧缝隙盖10 cm厚钢筋混凝土封闭板。为进一步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在防撞强侧面预埋螺栓及法兰,安装异物侵限检测网。

4 转动系统设计

转体结构由转体下盘、球铰、上转盘、转动牵引系统等组成 (如图1、图2所示)。

图1 转动系统总立面图/cmFig.1 The general elevation of the rotation system/cm

图2 转动系统总平面图/cmFig.2 The master plan of the rotation system/cm

转体下盘为支撑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桥梁基础。下转盘上设置转动系统的下球铰、保险撑脚环形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千斤顶反力座用于转体的启动、止动和姿态微调等。

球铰直径为φ3 900 mm,定位中心转轴的直径为φ270 mm。分上下两片,是转体施工的转动体系,而转动体系的核心是转动球铰,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必须精心制作,精心安装。球铰由上下两块钢质球面板组成,上面板为凸面,通过圆锥台与上部的牵转盘连接,上转盘就位于牵转盘上;下面板为凹面,嵌固于下转盘顶面。上下面板均为40 mm厚的钢板压制而成的球面,背部设置肋条,防止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变形,并方便球铰的定位,以及加强与周围混凝土的连接。钢球铰面在工厂制造加工,在下球铰面上按设计位置铣钻四氟板镶嵌孔。下球铰顶面安装后镶嵌760块φ6 cm的聚四氟乙烯滑动片,上下面板之间填充黄油聚四氟乙烯粉[2-3]。

转体上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在整个转体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向、立体的受力状态,上盘布有纵向预应力筋。上盘边长1 200 cm,高270 cm;转台直径φ1 100 cm,高度80 cm。转台是球铰、撑脚与上盘相连接的部分,又是转体牵引力直接施加的部位。转台内预埋转体牵引索,预埋端采用P型锚具,同一对索的锚固端在同一直径线上并对称于圆心,注意每根索的预埋高度和牵引方向应一致,每根索埋入转盘长度大于300 cm,每对索的出口点对称于转盘中心。牵引索外露部分圆顺地缠绕在转盘周围,互不干扰地搁置于预埋钢筋上,并作好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绞线损伤或严重生锈。待上转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整个转动系统支承体系的转换。抽去垫板使转台支承于球铰上。施加转动力矩,使转台绕球铰中心轴转动。检查球铰的运转是否正常,测定其摩擦系数,为转体施工提供依据[4]。

摩擦系数按下式测算:

μ=3M/(2RG);μ-摩擦系数;M-转动力矩 (tm);G-转台总重量 (t)。

设计静摩擦系数为0.1,动摩擦系数为0.05,若测出的摩擦系数较设计出入较大,应分析找出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转体上盘撑脚即为转体时支撑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从转体时保险腿的受力情况考虑,转体对称的两个保险腿之间的中心线与上盘纵向中心线重合,使8个保险腿对称分布于纵轴线的两侧。在撑脚的下方 (即下盘顶面)设有130 cm宽的滑道,滑道半径为500 cm,转体时保险腿可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要求整个滑道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其相对高差≯2 mm[5]。

每个上盘下设有8个撑脚,每个撑脚为双圆柱形,下设24 mm厚钢板。双柱为两个φ800 mm×24 mm的钢管,全桥撑脚钢管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撑脚在工厂整体制造后运进工地,在下盘混凝土灌注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撑脚,并在撑脚走板下支垫6mm钢板 (作为转体结构与滑道的间隙)[6-7]。

5 结束语

本桥跨越京哈客运专线铁路 (秦沈段)采用2×80 mT型刚构桥采用转体法施工,是适应桥址处地形,对铁路运营影响最小的最合理的桥型,结构尺寸设计合理,满足T型刚构纵横向受力要求;转动系统设计合理,可以保障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刘建奇.浅谈斜拉桥转体施工工艺[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4):167-170.

[2]张 雷.连续梁桥平转施工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3]郑 洁.68m双幅同步转体施工T型刚构桥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29-31.

[4]罗 鹏.秦皇岛城市西部快速路跨京哈铁路桥梁转体施工技术[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5]陈 宁,韩占春.大吨位单铰双幅同步转体桥梁施工综述[J].天津建设科技,2009(2):20-23.

[6]何黎君.磁州大桥T构转体施工设计[J].铁道建筑技术,2008(4):15-16.

[7]姜 震 朱宜琛,吴永胜.整体式板桥静力荷载试验及计算方法研究[J].森林工程,2012,28(4):47 -50.

猜你喜欢

转体防撞预应力
采用UHPC实现无预应力的简支变连续设计分析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及其加固
啄木鸟的防撞科学
铝合金在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中的应用
雾天上高速 防撞有招数
CFRP-PCPs复合筋预应力损失分析及其计算
空中交通防撞系统(TCAS Ⅱ)的排故与维护
山东2.24万t转体桥转体
世界最重转体桥跨越京沪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