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瘀解毒消癥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IL-6、IL-8水平的影响

2013-09-06张晓峰张明亮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01

陕西中医 2013年12期
关键词:异位细胞因子腹腔

张晓峰 张明亮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0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既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因此近年来一直是妇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1-2]研究发现,腹腔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EMT患者腹腔液中许多细胞因子的水平高于正常妇女,提示细胞因子参与改变腹腔环境的免疫动态平衡,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祛瘀解毒消癥汤对EMT模型大鼠腹腔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以祛瘀通络、解毒化浊、消癥止痛为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本病的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选取SPF级9周龄的健康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60只,体重180±20ɡ/只,动物合格证:SCXK(陕)2007-001号,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环境:室温25±5℃,湿度55±5%,空气清新,通风良好,自由进食标准大鼠饲料、自来水。

1.1.2 实验主要药品及试剂:祛瘀解毒消癥汤:由陕西中医学院制剂室,将中药煎煮浓缩成含生药2.0g/mL的汤剂。丹莪妇康煎膏:由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批号:091208,以1%的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解成含生药0.2g/mL的溶液。IL-6、IL-8酶免试剂盒:购自西安永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水合氯醛250g/瓶: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批号:0911635。0.9%氯化钠500mL/瓶:西安康华制药厂生产,批号:0912089。75%酒精500mL/瓶:西安康华制药厂生产,批号:1001920。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单位/支: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A090801910。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2mg/mL,由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00103。

1.1.3 药物制备:根据施氏法以每千克体重折算系数计算出给药剂量[3],配备好的试验组及对照组药物均置冰箱4℃备用。

1.1.4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电子分析天平、全自动酶标仪由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75)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速旋转离心机由北京东讯天地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快速混匀器(sk-1型)由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YX-280B型)由江阴滨江医疗设备厂生产;NR-B17CC型冰箱由日本松下公司生产。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制备、动物分组:EMT模型制备:采用经典的造模法[3]。建模成功的标志为异位病灶呈米粒大小之结节,切面可见线形闭合水孔,异位内膜组织均形成囊状,囊内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的囊形成多个串珠状,周围可见丰富血管形。在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出40只,随机分为5组,加空白组共6组,具体分组情况如下:A组为空白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丹莪妇康煎膏组,D组为祛瘀解毒消癥汤低剂量组,E组为祛瘀解毒消癥汤中剂量组,F组为祛瘀解毒消癥汤高剂量组。

1.2.2 给药方法:每日清晨对大鼠称重后,采取同一时间灌胃给药,具体给药方法如下。

A组:生理盐水灌胃,10mL/kg·d,连续28d;B组:生理盐水灌胃,10mL/kg·d,连续28d;C组:丹莪妇康煎膏溶液,2g/kg·d,连续28d;D组:祛瘀解毒消癥汤10g/kg·d,连续28d;E组:祛瘀解毒消癥汤20g/kg·d,连续28d;F组:祛瘀解毒消癥汤40g/kg·d,连续28d。

1.2.3 实验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1.2.3.1 大体观察大鼠异位内膜形态学变化:肉眼观察模型组及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异位内膜液体积聚、血管形成及与盆腔腹膜、大网膜粘连等情况。

1.2.3.2 腹腔液的采集: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h,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注入生理盐水5mL/只,取腹腔液2mL,2000rpm,10min离心,取上清液-20℃冻存。

1.2.3.3 IL-6、IL-8水平测定: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法)检测腹腔液IL-6、IL-8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所示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各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实验结果 2.1 肉眼观察大鼠异位内膜形态学变化模型组:种植在腹壁上的子宫内膜呈透明的囊泡形状,可见液体积聚,与盆腔腹膜、大网膜广泛粘连,异位内膜表面有血管形成。

祛瘀解毒消癥汤低剂量组:囊泡样的异位内膜较模型组有所缩小,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囊内可见液体积聚。

祛瘀解毒消癥汤中剂量组:异位内膜囊泡缩小的程度较低剂量组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低剂量组减轻,但囊内仍有少量的无色透明液体。

祛瘀解毒消癥汤高剂量组:异位内膜囊泡较模型组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仅呈痕迹,个别异位内膜与周围组织有少量粘连,囊内未见液体。

丹莪妇康煎膏组:异位内膜缩小的程度与祛瘀解毒消癥汤中剂量组大体相似,但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为明显。

2.2 各组大鼠腹腔液IL-6水平的比较 见表1。

表1 腹腔液IL-6水平的比较()

表1 腹腔液IL-6水平的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丹莪妇康煎膏组比较,◇P<0.05。

?

由上表可见,空白组大鼠腹腔液中IL-6含量的低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祛瘀解毒消癥汤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祛瘀解毒消癥汤低、中剂量组及丹莪妇康煎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祛瘀解毒消癥汤各剂量组与丹莪妇康煎膏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各组大鼠腹腔液IL-8水平的比较 见表2

表2 腹腔液IL-8水平的比较()

表2 腹腔液IL-8水平的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丹莪妇康煎膏组比较,□P<0.01。

?

由上表可见,空白组腹腔液中IL-8水平的低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祛瘀解毒消癥汤各剂量组及丹莪妇康煎膏组IL-8均低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祛瘀解毒消癥汤各剂量组与丹莪妇康煎膏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3.1 祛瘀解毒消癥汤对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本实验利用大鼠建立EMT模型,予中药祛瘀解毒消癥汤干预后,用肉眼大致观察到各试验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与周围组织粘连的程度有所减轻。初步显示祛瘀解毒消癥汤有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和炎症反应、阻止新生血管的作用。

3.2 祛瘀解毒消癥汤对EMT大鼠腹腔液IL-6、IL-8水平的影响 自从1860年VonRokitansky等首先描述EMT至今,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是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免疫因素在EMT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则是目前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细胞因子参与改变腹腔环境的免疫动态平衡,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种类繁多,而许多研究表明[4-5],由单核和巨噬细胞产生的IL-1、IL-2、IL-6、IL-8均属于促炎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近年研究发现,IL-6、IL-8与 EMT关系尤为密切[6]。IL-6是一种糖蛋白,其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前炎症介质,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腹腔液中IL-6含量的增多,使得腹腔液中巨噬细胞和炎症细胞被介导吸引活化,从而发生炎症及免疫反应,导致盆腔粘连及免疫异常,加速了EMT的形成和发展。此外,高水平的IL-6还能促进B淋巴细胞终末分化为浆细胞,血中IgG、IgM增高,相应在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各种免疫复合物随即产生,造成患者机体免疫的损害[7]。本研究显示,EMT模型大鼠腹腔液中细胞因子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证明细胞因子IL-6确实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种植和生长,并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祛瘀解毒消癥汤干预后使IL-6水平降低,说明该方能调节和改善EM异常免疫状态、抑制渗出、粘附、增生等炎症反应,从而抑制了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病理发展。

IL-8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来源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细胞,具有趋化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8],IL-8在EMT病人的腹腔液和外周血中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妇女;IL-8通过趋化炎性细胞聚集以及促使新生血管的形成,对盆腔内炎症、粘连产生及异位病灶中新生血管的生成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EMT模型大鼠腹腔中IL-8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再次证明细胞因子IL-8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种植和生长,而用祛瘀解毒消癥汤干预后IL-8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该方通过免疫调节,抑制了炎性细胞的聚集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阻止了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形成、发展。

3.3 祛瘀解毒消癥汤立法依据及组方特点 结合现代医学对EMT发病的基本认识,中医认为本病源于“离经之血”,属于血瘀证范畴,故而运用活血化瘀法也就成为治疗本病之根本大法[9],而观察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于EMT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亦屡有报道[10]。针对本病虽属良性却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等恶性行为的特征,新近有不少学者提出EMT的发病机理为瘀血、恶血壅阻于胞宫、胞脉,日久蕴而化毒,转化为瘀毒,主张用祛瘀解毒法治疗本病[11]。我们在借鉴这些新的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医新的络病学说和浊、毒理论,认为本病属络病,病位在胞宫、冲任之络脉,瘀、湿、浊、毒互结损络是其病理特征,“伏毒依时而发”是其发病特点。据此拟定祛瘀通络、解毒化浊、消癥止痛治法,并拟定祛瘀解毒消癥汤。前期研究显示,该方用于临床不仅对EMT之痛经、癥瘕有较好疗效,还能降低其升高的血清CA125,转阴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12]。本研究显示祛瘀解毒消癥汤对模型大鼠腹腔液中异常升高的IL-6、IL-8水平具有改善作用,说明该方确能调节和改善EMT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异常,此亦应是其临床有效性的作用机理之一。

[1]樊 杨,陈必良.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14(4):219-221.

[2]Kennedy S,Mardon H,Barlow D.Familial endometriosis[J].Assist Reprod Genet,1995,2(1):32-34.

[3]施新猷.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

[4]Gazvani R,Templeton A.New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J].IntJGynecol Obstet,2002,6:117-126.

[5]Ariei,MD.Local Cytokinesin Endometrial Tissue:The Roleo fInter leukin-8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J].AnnNYAeademy of Seienee,2002,955:101-109.

[6]Adamson D.Endometriosis:traditional perspectives,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J].Int J Fertil-WomensMed,2001,6(3):151-168.

[7]Braun DP,Gobol H,House R,etal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synthesis of cytokines by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1996;65(6):1125-1129.

[8]Sharpe-Timms KL,Zimmer RL,Ricke EA,et al.Endometriotic haptoglobin Binds to Peritoneal macrophages and alters their function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J].Fertility&Sterility,2002,78:810-819.

[9]陈可冀.活血化瘀研究与临床[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84.

[10]胡国珍.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3(2):38-40.

[11]连 方,王希波,张建伟,等.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2,3(7):545-46.

[12]张晓峰,董鹂芸,王 青.祛瘀解毒消癥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J].陕西中医,2009,30(3):10.

猜你喜欢

异位细胞因子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