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财经大学中青年学者

2013-09-06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上海财经大学亏损上海市

薛爽,2003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到上海财经大学任教至今。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专职研究员,上海市“曙光学者”。曾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研究。为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编委会成员,《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财经研究》、《管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等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中国会计评论》特约署名点评人。

近年来,薛爽教授在科研和教学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科研方面,先后获得校内外多项奖励。教学方面,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的课程受到广泛好评,获得校教学奖励基金。

薛爽教授长期致力于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其中1项已于2010年结项并被评为优。主持了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其中1项已经结项,1项在研。此外,还完成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上海市曙光课题1项、上海市浦江学者课题1项。

薛爽教授最近几年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会计评论》、《会计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管理评论》、《财经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等国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发表在《中国会计评论》上的“会计信息披露时机与内幕交易,被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2009,Vol.3)以英文转载。

薛爽教授研究视角较宽,其对上市公司研究的不仅局限于微观企业层面,还将视野拓展到宏观经济层面,研究不同经济环境下,投资者预期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她的两部代表性学术专著《亏损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经济周期与亏损公司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均受到学术界好评。其中,《亏损上市公司实证研究》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经济周期与亏损公司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中振奖。

除了多次获得校内科研奖项和科研标兵称号外,薛爽教授的案例研究《以股抵债:大股东动了谁的奶酪?》获得了2006年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年度十佳研究案例奖。论文《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使用效率及其对股权再融资成本的影响》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是否提供了有用信息——基于亏损上市公司的实证探索》分别获得了2007年和2010年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作为教师,薛爽教授长期坚持教学第一,本科教学中融入大量案例教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则紧密结合学术研究前沿问题。“今天播撒下种子,明天才会见森林。”她认为,传授知识本身固然重要,但大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她心目中,好老师不仅是“授人以鱼”,更应该“授人以渔”。

猜你喜欢

上海财经大学亏损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金华市高校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LinkerS文化志愿队为例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上海财经大学
无印良品: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 4年内起死回生就靠这7招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