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职业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3-09-06林金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林金辉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峻(见表1)。

表1:2003-2012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表单位:万人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逐年增加,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了680万人,广东的高校毕业生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可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信息化时代,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信息的竞争: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了机会,谁就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形势下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信息是对与职业有关的所有信息的统称,完整的职业信息包括职业资源信息、职业新闻信息、职业政策信息、职业测评信息等。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职业信息的采集,就是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大学生就业所需信息,如就业政策、就业机构、经济发展形势与趋势、劳动力供求双方情况、国民经济计划、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及就业政策等,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

(一)职业信息采集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就业热情

在校的大学生对“职业”概念的认知比较模糊,对就业的关注度也不是很高,在非毕业班的大学生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许多大学生获取有关职业、就业知识的途径还是来自任课教师的讲授。将职业信息的采集工作融入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在就业指导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信息采集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让学生更早地了解职业特点,获取就业信息,能使学生的心理从好奇、兴奋、胆怯过渡到自然、丰富和成熟,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为学生的就业奠定思想基础。

(二)职业信息采集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工种的类别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时候感到茫然。职业信息采集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整个社会就业的大环境,而且能够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个性特点作出明智的就业选择。

(三)职业信息采集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职业信息不仅包括学生个人信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还包括以各种途径传递的有关职业方面的信息等等。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为个人和企业、社会以及人的职业生涯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大学生掌握有用的职业信息越多,就业的机会就越大。可见,只有做好职业信息的采集,才能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就业困难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职业信息量的增加,大学生的求职选择将更符合自身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职业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职业信息采集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就业需要工作岗位,而岗位最初经常是以信息的形式出现的,职业信息采集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指导性作用。然而,当前高校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并不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信息采集水平不高,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

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除了就业指导中心极少数的专职人员外,大部分都是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普通行政人员兼任的,他们大多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培训,在职业信息采集能力上停留在经验层面,难以达到职业指导的效果。表现为职业指导人员进行职业信息采集时缺乏实时性和完整性,在职业信息采集中不懂分析整理汇总,也不会将信息反馈给用人单位。这就导致大学生的求职信息与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变成两张皮,出现割裂,丧失了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性作用。

(二)职业信息采集的来源和方法陈旧,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

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往往只停留在学生毕业的短期指导上,对职业信息采集作用的认知程度不高,职业信息采集处于比较消极的状态,导致职业信息采集的来源较为单一,方法也较为陈旧。许多学校的职业信息采集比较固化且停留在就业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赖用人单位直接将招聘信息送到学校来;用通迅手段直接联系用人单位以寻求招聘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招聘信息搜索等,导致信息采集的数量非常有限,未能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以广东省某校为例,整个学院就业信息网页上,提供给学生的就业信息总共就121条,而且信息的内容还是从2008年到2012年共5年的就业信息,2012年有效的招聘信息只有40多条。

(三)缺乏对职业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

信息采集的工作要点要求采集来的信息必须是有用的、适合需要的,同时还要符合时效性,然而有些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为了完成“政治性”任务——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不加整理与分析,直接用“拿来主义”方法,给毕业生择业带来失误,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首先,信息不全面,毕业生难以了解详细招聘内容,对职位要求把握不定,造成到岗位工作后不适应岗位要求而频繁跳槽;其次,信息真实性难以确定,容易误导毕业生,令不法单位得逞,结果成了间接“送羊入虎口”;再次,信息过于冗长,毕业生难以捕捉关键信息,不利于满足大学生差异化的就业需求。此外,信息发布迟缓,信息内容过期,导致毕业生与就业机会擦身而过①。

(四)职业信息资源利用低效,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

由于职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广、人员多、性质差异大、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也非常多,这就导致了职业信息的收集很难做到全面、联动②,加上有些学校对职业信息采集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采集到的职业信息的种类和质量,致使职业信息资源的利用低效,从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据调查,广东省某些高校只重视职业信息中的需求信息采集,对职业供求信息缺少采集、整理与分析,甚至往往只提供了用人单位名称、生产范围、需求专业、用人数量等简单内容,完全忽略了求职大学生对职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需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职业信息采集问题的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职业信息采集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计划、有策略地开展。

(一)完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首先,高校领导层要发挥核心作用,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对职业信息采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保障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加大对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经费投入,从硬件需求和软件需求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深化职业信息采集工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其次,学校应增加专职职业指导人员,满足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需要,将职业信息采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常规性工作来抓,建立起职业信息采集的长效机制。最后,加大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影响力,将职业信息采集工作作为学校改革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发挥职业信息采集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二)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职业信息采集的数量和质量与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本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信息采集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第一,严把入口关。学校在招聘职业指导人员时应根据职业指导工作的要求招聘人才,完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要配备信息技术、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熟知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人才。第二,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指导与专项培训,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信息采集水平,保障职业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学校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和鼓励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考取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服务资格,提高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取“全员职业指导师制”,要求全校教师考取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服务资格,积极参与到职业指导队伍当中来,为职业信息采集和大学生就业工作补充力量。第三,将专业教研室教师纳入职业指导队伍,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和在相关专业领域社会影响力的作用,通过开展职业信息采集,整合毕业生推荐、调研反馈岗位需求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划相关联的工作,按照社会的需求,把学生培养好、推出去、跟踪好,再根据跟踪情况了解社会需求、完善教书育人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③。

(三)拓宽职业信息采集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总量按几何级数增加,就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拥有信息量的竞争,拓宽职业信息采集渠道,扩充就业服务信息量,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关键的作用。高校应摆脱消极、被动采集职业信息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拓宽职业信息采集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第一,通过宣传政府就业政策法规,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宏观指导,使大学生获取就业政策法规、职业环境以及职业发展变化趋势等信息。第二,通过人才市场渠道,获取较为具体的就业信息。如当地的就业形势、职业供给和需求情况、薪酬待遇等信息;第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渠道,采集信誉高、普及面广、易于大众接受的职业信息;第四,通过网络渠道,采集大容量的职业信息;第五,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渠道,获取更稳定、更直接的第一手职业信息;第六,通过校友信息反馈渠道,获取本校人才在社会的适用性情况,获取社会职位对从业者知识、技能、职业规范等要求的职业信息;第七,通过高校教师的资源获取职业信息等等。

(四)加强职业信息采集的筛选和分析管理,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一般而言,高校通过各种渠道所采集到的原始的职业信息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就要求职业信息采集人员应对原始的职业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障职业信息的采集能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加强职业信息采集的筛选和分析,需要把握职业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连续性和高效性原则。具体的做法有:首先,对采集到的职业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和选择。通过网上查询、电话咨询、邮件确认、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辨别,保持信息的信度。其次,要细心判断职业信息的时效性。随时关注汇集的信息是否过期,对已经过期的职业信息及时进行处理,保持信息的效度。最后,职业信息采集人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对采集到的职业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和更新(见表2),突出职业信息的具体要求和条件,方便学生进行查找,保持信息的针对性、连续性和高效性。

表2:职业信息采集汇总表

(五)提高职业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职业信息采集的目的是利用职业信息资源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职业信息,经过筛选、分析、整理之后,应及时用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首先,利用职业信息积极搭建职业信息平台,如职业信息网络平台、职业信息资料室、职业咨询室等,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职业信息,主动就业。其次,利用职业信息,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根据经济和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择业,获得最佳“人职匹配”。再次,利用职业信息,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高校职业指导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用准确、有效的职业信息服务学生,建立长效的职业指导机制。高校应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职业信息④。最后,利用职业信息,促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就业;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为学生创业搭建信息指导和培训平台,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结语

职业信息采集是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工作任务,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开展得如何,会直接决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质量。高校应将职业信息采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开展,从而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就业工作。

[注释]

①黄林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与利用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3.

②何文聪.浅谈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5):82.

③黄林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与利用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4.

④林丽蓉.浅谈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51.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55-74.

[2]刘燕清.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新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42-43.

[3]陈雅琴.试论职业信息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191-192.

[4]朱韶宇.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228.

[5]汤新云,孙玉锦.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1,(5):62-64.

[6]黄林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与利用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2-76.

[7]刘艳.如何利用职业信息做好高校职业指导[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120~122.

[8]黄明睿.职业信息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99-100.

[9]张瑞祺,杜艳辉.论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2):274-276.

[10]何文聪.浅谈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5):81-82.

[11]林丽蓉.浅谈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9-152.

[12]王伟.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教育与职业,2008,(11):88-90.

[13]王瑞,王琮瑶,张琳.职业信息在高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应用的现状及建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20-21.

[14]彭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1-122.

[15]曹红霞.略论我国校园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6):40-41.

[16]陈钰炫.试论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职业,2010,(20):18-20.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爱的职业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最“叛逆”的毕业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