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

2013-09-06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信阳市信阳旅游

陈 婷

(信阳农林学院旅游管理系,河南信阳464000)

1.引言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全境东西最长约205公里,南北最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八县三区,人口806万。

信阳历史悠久,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在也是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高品质的生态环境都为其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信阳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特征

2.1 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存在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将其进行合并归类的一种科学区分过程。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发布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1],依据此标准,河南省旅游局2004年对全省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信阳市旅游资源总量共有8个主类、29个亚类、100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1256个。

2.2 旅游资源特征

信阳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年平均气温15.2~15.5摄氏度,年平均无霜期为217~229天,雨量充沛,气候宜人。信阳生态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名胜众多,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6处,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5个、2A级景区1个。以“青分豫楚,气压嵩衡”的鸡公山、如诗如画南湾湖、“连康寨外有三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康山、有“无数瀑布挂满山”的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中原第一温泉”汤泉池为代表的山光水色,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周人”南下创造的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孕育了“豫风楚韵”,灵山寺、净居寺和观音山折射的佛教、道教文化,积淀丰厚,以人为本的文化旅游教化作用正凸显出深远的影响;历史名人司马光、春申君(黄歇)名扬千古,根亲文化遍布豫南大地;鄂豫皖苏区首府、邓颖超祖居、许世友将军故里、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400多处红色革命遗迹再现着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烽火连天的岁月。信阳旅游融合了山水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寺院文化和根亲文化,凸现了红绿相依、古今并存、历史与现实通脉、生态与人文共有的独立个性,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2.2.1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

信阳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美誉,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地方。境内有530多种野生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居全省之冠,森林覆盖率38%,高出全国均值18个百分点,商城等南部县区更是高达86%.

信阳的自然景观众多,著名的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主峰“报晓峰”海拔767.5米,因像一只引颈高啼的雄鸡而得名。景区面积2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山上怪石嶙峋,谷中瀑布飞溅,“佛光、云海、雾淞、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美誉。南湾湖风景区是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景区由南湾湖和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组成,森林面积2180公顷,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有鸟岛、猴岛、消夏岛等61座小岛散布其中,景区河流纵横、鸟兽繁衍,湖内水天相接,烟波浩淼,岛上绿树成林,苍翠欲滴,被誉为“豫南明珠”、“中原第一湖”。灵山寺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盖率90%,植物一千多种,堪为“植物王国”,与灵山紧紧相连的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仅有的两家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此外,还有国家3A级景区汤泉池和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胜地华阳大佛山、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香山湖、生态宝库安山森林公园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2.2.2 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旅游资源价值高

信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信阳是申伯的封邑地,秦代设义阳乡,北宋时改称信阳。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自那时起,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河文化。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信阳的历史名人众多,如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一代名相孙叔敖、三国蜀相费祎、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明代“前七子”领袖何景明、清末植物学家吴其浚等,不胜枚举。

信阳的人类活动遗址有皂角树遗址、刘台遗址、楚王城遗址、长台关楚墓群、潢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光山北台子文化遗址、裴李岗、龙山和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宗教文化活动场所有灵山寺、贤隐寺、净居寺、妙高寺等寺庙,灵山寺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净居寺则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建筑文化上,信阳民居分两类,一类是以信阳、息县为代表的北方民居,另一类是以新县八里乡丁李湾民居、光山县白雀镇白雀园明清街为代表的徽派民居。此外,鸡公山上留存了百余栋23个国家建筑风格的早期外国别墅建筑群及一些近代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园”。

2.2.3 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独具特色

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交接处,有“三省通衢”之称,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土地革命时期,信阳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革命战争时期,培育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邓颖超在这里诞生,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信阳是中央确定的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遗迹遗址有王家店学校、鄂豫皖省委交通站旧址、豫南、鄂中、鄂东党政军会议及新四军五师印钞厂旧址、信(阳)应(山)地委机关旧址、辛店红军桥、新四军五师指挥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首府一条街旧址群、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商城红军洞群、许世友将军墓、北伐军烈士墓碑等。此外,新县是全国12个著名的将军县之一,全县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余处[2]。

3.旅游资源分析

3.1 资金短缺,建设与宣传不足

信阳市的景点多位于偏远地区,地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虽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并列入支柱性产业进行扶持,但受限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宣传的投入有限,导致知名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偏僻地区景点的交通状况差,影响了可进入性。此外,资金短缺造成开发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导致了低层次、破坏性的资源开发,制约了景点的进一步发展。

3.2 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

信阳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单体数量多,但开发程度不高,可供游客参观、游玩的旅游资源数量有限,相当多有潜力的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已经开发的景点,开发程度偏低,大多偏重于自然景观,对人文旅游的开发不足,如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红色旅游等。此外,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不够,景点的产品单一,可供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较少,多个旅游单体不能有效整合成整套的旅游产品,限制了规模,也影响了景点的吸引力和游客评价。

3.3 旅游资源分布不均,旅游成本高

信阳市处在京广铁路线上,到北京、广州最快都只需5小时左右,交通便利。但信阳的旅游资源只有一少部分在信阳市区,更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资源,散布在偏远的县区里。长时间的旅途增加了旅游的时间成本,远途交通费用支出也增加了旅游的经济成本,加之偏远县区对人文景点宣传有限,造成了景点较高的旅游“机会成本”,影响了旅游者对景点的选择。

4.旅游资源评价

4.1 评价方法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信阳市的旅游资源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个方面[3]进行考察,各项目包含多个评价因子,并以分值量化的方式呈现,总分值为100分(表1)。

表1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Tab.1 Theintegrated evaluation systemof tourismresources

4.2 旅游资源单体定量评价

根据信阳市旅游资源的实际开发情况和空间结构特点,从中选取30个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单体,依据设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赋分评价。经9名业内专家评价,从高级到低级的分布为:五级旅游资源单体1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3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10个、二级旅游资源单体10个、一级旅游资源单体6个(表2)。

表2 信阳市主要旅游资源单体定量评价表

4.3 综合评价

在对旅游资源单体定量评价的基础上,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信阳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信阳市旅游资源综合价值82分的评价结果(表3)。

表3 信阳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表

5.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针对信阳市旅游资源自身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须科学地设计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分析信阳市的旅游资源,可知核心旅游资源有森林、水域、文化旅游资源三大类,针对此三类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模式的设计。

5.1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信阳市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40万hm2,森林覆盖率30%,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动物2000多种。森林风景名胜区有4A级景区鸡公山和灵山寺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黄柏山、金兰山、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连康山、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可根据信阳市森林资源的独特优势,开发吸引力和参与性强的产品和活动:第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开发。以保护优先为原则,使开发程度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确保生态平衡。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的提供既要满足游客所需,又不能影响环境质量或诱发自然灾害;第二,科学划分旅游功能区。如大众休闲游览区、科考教育区、鸟类观赏区、探险体验区等。对各功能区合理构建游览路线,有机结合各景观点,形成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第三,开发森林教育旅游。与院校、教育部门签订相关协议,开发针对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林业学习基地,提供学生市场的林业实践、生态科考和环境教育;第四,开发森林养身度假产品。以环境养生旅游为设计理念,以空气、森林、温泉、动植物资源为吸引力,开发养生康体活动项目,宣传和推介“森林浴”、“森林养生法”,吸引养生旅游者。

5.2 水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信阳市有丰富的优质水域资源,水利风景区有4A级景区南湾湖、3A级景区汤泉池、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6处。其中南湾湖水清纯透明,是国家一级优质软质水,汤泉池水是具有多种疗效的温泉水。水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第一,借鉴国内外经验,在水上建设多种休闲设施。引进丰富多彩的水上娱乐活动,如垂钓、游泳、潜水、独木舟、快艇、水上拖拽伞、水上滑行、水上飞机、摩托艇等。第二,在水域的沿岸带和岛屿,修建旅游休养区、路边公园、旅游宿营地和商业旅游区,重在休养、住宿、餐饮、环境等方面。结合优质水源和绿色餐饮,打造“健康旅游”品牌。第三,充分开发温泉旅游资源。汤泉池日出水量超过1000m3,水温58℃,疗养功能丰富。在现有温泉设施项目的基础上,拓展温泉文化,建设康体理疗会所,引进瑜伽、SPA、香薰等专业服务,开发丰富的温泉旅游体验项目。

5.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信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有灵山寺、净居寺等宗教文化景区,有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红色旅游资源,可开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景区旅游等。一是合理规划,保护与开发并重,尤其是宗教建筑和红色文物保护单位;二是整合重点景区和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互补开发,形成联动的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例如,充分发挥灵山寺的核心辐射作用,依托灵山绿茶、周边小景点和区域山野特色,整合茶文化和农家民俗等文化旅游资源,促进资源的互补式聚集,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减轻核心景区的客流压力和接待负荷[5],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健康发展;三是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水域、森林、古迹、乡土旅游相结合,形成“红、绿、古、俗”四合一的旅游组合,让游客领略“红绿相宜、山水相伴”的独特风格;四是文化旅游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较高。景区宜和旅游主管部门、高校建立协作关系,一方面定期研讨策划、开发新的文化旅游专项产品,另一方面培养文化旅游专门人才,并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同时对在岗人员开展岗位培训,促进本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2003.

[2]赵红.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部论坛,2011,13(12):74-77.

[3]王学峰.满洲里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155-158.

[4]唐承财,钟林生,杨存栋,成升魁.内蒙古凉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9):195-200.

[5]方远平,毕斗斗,甘巧林.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08,28(5):483-487.

猜你喜欢

信阳市信阳旅游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信阳市
旅游
信阳茶魂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