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在小儿胃肠内镜中应用的比较

2013-09-06杨红华王亚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7期
关键词:氯胺酮苏醒丙泊酚

杨红华 王亚玲

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在小儿胃肠内镜中应用的比较

杨红华 王亚玲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胃肠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丙泊酚组(P组)和氯胺酮组(K组), 每组30例。P组顺序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0.5~1 μg/kg、丙泊酚3~6 mg/kg;K组给予氯胺酮1~2 mg/kg静脉推注, 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毕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丙泊酚复合少量芬太尼麻醉在所观察的患儿中MAP (平均动脉压)、HR (心率)更平稳, 麻醉前后SpO2无明显变化, P组优于K组(P<0.05)。P组苏醒时间短于K组(P<0.05)。结论 在小儿胃肠内镜检查中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麻醉用于小儿胃肠内镜检查循环稳定, 术毕苏醒迅速,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单纯氯胺酮;小儿胃肠内镜

经胃肠镜对小儿胃肠道疾病诊治是一种易行的常用方法, 具有诊治疾病效果确切, 创伤小的优点。但患儿恐惧哭闹不能配合, 影响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尤其是麻醉在手术室外进行, 要求患儿完全制动, 麻醉管理有其特殊性。现就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患儿分别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胃肠镜患儿60例, 男26例、女34例, 年龄3~10岁, 体重12~30 kg。ASAⅠ~Ⅱ级。专科情况:胃、肠炎48例, 肠道息肉12例, 所有患儿无麻醉手术禁忌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与氯胺酮组(K组)。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饮2 h、禁食6 h。患儿进入检查室,开放静脉, 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HR、SpO2、 BP、三导联心电图, 麻醉机备用。丙泊酚组(P组)顺序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0.5~1 μg/kg、丙泊酚3~6 mg/kg;氯胺酮组(K组)给予氯胺酮1~2 mg/kg静脉推注, 两组均常规鼻式持续吸氧,氧流量4~5 L/min;有呼吸抑制者给予辅助呼吸, 及时对症处理, 取左侧卧位, 待患儿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 自主呼吸正常后, 开始插镜检查, 检查中视患者对刺激的反应P组追加丙泊酚1~2 mg/kg, k组追加氯胺酮1 mg/kg

1.2.2 观察项目 ①观察患儿麻醉前、麻醉后、检查后BP、HR、SpO2的变化。②观察患儿对手术操作的耐受程度,并采用Ramsymin 分级法观察麻醉程度。1级, 患儿焦虑躁动不安;2级, 清醒、安静、合作;3级, 安静入睡, 仅对指令有反应;4级, 入睡, 对高声反应活跃, 对轻扣眉间和声觉反应敏感;5级, 入睡, 对扣眉和声觉反应迟钝;6级, 深睡或意识消失, 处于麻醉状态。③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x-±s)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检查种类、检查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麻醉评分在进镜和操作过程中P组5 ~6级, K组4~6级。P组体动反应少于K组(P<0.05), P组苏醒时间短于K组(P<0.05), 具体数据见表1;血流动力学k组患儿MAP高于P组(P<0.05), HR亦快于P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两组检查前、中、后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K组呕吐3例, P组未见明显恶心呕吐。

表1 两组体动反应和苏醒时间

表2 两组患儿MAP、HR比较( x-±s)

3 讨论

芬太尼是当前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 起效快, 静脉注射即可产生镇静、镇痛, 作用强且心血管状态稳定。丙泊酚对中枢的作用是催眠、镇静与遗忘作用, 既有麻醉效能强, 起效快, 持续时间短, 苏醒迅速而平稳, 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联合用药提高麻醉效果。由于丙泊酚在小儿的中央室分布容积大, 清除率块,故患儿对丙泊酚的平均用量大[1],需3~6 mg/kg才能入睡, 但术后清醒时间短, 苏醒后婴幼儿安静。无恶心、呕吐。以往氯胺酮在小儿检查手术中应用普遍, 但有心血管兴奋及术后精神兴奋, 作用时间长, 苏醒较晚,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 丙泊酚复合少量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较为理想。

丙泊酚复合少量芬太尼麻醉在所观察的患儿中MAP、HR更平稳, 麻醉前后SpO2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更好,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 由此看来, 在无痛胃肠内镜小儿应用是安全的[2,3]。但在检查中仍需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予一定量的体液补充, 可减少循环的波动, 如出现下述情况需立即停药并积极处理:气道阻塞持续15 s; SpO2低于92%;HR<60次/min;收缩压低于80 mmHg;发生过敏现象;误吸。同时注射麻醉药过程中要注意给药速度及给药量, 避免发生呼吸抑制。并按全麻管理和操作, 包括合理完善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全面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 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备好气管插管及抢救物品, 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以确保功能正常。术中应常规吸氧并对患儿进行监测,确保麻醉检查过程安全。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82-483,1423, 1655.

[2] 闫文浩, 白洁, 李媛.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12):1039.

[3] 叶建荣, 郑宏.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7):608-609.

655000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氯胺酮苏醒丙泊酚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植物人也能苏醒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