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2013-09-05陈志月
陈志月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语音的四个物理属性是: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声调是一种相对音高,能区别意义。
本文在施甸方言单字调的实验研究中,主要对声调的音高和音长进行实验分析。本文录音对象有三名,发音人一刘文翠,女,62岁,农民,施甸县仁和镇人,小学学历,从未离开过施甸县。发音人二张耀其,男,58岁,农民,初中学历,施甸县由旺镇人,从未离开过施甸县。发音人三陈跃京,女,51岁,农民,施甸县仁和镇人,小学学历,从未离开过施甸县。需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中所用到的调查样本都来自发音人一的,发音人二和三的主要起对比、参考作用。
一、施甸方言单字调音高研究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决定的。
(一)施甸方言四声的音高
从《方言调查字表》中,看古调类在施甸方言单字调中的演变情况,可以看出施甸方言的阴平由中古清声母的平声和清声母和次浊声母的上声演变而来;阳平由中古浊声母平声和入声字演变而来;去声由中古去声字和全浊声母的上声演变而来。施甸方言声调系统中无上声,其上声归入其阴平。古入声在施甸方言中都归入了阳平,这是云南汉语方言的共同特点。
根据表一对施甸方言四声的音高进行调查。
表一 施甸方言单字调查表
下面从四个调类,看发音人一的情况(下面四幅图为施甸方言单字调四声样本图)。
1.阴平调
2.阳平调
3.上声调
4.去声调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施甸方言阴平调六个样本(妈、摸、遮、衣、乌、躯)的高平调调形很明显,再看另外两名发音人的发音情况,也是高平调形。取值时,去掉弯头、弯尾,取中间较为平稳的那一段作为阴平调的声学参数。所以可以发现阴平调发音样本的调域在340Hz~380Hz之间,音高变化相差 40Hz。
施甸方言阳平调六个样本(麻、磨、哲、移、无、渠)音高大体在280Hz~220Hz范围之间变化,音高变化幅度为60Hz。阳平调六个样本均表现为降调调形。另外两名发音人的发音也表现为降调调形。
施甸方言上声调样本(马、抹、者、以、五、取)的调域大致在330Hz~375Hz范围之间变化,音高变化幅度为45Hz,和阴平调相比,两个调类只相差5Hz,而且都是平调调形。可以看出,施甸方言里的上声归入其阴平。在对比另外两名发音人的样本图后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施甸方言去声调样本(骂、末、这、义、务、去)调域大致在265Hz~430Hz范围之间变化,音高变化幅度为165Hz。在对比另外两名发音人的样本图后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二)单字调基频的均值、T值和五度值
实验证明,人耳对音高差别的感知是呈对数型的,要准确地测定调值,首先要测出每个音高图的各个音高变化的频率值并把这些频率值换算成对数值,然后找出最高频率的对数值与最低频率的对数值,根据
换算T值和五度值。
x就是测量点的频率;ɑ、b分别是全部音高频率均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计算出来的T值用五度值来划分,按照0~0.99相当于1度,1.0~1.99相当于 2度,2.0~2.99相当于 3度,3.0~3.99相当于 4度,4.0~5.0相当于5度的标准,最后进行五度值划分,这样才能测定具体调值。
对上面四幅音高图逐一测量,记录各自数据,制成下面各组单字的特征点的音高频率数据表:
表二 施甸方言单字特征点基频数据表
表二 “ɑ、o、e、i、u、ü” 是各单字样本的主要元音;“平均值”用所有特征点相加除以其个数而得;“对数值”可在Excel里插入函数,用其计算公式算出。
很快就得出四声各个特征点的基频均值和对数值,下面用
来计算 T 值。看表二,得知 lgɑ=2.59;lgb=2.36。将这些数值一一代入T值公式计算阴平调测量点一(x)2.57的T值,所以2.57的T值就等于4.57:
测量点二也是2.57,其T值也是4.57。
再进行五度值划分,4.57相当于5度。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施甸方言阴平调五度值为55,阳平调的为21,上声调的为55,去声调的为25。得出结论:施甸方言确实没有上声,其上声归入其阴平。
二、施甸方言单字调音长研究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持续振动的时间。下面对施甸方言在各个调类的音长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分析,得到下表(单位时间秒“s”):
表三 施甸方言各声调音长表
表三中 ɑ、o、e、i、u、ü 是韵母。 “平均值”用所有测量而得的音长点相加除以其个数。从表三分析发现施甸方言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所表现出来的音长特点是:上声调音长最长,去声调音长最短,两者平均音长相差0.22(s)。阴平调音长与上声调音长相差不大。上声调比阴平调长0.01(s);上声调比阳平调长0.09(s);上声调比去声调长0.22(s)。
三、施甸方言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
用Excel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工具来制作声调的(T值)音高调形图,根据之前算出的施甸方言各特征点的T值,把这些数值输入Excel文档,得到下图一。用同样的调查表让发音人一用普通话进行录音,其分析过程表限于篇幅不在此处列出,对发音人一的普通话四声音高制作成T值调形图,如下图二所示。
图一 施甸方言四声T值图
图二 普通话四声T值图
从上两图看出:音高方面,施甸方言有高平调,即阴平调(55调),上声调也是55调,再次验证了施甸方言里上声归入其阴平,施甸方言阳平和去声的调形情况与普通话的相反。施甸方言阳平调是降调调形,调值为21,其音高变化幅度较小,没有像普通话阳平那样,从中音升至高音,调值表现为35;施甸方言的去声是升调调形,调值是25,音高变化幅度较大。
简言之,施甸方言在音高方面以平调调形为主,音高变化幅度较小,缺乏曲折调的发音习惯;音长方面,施甸方言四声音长平均音长最长的是上声调的,为0.71(s);然后是阴平调的,0.70(s)。这样非施甸人听到施甸方言会觉得施甸方言不但语速快,而且语调整体低沉,不像普通话那样听起来抑扬顿挫感较强。
[1]岑麒祥.方言调查方法[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
[2]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吴积才,颜晓云,毛玉玲.云南方言概述[J].玉溪师专学报.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齐泸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8]王渝光.实验语言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