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力系统理论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2013-09-05袁骅笙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合旅游

袁骅笙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是两大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自然产物,历史文化丰富景区景点的内涵,现代文化提升旅游产业的结构,旅游经营则能扩大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和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对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物质保障作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通过融合创造了一些新的业态,使产业发展迎合更高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动力系统理论研究不同层次系统或同一层次不同系统之间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中,它考察两个子系统内关键因子的作用反馈机制,寻找价值链中能够实现有机融合的核心环节,研究因子融合的方式及预测因子融合的效果,为制定和实施产业融合的政策提供选择依据。运用动力系统理论确定产业融合的模式和途径,具有比较高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茂名是广东省沿海城市,靠近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素有“南国油城”和“水果之乡”美誉,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禀赋独特;冼夫人文化在岭南文化体系中享有较高地位,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可观赏性强,茂名文化旅游资源十分可观。但茂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长期受困于相对落后的开发模式,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突出。目前,正处于逐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发展机遇时期,通过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为茂名文化旅游产业下一阶段发展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理论

由于两大产业涉及到的价值活动环节众多,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因此,在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时应运用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全面的剖析两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因子,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转型提供有效的依据。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分解法,系统研究采用的则是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的思想方法。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L.V Bertalan,1968)把系统定义为“处于相互联系中的元素的集合”“相互作用的元素的复合物”、“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合)”[1]。系统学家钱学森指出“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2]。Webster大辞典解释为“系统是有组织的或是组织化了的总体,是由结构组成的总体的各种概念、原理;是以有原则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组成的对象的集合”[2]。

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思想,结合不同角度对系统要义的概括,系统可定义为一个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各部分(单元或要素)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为同一目的完成某种功能的集合体。系统主要特性表现为层次性和目的性。一个目标系统必然地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就是目标系统的所处的“环境”,目标系统内部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个较小的系统,从而形成了不同级别系统的垂直层次关系。同时,任何一个系统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特定的系统要完成特定的功能,系统的目的决定了系统要素的组成和结构[2]。从系统动力学的特点来说,它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动态反馈性系统,也就是存在输入和输出反馈关系的闭环系统。

最早将系统分析方法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的是Gun在1972年提出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他的模型分为需求和供给两大部分,包括旅游人口、交通、吸引物、服务以及信急促销等5项。杨颖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包括旅游的体验性、闲暇的二重性以及企业对经济性的追求;徐虹等指出,促使旅游产业发生融合变化的内在动力在于旅游产业系统的强关联性以及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冲动性,其外在驱动力则由市场需求的推力、竞争合作的压力、技术创新拉力和规制放松助力构成;魏小安则指出需求提升、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是逼着旅游业态创新的最重要三个因素;张辉等认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以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为导向的,其根本动力是旅游需求变化,旅游方式与旅游类型多样化是促成旅游产业融合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一种手段,起到助推的作用;何建民则认为推动旅游企业、工业企业、乡村、各国政府与各地政府等相关利益者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一是各方可以分享日益扩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二是各方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获得规模经济与协同经济。余书炜以“消费一供给”模式为基础建立了“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这一模式将旅游活动理解为经济学现象,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旅游因子的演变规律,忽略了旅游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影响关系。作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业系统具有其独特性,分析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导因素应该从供、需两方面进行,其次是产业融合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二)产业融合动力系统互动机制

1.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两个产业由于自身的功能、作用、技术、优势、特色等的不同,融合路径主要有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等四种。资源融合: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可挖掘元素,能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而文化产业将其创意和科技转化为创意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市场融合:旅游产业的市场容量大,市场群体主要是户外活动爱好者,而文化产业则能发挥互补作用,动静结合不但扩大了整体市场规模,而且提高了市场的质量。技术融合:文化产业的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技术优势比较明显,它的引入和融合会带来旅游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功能融合:旅游和文化产业都具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文化产业因旅游形式的注入更易于接受,旅游产业因文化融入而更富有内涵。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一样没有明显的产业外延,并且类型多种多样,产业的价值核心差别也比较大,在产业的运作过程中也各不相同,而两个产业在融合的过程中其发展模式也不相同。结合文化资源的存在形态与利用方式,将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分为延伸型、重组型和渗透型三种[3]。延伸型融合: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产业间的融合,通过各自产业价值链活动环节的延伸,打破原有产业间的业务和运作边界,使彼此产业的边界发生交叉融合,从而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如北京798艺术园区、《印象·刘三姐》等。重组型融合: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进行解散,使各价值链活动环节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价值网,然后将原有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增值环节摘录出来,并通过新的价值通道的构建,重新整合为一条新的价值链,构筑出新型的融合型产业,如节庆、会展等。渗透型融合: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相互交融,形成新型融合业态,如在网游中采用景区实景、动漫主题公园等。

图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图

2.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根据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系统结构正是这一动态过程的外部表现。由供给系统所产生的推动力、需求系统产生的拉动力和外部环境的支持力,共同构成了两个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基本模式,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产业融合的发展[3]。

图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图

(1)推动力系统(市场供给)。两大产业融合的供给系统就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能力,这是由旅游企业、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共同决定的。发展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可增加旅游的供给因素。文化产品具有展示性、参与性、体验性的特点,这就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通过向大众开发,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加速文化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和力度。同时,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也是动态地发展变化的,其范围与深度是随着人们的经济能力、消费需求、认识水平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文化产业中文化及创意能够满足游客对新奇事物的需求,形成旅游资源的新的供给。

(2)拉动力系统(市场需求)。拉力系统是指拉动产业融合内部力量,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时间越来越多,生活观念发生变化,个性化、多样化、精神化、体验化的旅游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思想、理念、知识等为核心的价值链高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正是顺应了旅游市场发展的潮流趋势。

(3)支持力系统(外部环境)。产业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外部大环境,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方面主要指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政府从宏观决策、地方管理和行业管理三个层面影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行业的投资和经营方向,采用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和刺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等。经济方面主要是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为企业发展跨产业的战略联盟提供更加雄厚的财力基础和智力支持。科学技术方面主要是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丰富旅游资源类型。

二、茂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策略分析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茂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图,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图3 茂名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

(一)政府管理职能融合——制定和实施《茂名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长期规划》及配套办法(支持力)

政府推动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最重要的支持力,是全部工作的起始。产业融合关系到茂名两大产业中长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市政府层面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资源,落实部门和地方职责,在现有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实现相关职能的融合,形成方向一致的支持力,引导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现有文化、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滨海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岭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为发展目标,由市政府指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茂名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编制规划,解决产业融合的几个技术问题:一是摸清茂名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状况及资源开发现状;二是科学评估产业资源的市场开发价值,梳理和筛选主要产业资源,重点挖掘其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三是找到主要产业资源的融合环节,提出产业融合的具体构想,再从全局统筹选择,确定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及项目;四是确定项目建设时间及项目主体。作为规划,宏观方面要确立茂名岭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以及茂名文化旅游的概念形象。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处理好冼夫人文化中的归属争议,以及冼夫人文化的市场化问题。

为了切实发挥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的突破作用,政府需要对相应的公共管理作调整,加强对产业融合的支持力。一是设立茂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解决由于不同部门、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同问题,并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制定和实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扶持办法,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制定和调整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人才专家团队、重大项目贴息补助、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与其他地区交流合作等方面。

(二)改组市场参与结构——组建文化旅游旗舰企业(支持力)

作为产业融合支持力的重要主体,政府扮演开拓者、协调者和规范者三种角色,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市场运作。可由市国资经营公司作为发起单位,联手实力雄厚的有文化、旅游经营背景的大企业参股,组建茂名文化旅游企业集团[4],以投资和经营文化旅游龙头项目为依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吸纳、并购各种成分的小型文化、旅游经营公司,发展成为紧密型和松散型共存的产业旗舰。旗舰企业垄断相关资源的使用权,在政府制定的规划框架下进行市场运作,统一按计划开展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文化旅游精品的包装经营、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可以成立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

(三)改变文化旅游市场供给结构——建设两大标志性综合文化旅游创意项目(推动力)

创意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创意产业的集聚式园区化发展、展示性发展、参与性发展、景区化发展是文化产业主动向旅游业靠拢、融合的主要因素。茂名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石油文化和民俗文化四个组成部分既有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的优势,但也有重心分散、知名度较低的不足,而且相应的文化旅游景观分布各地,难以形成一个深刻的概念形象。茂名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应选择集中展示的途径,建设标志性文化展示项目,扬长避短。

建设茂名文化展览馆。展览馆以四大文化作横向布局,以铜鼓文化、冼庙文化、山水文化、生活文化、精品文化等历史阶段作纵向布局,以真实文物、仿古模型等对茂名文化进行系统、完整的史实展示。展览馆配套互动馆和展销馆,互动馆对部分文化元素进行动态演示,鼓励游客参与;展销馆销售各种旅游纪念品。

建设茂名文化综艺表演舞台。借鉴桂林、开封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茂名的实际,建设茂名文化综艺表演场馆,精心编排节目,利用多媒体声、光、电、影等手段和梦幻电脑仿真、特技等现代舞台技术,对茂名文化的突出要素部分进行故事化、艺术化展示,使游客获得震撼心灵的文化体验。

两大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动静结合,现实性与艺术性兼顾,把茂名文化元素高度浓缩,完整展示,树立茂名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是茂名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龙头。

(四)影响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适度的推广宣传(拉力)

市场需求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的异质化,向市场提供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关键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建立概念形象,要透彻了解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认识、阐释、传承、发展工作到位,又要准确把握游客审美心理和文化旅游需要,迎合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精神化、体验化的旅游需求,紧紧抓住两者的结合点作为宣传的关键;二是要制定和实施旅游推广计划,围绕建立岭南传统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整体要求,对茂名文化旅游要素进行全面归纳概括和高度浓缩,在宣传口号、标志图案、主流文化、重点景区等方面的宣传要运用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学科技术,确定宣传层次和顺序,面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灵活的媒体策略,做到有目标、有步骤、有资源、有落实单位,确保宣传推广计划能够全面实现[5];三是要创新宣传方式,争取显著的品牌宣传社会效应,在借鉴国内成功宣传案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主流媒体,同时,要通过周密的专业策划,选择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小说等社会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茂名文化旅游的某些产业要素、环节上取得宣传的突破,此外,还可赠送宣传光碟、小册子、导游图、小纪念品等方式,以较低成本扩大社会影响。

[1]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蔡 林.系统动力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2010.

[4]茂名市人民政府.茂名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茂名:茂名市人民政府编印,2011.

[5]茂名市人民政府.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旅游产业专项规划[R].茂名:茂名市人民政府编印,2012.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旅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