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儿童习得研究——以“什么”和“谁”为例
2013-09-05王雅雪李兆婷
王雅雪,李兆婷
(香港中文大学 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香港)
疑问词的基本用法是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是它的引申用法①刘月华、王力认为疑问词的基本用法是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是它的引申用法。但倪兰认为疑问是全句的功能,疑问词本身并没有疑问标记,其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之间是平等的,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功能。,具体分为全称量词、存在极性词用法。关于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允准条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黄正德认为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允准条件应有典型的否定极端语境与非事实性动词[1]。李艳惠认为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允准条件有语义及句法两个层面,语义层面的允准条件为:否定句,疑问词允许在宾语与介宾位置,不允许在主语位置;真值不固定,是非问句中疑问词允许出现在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反复问句中疑问词允许出现在宾语位置、条件从句中疑问词允许出现在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含有非事实性动词语句里,疑问词必须受非事实性动词统领;真值没有被直接肯定,疑问词受可能、也许、大概、了等词统领。句法层面的允准条件为:语义方面无法解释的非疑问用法疑问词不能出现的位置可以从句法方面解释,即疑问词必须被允准的成分统领[2]。林若望认为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允准条件有三类:否定词、问句、条件从句;认知情态环境(情态动词、认知动词和表推理的“了”);未来(可能)实现的环境,三种允准环境的允准能力递减[3]。
有关汉语疑问词非疑问用法儿童习得研究,目前仅见李宇明、范莉、章章等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李宇明、陈前瑞认为儿童习得包含特殊疑问词“谁”的问句,分为潜伏、发展、成就三个阶段,非疑问用法出现在发展阶段并且水平逐渐提高;包含 “什么”的问句分为产生阶段、发展前期和发展后期,非疑问用法出现在发展后期[4,5]。范莉认为儿童最初的输入语料中,非疑问用法出现的语境是单一的,只有否定句;所表达的非疑问意义也基本是单一的,即任指。儿童对非疑问用法知识的发展可体现为越来越多地将非疑问的疑问词用在非否定的语境中[6]。章章认为儿童基本获得疑问词存在性非疑问用法的年龄大约在6岁8个月以后;对“谁”、“什么”和“哪里”三个论元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的获得没有显著差异[7]。
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试以“谁”和“什么”为例,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幼儿园不同年龄段20名儿童的实验,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这两个疑问代词在四大类疑问句中理解的整体状况;不同年龄段儿童理解这两个疑问代词在反复问句及是非问句中疑问用法及非疑问用法的差异;不同年龄段儿童对两个疑问代词在反复问句及是非问句中疑问用法出现在不同句法位置的理解差异;不同年龄段儿童在诱导模仿实验中对疑问代词实现非疑问用法的三种允准条件(否定句、条件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是否敏感。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横向群案的方式,共做两个实验。实验一的第一部分以聊天形式向儿童提问,在降低陌生感的同时测试儿童对于四大类疑问句(特指问句、正反问句、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掌握的普遍情况,为实验一的第二部分及实验二提供参考。实验一的第二部分以播放视频加提问的形式考查儿童对于正反问句、选择问句中允准语下疑问词实现非疑问用法的掌握情况,及疑问词在不同句法位置的理解差异。实验二以诱导模仿的方式引导儿童复述包含非疑问用法疑问词的疑问句、条件句及否定句,考查儿童对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及允准语之间关系的敏感程度。
(一)实验被试
实验对象为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幼儿园20名儿童。因滦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十分接近普通话,被试在普通话的理解与表达方面无问题。具体分组情况为:小班组 (N=8,平均年龄3岁6个月),中班组(N=6,平均年龄 4岁 6个月),大班组(N=6,平均年龄5岁6个月)。
(二)实验材料
实验一Part1设测试句12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各3句。特指问句:(1)你叫什么名字啊?(2)你今年几岁?(3)家里都有谁?选择问句:(1)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2)放假的时候,想出去玩还是想呆在家里?(3)是喜羊羊可爱还是懒羊羊可爱?正反问句:(1)喜不喜欢踢足球?/喜不喜欢唱歌?(2)会不会游泳?(3)妈妈做的菜好不好吃?是非问句:(1)明天要上幼儿园吗?(2) 放学后会去小朋友家玩吗?(3)今天放学爸爸来接你吧?
实验一Part 2设测试句24句,包括6句特指问句(“谁”和“什么”是疑问用法)、9句正反问句及9句是非问句(“谁”和“什么”是非疑问用法,分别出现在主语位置、宾语位置和介宾位置)。特指问句:(1)暖羊羊说洞里有什么?(2)灰太狼贴纸吓跑了谁?(3)谁在洞里忽然跳出来吓他们?(4)灰太狼往木板上贴了什么?(5)什么从天上掉下来了?(6)这些羊里面你最喜欢谁?正反问句:(1)是不是谁在洞口等他们?(主语)(2)谁有没有老欺负灰太狼?(主语)(3)有没有谁被吓哭了?(主语)(4)灰太狼头上是不是戴了什么?(宾语)(5)河马大叔身上有没有穿什么?(宾语)(6)美羊羊是不是夸谁了?(宾语)(7)灰太狼是不是比谁更厉害?(介宾)(8)灰太狼是不是被谁砸了?(介宾)(9)灰太狼是不是从什么地方探出头来了?(介宾)是非问句:(1)谁游着泳进去了吧?(主语)(2)除了喜羊羊和美羊羊,还有谁打了灰太狼吗?(主语)(3) 刚刚谁拽了灰太狼的耳朵吧?(主语)(4)你知道木板上写的什么吧?(宾语)(5)河马大叔害怕什么吗?(宾语)(6)沸羊羊手里拿着什么吧?(宾语)(7)河马大叔跑走的时候把什么震掉了吗?(介宾)(8) 喜羊羊用什么打了灰太狼吧?(介宾)(9)灰太狼和谁一起在河里游泳吗?(介宾)
实验二设测试句14句,其中6句正确,8句错误,允准条件有否定句、问句、条件句三种,“谁”和“什么”各出现7次。正确句子中否定句、反复问句、条件句各出现两次,分别与“什么”和“谁”组合,错误句子中设计相同,其余两句为反复问+是非问句式杂糅,这是基于是非问中允准语“吧”、“吗”统领整句话的特点,无论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出现在句子的哪个位置都受统领,能够实现非疑问用法。
1.今天我不想吃什么东西。
(否定句,什么)
2.他有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
(反复问句,什么)
3.如果你看见什么,就告诉我。
(条件句,什么)
4.我不愿意和爸爸妈妈去谁家做客。
(否定句,谁)
5.晚上你是不是想和谁出去玩?
(反复问句,谁)
6.如果谁表现好,就可以得一朵小红花。
(条件句,谁)
7.*我相信什么人不能打败超人。
(否定句,什么)
8.*什么东西是不是他爱吃的?
(反复问句,什么)
9.*要是你不想看就别看什么了。
(条件句,什么)
10.*我准备不跟谁见面。
(否定句,谁)
11.*明天谁想不想和你出去玩?
(反复问,谁)
12.*如果想吃,谁就可以吃。
(条件句,谁)
13.*昨天是不是谁的生日吧?
(反复问+是非问,谁)
14.*你知不知道妈妈喜欢什么吗?
(反复问+是非问,什么)
(三)实验过程
实验一Part1为理解实验基础测试:在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幼儿园休息室里与被试一对一聊天,按测试卷逐一提问,在消除陌生气氛的过程中考察儿童疑问句的掌握情况(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主试将回答结果填入实验一Part1结果统计表,若依照疑问点回答则算正确,记为1,回答无关信息记为2。
实验一Part2为理解测试:在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幼儿园休息室里播放 《喜羊羊与灰太狼》第185集片段,共四分钟。测试开始之前,主试已确保被试知道动画片中的每个角色,因小班组的个别被试将河马认成牛,主试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即随之将河马替换成牛。播放视频过程中,主试会依照问题顺序,暂停播放对被试提问,将答案记录在表1实验一Part2结果统计表。
实验二为诱导模仿实验:基于Lust等人的理论,儿童能够运用语言本能创造性地回应不是刻板地模仿,分析儿童模仿结果与原句一致及不一致的部分可以辅助探讨儿童的语言能力[8]。主试读出实验二诱导模仿测试卷上的句子,提示儿童“这句话听着别不别扭”,随后主试再次读该句,要求儿童模仿,将模仿结果记录在实验二测试卷上。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一part1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一Part1结果统计表统计,被试回答无关信息的情况有小 3、小 4、中 3、中 4、中 5、大 3对Q4(今天放学爸爸来接你吧?)的回答,小6对Q7(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的回答,小5对Q10(明天要上幼儿园吗?)的回答,中1、中2对Q11(放学后去小朋友家玩吗?)的回答。
主试提问时,有些儿童较为害羞,倾向用点头或摇头方式来回答,主试便提醒被试以说话的方式回答问题。据附录二实验一Part1热身会话统计表,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正确率分别为98.6%、93.1%、95.8%。因此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儿童对四大类疑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都已基本理解并能正确回答。
(二)实验一part2结果分析
1.疑问词疑问用法与非疑问用法的理解情况
表1 实验一Part2结果统计表
Part2共6句特指问句(疑问用法),9句反复问句和9句是非问句 (非疑问用法)。据表1实验一Part2结果统计表,将“回答正确”与“回答正确并补全答案”记为1分,将“将非疑问用法理解为疑问用法”、“不回答或无关答案”记为0分:
图1 三组儿童疑问词疑问用法及非疑问用法回答正确率统计图
特殊疑问句中三组儿童疑问词疑问用法的正确率差别不大,都接近100%,小班组有一个无关信息回答,中班组两个,出错的疑问词都是“什么”,原本是代词或名词的答案,儿童回答了无关的一个短句。这也许是儿童偶然出现的错误,没有认真听主试的问题所致。
相比之下,非疑问用法的正确率低得多,小班组和大班组正确率在40%左右,中班组60%,仔细查看表1实验一Part2结果统计表,可以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大班组儿童回答正确的个数都在平均数左右,没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小班组儿童还未完全掌握非疑问用法,中班组儿童基本掌握,大班班组儿童的正确率低是因为他们表达欲望强,有时直接略过对非疑问用法的回答而急于回答补全答案,这在实验时他们常常在回答问题后说个不停得到了佐证。回答正确并补全的情况中班班组和大班班组比小班班组多,中班班组有19句,大班班组11句,小班班组7句,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掌握非疑问用法的基础上更注重语用,尽量回答问话人可能需要的全部信息。
儿童对疑问词疑问用法比对非疑问用法掌握得好,印证了前人儿童先习得疑问词疑问用法再习得非疑问用法的结论,因此,儿童疑问词非疑问用法应该是从疑问用法中发展出来的。
2.疑问词非疑问用法在不同句法位置的影响
图2 两种问句中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在不同位置回答正确个数统计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出现在反复问句中,儿童理解的总正确率高于出现在是非问句中的情况。反复问句中的允准条件在本实验中为“是不是”、“有没有”,这两个存现类动词与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共现时较其他类动词更容易回答,仅回答反复问的接受度也更高。比如对于“灰太狼头上是不是戴了什么?”回答“是”的接受度要比对于“你害不害怕谁?”回答“害怕”的接受度高。是非问句中允准条件在本实验中为句尾词“吧”和“吗”,因此反复问句的允准条件“X不X”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并且疑问词在反复问句中出现在允准条件之后,距离近,在是非问句中位置不定而允准条件出现在句末,容易被儿童忽视。其中第10题反复问句“河马大叔身上有没有穿什么?”的正确率为100%,11题是非问句“河马大叔害怕什么吗?”的正确率仅为25%。
第二,在宾语位置的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出现在正反问句比出现在反复问句中理解正确率高,在主语位置和介宾位置则相反,其中在介宾位置正确率差异最大。是非问句中,疑问词出现在宾语位置时,疑问词与句尾词距离比在其他两种位置更近,儿童更容易觉察允准条件与疑问词的关系,因此正确率远高于其他两种情况。疑问词出现在介宾位置时,若是反复问句,儿童只用针对性地回答,如“灰太狼是不是比谁更厉害?”、“灰太狼是不是被谁砸了?”、“灰太狼是不是从什么地方探出头来了?”的回答都只是“是”或者“不是”,即对问题的重复。若是是非问句,“河马大叔跑走的时候把什么震掉了吗?”、“喜羊羊用什么打了灰太狼吧?”、“灰太狼和谁一起在河里游泳吗?”儿童的正确答案应是 “对”、“不对”、“是”、“不是”、“没有”等,在问题中没有可以重复的部分,这可能是是非问句中正确率低的原因,在儿童的正确回答中也不乏用点头、摇头代替的情况。
第三,疑问词在不同句法位置实现非疑问用法对儿童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在两种问句中,正确率都为宾语位置>主语位置>介宾位置,反复问句中主语位置和介宾位置的差别不大,宾语位置的正确率最高。
图3 三组儿童回答两种问句中非疑问用法疑问词正确个数统计图
第四,从班组别来看,总正确率为中班组>大班组>小班组,反复问句中为中班组>小班组>大班组,是非问句中为中班组>大班组>小班组,反复问句的情况好于是非问句。原因应同为大班组掌握情况好于中班组好于小班组,只是大班组表达欲望强,急于回答补全答案,影响了正确个数。从句法位置来看,宾语位置为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其他两种位置都是中班组正确数最多。宾语位置中,大班组是非问句里正确个数很多,共18个回答中16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小班组和中班组则错误率很高,可能大班组本身对疑问词非疑问用法整体掌握得好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出来。
图4 三组儿童回答不同位置非疑问用法疑问词正确个数统计图
(三)实验二结果分析
从诱导模仿实验的过程来看,中班组和大班组虽都需要主试反复提示“这句话听着别不别扭、跟我读”等引导语,被试才能够完成模仿任务,但是在实验结果方面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细微差别和相同之处。例:
(1)你有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
(省略“什么”)
(2)晚上你是不是想(和谁)出去玩
(省略“和谁”)
(3)如果想吃,(谁)就可以吃。
(省略“谁”)
(4)我不愿意和爸爸妈妈去别人家(谁)家做客。
(用“别人”代替“谁”)
(5)昨天是不是别人(谁)的生日吧?
(用“别人”代替“谁”)
以上五个例句都可以视为儿童对复杂句式的简化,(1)、(2)本是正确的句子,省略疑问词部分后意思相近,对于例(2)中“是不是”、“和谁”两个疑问部分儿童选择删去了“和谁”,也许和“是不是”更早出现给予儿童印象更深有关。(3)、(4)本是错误的句子,被试直接将疑问词删除或用名词性短语代替,而不是如我们预期改为将疑问词置于允准条件之内,说明儿童对非疑问用法疑问词的条件从句允准条件还不够敏感。(5)与(4)类似但更为复杂,句中原本有“是不是”和“吧”两种允准条件,儿童注意到“谁”的出现不恰当,但并不知道句子错在两种允准条件互相冲突,因此将疑问词替换为名词性短语依然错误。
从共同之处来看,中班组和大班组的所有被试均极少改动不合语法的错误句子,如“什么东西是不是你爱吃的?”而且在他们听到这些不合法的句子时,也并未表现出不理解,两个组均有部分被试对这些不合法的问句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答,如用“是”或者“苹果”来回答。但相对来说中班组和小班组这种现象比较明显,大班组较少有这种情况。这种现象表明,5岁半之前的儿童,虽然已经对普通话中疑问句的应用比较敏感,但是并未有严格的合法与不合法的意识,对于这些句子儿童都可以接受,也体现了在这一语言发展阶段,儿童对这类句子的参数设置还未完成,因此对此类句子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对这类句子的回答也具有相当的选择性。
表2 实验二回答问题情况
中1 中2 中3 2.晚上你是不是想和谁出去玩? 是 我想去和他们玩 跟小朋友出去玩6.你有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 有 我害怕老虎 有7.你知不知道妈妈喜欢什么吗? 我妈妈喜欢雪花…… 我妈妈喜欢……不知道 不知道8.昨天是不是谁的生日吧? 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 是12.什么东西是不是你爱吃的? 是 是 苹果13.明天谁想不想和你出去玩? 想 没有 妈妈中4 中5 中6 2.晚上你是不是想和谁出去玩? 想 想 嗯,别人玩6.你有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 怕夜里 没有 无回答7.你知不知道妈妈喜欢什么吗? 喜欢 花 喜欢8.昨天是不是谁的生日吧? 是我的生日 不是 别人的12.什么东西是不是你爱吃的? 是 是 不是13.明天谁想不想和你出去玩? 想 想 想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此项试验的要求对于儿童来说较难,对于小班组被试来说,大部分儿童对实验要求的理解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重复、跟我读、跟我说、我说什么你说什么”等引导语,导致当主试读完句子时,被试会接着往下说,比如主试说“你喜欢什么,就告诉我”,被试会说“喜欢花朵”,即使主试反复强调“要说一样的句子”,被试表示明白,但是在实验中被试还是不能够完成模仿的任务。而所有被试较为一致的表现是:对疑问句进行回答。每个问句(包括合法与不合法)都由正反问和疑问词“什么”或“谁”组成,被试对这些问句的回答也各有不同,有些偏向于回答正反问,有些偏向于回答疑问词。如:
主试:你知不知道妈妈喜欢什么吗?
被试:知道。
主试:昨天是不是谁的生日吧?
被试:是。
主试:什么东西是不是你爱吃的?
被试:菠萝。
在小班组的48个回答中针对正反问的答案数量占全部答案的56.2%,针对疑问词的答案数量占全部答案的43.7%,而在中班组的36个回答中,针对正反问的答案数量占全部答案的58.3%,针对疑问词的答案数量占全部答案的41.6%,两组被试并无明显差别,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两个年龄段被试对此类问句的习得情况差异不大,被试能够在语义上理解此类问句,而在句法上并未完全掌握答案应该侧重哪部分。
三、结论
第一,3岁半儿童已掌握简单的四大类疑问句(特指问句、反复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回答。
第二,儿童对于疑问词疑问用法的掌握比非疑问用法要好,在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句子中,掌握情况中班组>大班组>小班组,并且中班组和大班组回答后补全答案的情况比较多,反映了儿童在掌握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基础上对信息的掌控能力的发展。
第三,非疑问用法疑问词出现在反复问句中儿童理解的总正确率高于出现在是非问句中的情况;宾语位置正确率相似,介宾位置差异最大;在两种问句中,正确率都为宾语位置>主语位置>介宾位置;从组别来看,总正确率为中班组>大班组>小班组,反复问句中为中班组>小班组>大班组,是非问句中为中班组>大班组>小班组,反复问句的情况好于是非问句;从句法位置来看,宾语位置为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其他两种位置都是中班组正确数最多。
第三,中班组和大班组都可以基本完成模仿任务,中班组在一些句子上省略了疑问词或用限定词或名词来代替非疑问用法疑问词,但中班组和大班组的所有被试均未改动不合语法的错误句子,5岁半之前的儿童并未有严格的合法与不合法的意识,对于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允准条件参数设置还未完成。
:
[1]HUANG,JAMES C.T.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D].Massachusetts:MIT,1982.
[2]YEN-YUI AUDREY LI.Indefinite Wh 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1992,1(2):125-155.
[3]LIN,JO-WANG.On existential polarity WH-phrases in Chinese[J].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1998(7),219-255.
[4]李宇明,陈前瑞.群案儿童的问句理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77-84.
[5]李宇明,陈前瑞.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之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1997(4):90-98.
[6]范莉.儿童早期语言中疑问词的疑问和非疑问用法[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1):85-95.
[7]ZHANG Z.Acquisition of Existential Non-interrogative Wh-in Mandarin[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2009.
[8]LUST,BARBARA,SUZANNE FLYNN,etc.What children know about what they say:Elicited imitation as a research method for assessing children’s syntax.[M]//Dana McDaniel,Cecile McKee and Helen Smith Carins.Methods for Assessing Children’s Syntax.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6: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