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分析——以广东省高校为例

2013-09-03欧金丽邱桂淑潘浩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考研研究生因素

欧金丽,邱桂淑 ,潘浩津

(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520)

一、引言

在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再加上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广东研究生队伍从2010年的4.5万报考人员,2011年逼近5万,2012年多达5.5万多,到2013年,考研队伍冲破6万人大关①。如图1:

图1 考研人数折线图

考研大军如此庞大,考研如此火热,大学本科生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特别是在近两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研无疑是大学生一个缓解就业压力,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选择。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卷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广东省各本科在校大学生

(二)问卷设计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1],将影响大学生考研和不考研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别,并根据内外因素的稳定性进一步细分因素,如表1:

表1 韦纳的归因理论因素表

参考表1,本研究细分设置10个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和14个影响大学生不考研因素,运用SPSS软件按内外因进行因子归类,以进一步确定因素的内外属性。归类结果如表 2,表 3:

归类结果(如表2,表3)显示,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中外因和内因的因素分别有5个,影响大学生不考研的因素中外因和内因的因素分别有10个和4个。因此,本研究设置问卷将影响大学生考研和不考研的因素分别分为内外因两个维度调查,同时,调查他们的性别,年级,成绩,学校层次等基本信息,探究影响他们考研与否的重要因素。

(三)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广东省高校中抽取10所高校的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到308份问卷,有效问卷有289份,问卷有效率为94%。

表2 考研影响因素的因子归类

表3 不考研影响因素的因子归类

(四)基本情况

其中男生比例为58.48%(169人),女生比例为41.52%(120人),有考研意向的比例为18.66%(54人),没有考研意向的比例为81.31%(235人)。

三、样本数据分析

(一)学习成绩与是否考研关系显著

学习成绩良好地大学生趋向于选择考研。本研究通过列出性别、学校层次、学习成绩、年级和“内外因”的列联表,从而得出这四个因素与“考研与否”的关系。

结果显示,成绩与考研显著相关(p=0.000<0.0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其最终是否选择考研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良好的大学生偏向于考研,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学生考研的欲望不大。另外,研究显示,性别、学校层次及年级与考研与否没有显著相关性。

(二)男生在不考研上偏向外归因

男女生在不考研归因上存在差异,男生偏向于受就业形势等外部因素影响而选择不考研。根据本研究得出性别与考研与否没有显著关系的结论,进一步研究男女大学生在选择考研和不考研时候的归因方式。因此,对男女和“内外归因”的两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详细结果如表4:

表4 内外归因的性别差异(M±SD)

结果显示,在“不考研”人群里,男女受“外因”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且男生受影响程度大于女生;这表明,在不考研的人群里,男生倾向于把不考研的原因归为外在因素的影响作用,而女生则更多考虑内在的因素而选择不考研。结合表4,男生不考研的外部因素归结为对目前就业形势过于自信,而考研是一件不必要,甚至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事情。因此,对就业前景的较好估计是其倾向于不考研的原因。然而,与近两年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这样的估计是过分乐观的。排除一些真正能够找到好工作的男大学毕业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选择不考研的男生对当今就业形势的不了解,进一步反映出其缺乏对学业和前途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女生普遍比同龄男生成熟,思考问题时相对成熟,会更积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另外,在“考研”人群里男女受“内外因”影响程度皆无显著差异。

(三)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

证明和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追求成为其选择考研的主要目的。本研究将289名大学生对每种因素的打分求和平均,然后统计众数,以得出影响大学生考研的比较重要的因素,如表5:

表5 影响大学生考研的重要因素

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考研主要是从自身素质和对知识的兴趣方面考虑的,这反应了当代更加理性地思考考研的意义,更多地从自身出发选择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尽管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但这并没有成为影响他们考研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总体上看,大学生选择考研因素均为内因,且都比较积极。同时也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考研的原因正朝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转变。

(四)考研过程的艰难成为大学生选择不考研的原因

考研花时间精力,考研过程压力大,枯燥等特点是影响他们不考研的主要原因。 同理,将289名大学生对每种因素的打分求和平均,然后统计众数,以得出影响大学生不考研的比较重要的因素,如表统计得出影响其不考研的重要因素如下表6:

表6 影响大学生不考研的重要因素

从表6得出,选择不考研的大学生考虑到的是考研过程本身的艰辛,较少考虑到关于就业需求和家庭环境条件方面的因素。在考研过程枯燥和压力这方面来讲,庞大的复习体系确实是需要考生有足够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而对当代90后大学生来说,急于求成,缺乏毅力,抗挫力差[2]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因此,环境塑造出的性格可以说明他们会这样考虑的原因。至于花费时间方面,被访谈者表示准备考研的人大多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筹谋考研的方向,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准备复习,直到大四第一学期结束。考研准备的时间长,而考研后不一定会达到理想的结果。因此,考研者用时间进行考研投资,而回报概率低也是限制大学生考研欲望的一大关键。被访者表示,在考研过程中有很多关于求职的诱惑,不少人花费了时间却考不上,因此,他们在作出考研选择之前还是慎重考虑过的。

四、结论

(一)学校教育氛围影响考研

第一,学风浮躁,考研氛围不浓烈,考研人数少。学校氛围是影响学生考研的重要环境因素,学校学风浮躁,没有良好地学习氛围必然削减学生对考研的热情,从而不利于整个地区之间的学术研究。

第二,缺乏对不同性别生活、学习特征的区分性辅导,不利于相互间的借鉴学习。男生由于普遍缺乏自制力,在大学中更容易将时间安排到课外活动和娱乐上,而总体上女生则相对来说在生活和学习上保持一定规律。另外,男生和女生之间往往缺乏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会导致两者在学习和对待考研的问题上态度不同。男生普遍学习懒散,而女生则比较积极。因此,在面对考研选择时,男生选择不考研的原因多归结于外界环境的不允许,而非其本身素质的问题。

(二)地区经济、文化、就业水平差异影响大学生考研状况

第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考研情况也不同。在本研究中,性别跟考研与否没有显著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考研状况影响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较为良好的省份,特别是沿海地区,就业环境相对开放,就业更注重效率,加上就业机会相对多。因此,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更注重实干,并利用经济优势吸引各方现成优秀人才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无形地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实干大于科研的氛围。

第二,文化氛围的差异影响考研状况。由于地区考研氛围不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注重实干,考研氛围不浓烈,考研人数相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少。通过对内地经济不发达省份生源的大学生的访谈,研究者了解到其高中同学大学毕业考研的人数超过不考研的人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趋向于选择考研,学术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第三,地区就业环境差异影响考研。而在我国,性别歧视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内地城市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比较少,只有有针对性地多投简历,女生得到的就业机会才会更多,就业成功的概率也才会更大。[3]而本研究发现,当今大学生在考研方面出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而且男女归因区别不大,性别与是否选择考研没有显著关系。也就是说,在选择考研上没有明显显示出女大学生偏向考研的结果。这归结于沿海地区就业机会多,加上户籍制度影响,沿海地区大学生相对来说就业容易,弱化了就业方面的性别歧视,因此,没有明显出现女生想通过考研来摘掉学校牌子不响亮等“成分不好”的帽子[4]的现象。

(三)家庭因素对影响大学生考研作用不大

第一 ,读研家庭经济负担减弱。首先,随着我国家庭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从温饱问题中解脱出来的人们逐渐有能力考虑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再则,现在很多研究生都是在职研究生,选择学业兼职两者兼顾者占大多数[5],因此,自己可以负担读研费用。还有,研究生跟着导师研究项目也有经费。此外,随着研究生扩招,各种鼓励考研的优惠政策已相继出台,比如保送研究生、全额奖学金等等。

第二,考研对南方沿海地区大学生吸引力不强。沿海城市考研人数远比其他非沿海城市少。②中国如今已形成内地对外贸易的广州—香港—海外路线,以广州为省会的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强省,不乏就业机会,且目前产业升级还未完成,企业对硕士博士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另外,广东一带很多中小型企业属于家族企业,而这类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靠机会和勇气白手起家,这些人由于自身创业史,更看重实干而非学历,甚至会鼓励儿孙尽早参与家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铸就南方城市注重实干,考研氛围不浓。

(四)大学生素质问题影响其考研情况

第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学习心态浮躁,考研动力不足。一方面,他们会觉得考研本身是一个枯燥花时间的过程,庞大的复习体系会让许多人承受不了考研压力,在求职黄金期期间考研者需要顶住周围同学相继就业的压力备考,这样无形是对其一个极大的心理考验,加上,在日复一日的复习中牺牲的丰富的娱乐活动,面临的是严寒酷暑,意志薄弱也是让许多大学生中途退出的原因。在访谈的对象中就有两位广东考生因为考研复习压力大,对考研的科目没有把握而选择退出考研,当然考研的难度大跟他们订立的目标过高有关,这反映了大学生缺乏抗压和解决困难的决心。另一方面,现时广东研究生起薪在4500~6000元之间,本科生起薪在3000元左右③。另外,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信息,2012年,广东省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比本科生和专科生都低。因此,在付出而不一定有回报的前提下许多大学生放弃考研的想法,选择就业。

第二,大学期间,男生自制能力一般比女生低,学习方面总体还是比较浮躁,群体性沉迷于游戏、网络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决定了男生在学习心态上总体来说比较消极,而女生相对比较积极。

(五)考研费用大成为不考研的原因越显明显

考研费用是相当大的。大多数人的考研成本在千元以上,也有花费多达数万元的。在参与调查的100名的往届考生中,10%的人花费在1000元以下、72%的人花费在1000元—5000元、6%的人花费在 5000元—10000元、12%的人花费在10000元以上。(如图2)关于消费途径,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考研成本多花在资料和培训费上,其次是食宿和交通。

图2 考研花费比例图

所以,考研花费大是影响学子们不考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排除部分家庭收入水平较好的学生外,高额的考研读研花费是也是一些家庭清贫的学生对考研望而却步的原因。

五、建议

(一)学校应该改良学风,重视人才培养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就业和考研指导。建议各高校可以安排多点考研讲座,考研咨询会等等,培养学校考研氛围,从娃娃抓起。特别对于尚未明确自身方向的同学,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群体咨询,让大学生了解当今考研形势和动态,从而给学生一个比较中肯的参考。

第二,高校应该整顿学风,重视科研。省内院校与省外院校氛围一个很大区别就是省内的氛围靠近浮躁,好逸恶劳。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建议学校老师和学生要多方面合作。学校方面要倡导求真务实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加强院校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地学习氛围以增加大学生再深造的欲望。多开办图书馆和图书展览会。老师方面要在平时生活和授课时达到言传身教,摆脱学生的浮躁学风。

第三,学校应该成立考研奖助学金,鼓励大学生考研。目前,政府从财政拨款制度、奖助政策体系、收费制度三个方面完善了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④,研究生的待遇和资助水平总体上将大幅提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有能力能够顺利读研,增加整体公平性。在这方面,各高校可效仿设立制定的奖助政策,对考研成绩优秀和者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奖励和补助,鼓励一些有能力有考研欲望的大学生考研,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国家研究生的素质。

(二)政府应该引进学术性人才及解决就业性别歧视问题

第一,政府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各界学术人员以及各类高级专家来进行学术研究,以带动整体氛围;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政策吸收外来高校学生前来就读,以便增添学术研究气氛。

第二,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遏制性别歧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副作用。由于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性别歧视,许多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研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在就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此现象更为明显,使得考研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变成一种恶性竞争的工具。因此,建议政府出台更加严密的政策减少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使考研环境回归一个正常的状态。

(三)大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和注重素质的培养

第一,端正学习态度。考研的心理必然影响读研的心理,而读研心理将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不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能力,想把硕士文凭当作就业的敲门砖是不可能。当代大学生应当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现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貌,避免“在其位而不谋其事”这样的现象出现。对于那些考研目的不端正的大学生应该端正考研态度,重新确定考研的意义。因为,对于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来说,考研未必是好的选择。

第二,增强家庭责任感。大多数不考研的人受家庭因素较少,比较在意自身的压力和考研过程本身。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加强感恩教育,成为知恩图报有担当的人。

第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了尽早明确自己的方向,当代大学生应该重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便尽早发现自己的需求和努力的方向并策划自己的短期和长期计划。这样,在毕业时,面对就业或考研等问题才不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1]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68-169

[2]戴长澜.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国青年报,2008-11-12(6)

[3]班晓娜,徐婷婷,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辽宁地区高校的调查[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3,(2).

[4]府曦.当代女大学生考研“热”学潮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2,(36).

[5]朱宁波,赫丽娜,李亚文.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问题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

注释:

①数据来自中国研究生信息网,2013年

②数据来自中国考研网 ,2013年

③资料来源于中国教育网,2012年

④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 号)文件

猜你喜欢

考研研究生因素
我的考研故事
解石三大因素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