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CPI指数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2013-09-03王成江
王成江
(山东轻工业学院 财政与金融学院,济南 250100)
国际收支、CPI指数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王成江
(山东轻工业学院 财政与金融学院,济南 250100)
文章通过stata11.0软件建立的VAR和VEC模型,针对国际收支、物价指数与居民消费三者的关系进行协整和因果检验,并分析了长期均衡约束对偏离的拉回能力与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VAR;长期均衡;居民消费;VEC
0 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外出口受到了强大抑制,以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带动效应也逐渐降低,实现增长的两架马车速度放缓的前提下,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在既定消费理念条件下,对经济形势的认知和风险规避心理是导致微观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这涉及到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多,人民币当前面临国内贬值、国外贬值双失衡局面,加之因套利行为引发的国际热钱流入,国内通胀的趋势仍非常严峻,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现多年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节节攀高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增速却相对滞后,故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改变对外贸易结构、刺激居民消费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下文将通过采用1985~2011年的国际收支(差额)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数据,利用stata11.0软件进行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实证分析,探讨国际收支和物价指数对居民消费带来的滞后影响和经济系统对长期均衡偏离的恢复能力。
1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库(http://219.235.129.58/indicatorYearQuery.do),数据年份为1985~2011年共计27个年份,指标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按差额算的国际收支额(IR)与人均消费支出(cons),由于CPI指数统计库缺少2007~2009年的数据,故从有关统计公报中获取。通过scatter dot命令做点状图1,其中横轴为被解释变量cons,纵轴为CPI和IR,看出物价指数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比较稳定,而国际收支差额在[0,2500]区间内与cons关系比较稳定,而在[2600,5000]区间内突然增长到了3个数据点范围,而在4900后两者关系比较平稳。根据sum命令进行描述统计得到:cons的均值为3875.815,偏度为1.009724,峰度为3.147593,属于明显右偏的高窄峰,同理CPI是左偏的高窄峰,IR是右偏的高窄峰。多年来我国CPI持续上涨,在1994年达到了最高值为124.1,只有4年为低于100,这一方面与经济增长有关,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推动了资源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也必然导致最终消费价格的升高,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的持续使得国际收支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变大,汇率变动潜力使国际热钱流入造成大规模的通胀也是CPI上涨的重要原因。
表1 变量单位根检验及形式
图1 cpi,ir对cons的散点图
2 实证分析
2.1 平稳性及因果检验
(1)平稳性。
数据具有协整关系是时间序列进行关系研究的前提,使用stata11.0软件输入dfuller命令对三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结果如表1。具体检验形式是:CPI不存在趋势项,IR不存在常数项和趋势项,cons存在趋势项。检验结果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条件下均通过平稳性检验,服从一阶单整,运用pperron检验得到了类似结果,而通过dfgls检验更能够得到CPI序列最大滞后阶数为5,在1%显著条件下通过检验。同时运用varsoc命令对滞后阶数检验确定lag=2,具体原理有汉南昆、AIC等准则。
(2)协整与因果关系。
首先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var命令得到表2中的回归系数,系统默认滞后2阶。从结果看居民消费水平受到的国际收支差额影响在两期内均为负,说明国际收支盈余增多会抑制消费水平,而物价上涨滞后1期对消费水平作用为正,滞后2期作用为负。从拟合系数看,cons、CPI和IR分别为因变量可决系数为0.9986、0.6212、0.3414,说明用国际收支和物价指数对消费水平进行贡献分析的作用较大。
表2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回归结果
为了考察VAR模型的稳定性,使用varstable,graph命令做单位圆图,从图2看出所有单位根均位于单位圆内,故可认为该模型平稳。通过vargranger命令进行因果检验,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认为居民消费对国际收支产生了持续的影响,物价指数对居民消费的持续作用也比较明显,而国际收支对其他变量均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文认为虽然因果检验能够体现一些方面的数据特征,但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传导机制的多程序性,单纯利用granger方法得出两者之间绝对无关系的结论还是有待商榷的,具体可以用协整检验对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出。具体协整命令为vecrank cons IR CPI,对于原假设:存在0个协整关系,迹统计量为20.06,大于95%显著性水平的15.41,故拒绝原假设,以此类推得到了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检验结果。
图2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表3 granger因果检验
2.2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分析是指一个变量在某期受到一个单位信息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会给自身和其他变量在未来时期所带来的持续推动。运用stata中irf命令得到了图3。首先由第一个小图得知:当在1期给CPI指数一个单位的正向信息冲击后,将会在1~3期内给居民消费带来持续上涨的正向冲击,然后从第3期开始下降,到第6期下降到0,其后的持续作用效应不显著;小图2表示国际收支差额IR的信息冲击将会给居民消费水平带来持续增大的负向效应,所以改变当前持续贸易顺差、降低外汇储备和避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是协同扩大内需、实现内向型经济增长的关键;小图3表示收支差额变动一个单位信息将会在未来10期对CPI的作用,在1~2期内持续下降至2然后又上涨在3期突破0点在5期达到最高值7,而后又持续下降到8期,所以从长期看国际收支顺差对物价的作用是长期促进的;消费水平受到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将会对CPI有持续的负向冲击,并且呈现出周期为6的V型走势;物价受到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后,将会给国际收支差额一个持续的正向冲击,直到6期变为负值,然后在9期后再转正;消费水平的单位信息冲击会给IR带来负向冲击,但这种冲击效应的绝对值逐渐减少,在7期后趋向于0。
图3 脉冲响应冲击曲线
2.3 var模型预测
使用分析过的VAR模型,采用fcast compute X命令进行预测,未来八年的数据如表4所示。从预测结果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将从2012年的14262.493元/人增加到2019年的35237.875元/人,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得到为13.79%。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增速高达10%左右,同时物价指数和工业品生产指数也由于资本、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快速上升,但居民消费水平和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对较慢上扬,随着工资倍增计划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更加完善,在2020年达到中等资本主义国家水平的过程中,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将有一个快速的增加。值得提出的是,从预测结果看,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呈现愈来愈快的趋势,到了近十年的末期将达到年增4000,这体现了一种消费文化的变更,也说明当前我国消费正处于瓶颈期,只要顺利执行各项刺激措施,营造一种全新的消费文化与观念,并配置以合理市场干预政策,后期的刺激作用也会呈现倍数上涨。
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将误差修正模型(ECM)与协整关系进行整合,数据间均衡存在长期均衡,当对长期均衡有个偏离状态时,系统将会有一种自动恢复的力量,将偏离趋势自动拉回。根据vec命令得到以下:
表4 居民消费水平预测值
表5为stata11.0软件自动给出的三个回归方程的有关系数,从R-sq看使用cons为被解释变量、cpi和ir为解释变量得到的方程拟合程度最高,达到了95.06%,卡方系数很大,为384.86,而以cpi为被解释变量检验的显著性值为0.0451<0.05,说明在9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故对(1)中的前两行进行分析。第一过去的消费水平与长期均衡有负偏离,拉回系数为0.0142,而cpi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带来0.976个百分点,IR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使cons增长降低-0.0000242百分点,而消费每增长1%会给消费水平带来0.014%个单位增长,国际收支每增加1%则会给cpi带来一个微弱的负向影响。
表5 VEC回归检验参数表
3 结论
通过上文根据VAR和VEC的分析,具有以下结论:
(1)物价水平、国际收支顺差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适用于时间计量序列分析,也表明实现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对国际收支和物价的控制,多年来我国经常性项目保持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样就使得货币投放量中外汇占款比例的加大,加上对冲不及时造成通胀加剧,一方面降低了人民币在国内单位货币购买能力、另一方面使得消费主体的百姓群体没有外汇消费,居民储蓄心理较重,尽管可支配收入在过去有所增加,但居民储蓄率也居高不下,根据2011年央行对储户的调查问卷显示85%的人倾向于储蓄,年均52%的储蓄率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这固然与储蓄文化和多年来普通家庭消费基础薄弱有关,但这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资源成本上涨也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当前国家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出发,降低投入和对外贸易拉动,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刺激国民消费。
(2)VAR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国际收支从滞后1与2期对居民消费的贡献作用均为负,而CPI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滞后1期作用为正,滞后2期为负。说明两者对消费影响路径是不同的,由于物价的上涨会在初始一个阶段给人们造成一种货币即将贬值的心理暗示,那么在购买力下降前购买更多的商品会避免损失,所以滞后1期的贡献为正,但毕竟一般居民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储蓄去进行消费,在增大消费量一段时间后出于储蓄动机将会缩减支出。而国际收支顺差则是从直接影响购买力角度使居民实际支出减少,故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从脉冲响应函数看,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消费抑制影响是深远并且是逐步拉大的,而物价上涨在短期内会对消费产生正向冲击,然后会呈现负向冲击但很微弱。故物价上涨是一种经济发展时期不可控因素,当前最重要的是防止国际收支顺差过多,通过加大进口减少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实现国民消费增加。
(3)据VAR的预测,在2020年左右人均消费水平将达到35000元左右,年均增速达到13%。VEC模型显示以消费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模型拟合系数比较高,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当前cpi增长过快、居民消费增速过慢的现状,系统正以一个较为显著的作用进行拉回,而国际收支受到居民消费和物价影响较小,说明我国内部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但反之则不然。本文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正处于走往世界货币的路途中,这种易受外部影响但对外影响弱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变,同时国外经济风险也容易通过货币途径传递到国内,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更加复杂。沈建光(2012)指出:IMF的研究表明,随着资本项目开放,本国经济将更有效地促进跨期消费平滑,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单个国家面临系统性风险之后,资本项开放下的国外借款也对居民消费起到进一步的稳定作用。这就是当前国家购买大量美国和欧洲国债的主要原因,借鉴日本模式通过资金积累在境外进行投资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实现国家财富保值升值是促进国民消费的重要一步。
[1]田晖.基于岭回归法的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7,(3).
[2]刘莹,陈坤权.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中国市场,2011,(23).
[3]常健聪.中国居民消费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分析[J].江苏商轮,2012,(2).
[4]沈建光.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转型影响初探[EB/OL].http://www.cf40.org.cn/plus/view.php?aid=5446,2012-5-22.
F222
A
1002-6487(2013)14-0139-03
王成江(1962-),男,山东荣成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财务分析。
(责任编辑/易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