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2013-09-03罗建锋周凌云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物流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重构

罗建锋,周凌云(淮阴工学院 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LUO Jian-feng,ZHOU Ling-yun (School of Traffic Engineering,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3,China)

1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目前已有190余所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然而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需要做出很大改进。这里所谈的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卓越计划重点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专业有物流工程、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而在很多应用型的高校中将三个专业划在交通运输与管理二级学科下,因此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为体现工程性、实践性等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对其课程改进以物流空间流通为主线,加强专业衔接配合,提高学科融合度与内涵。具体而言,物流工程专业领域最为宽泛,涉及流通领域、生产领域、交通运输领域等;交通运输专业涉及到货运与客运;交通工程涉及城市交通领域,与物流市内配送高度相关。在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三个专业协同性较差,融合度较低,无法满足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涉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改革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培养该领域内卓越工程师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2 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类专业历史沿革较长,初步发展阶段侧重于道路运输领域,后来又发展了城市交通,产生交通工程专业,近年来探讨流通与商业的关系,又产生物流类专业。总体而言,物流工程专业最为年轻,交通运输专业历史较为悠久。交通工程介于二者之间。由于行业领域快速变迁,导致行业内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些进一步推动应用型高校在适应市场变化的课程体系演化与发展。

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实用性较差,与交通领域的实际相差较远。

首先,课程体系膨胀,教学课时较多,江苏此类专业平均为3122学时。而且课程体系之间协同、包含、支撑关系有待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加重了学生负担;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上法并无二致,导致不同层次课程在学生不同培养阶段承担功能无法完全有效实现。例如对于专业核心课本内容缺乏本质上多课程融合,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所削弱。

其次,必须课程的门次较多,选修课较少,实验课偏少,致使学生的知识面相对局限,理论指导与交通运输实践脱节严重。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都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改善课程结构势在必行。

3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必须高度重视,系统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出发,立足“地方性”、“应用性”特色,以所在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性质、可持续性为依据,科学界定交通运输专业的工程性质,归纳其培养的基本目标,大力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建立卓越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如何重构具有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国家输送高级交通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行业发展,是交通运输类专业教育应该探索的重要课题。

4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目标,重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也是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蓝本。最佳课程体系是培养最佳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前提。构建一个与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符合卓越工程师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人才的关键。因此,重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十分必要。

4.1 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培养应该舍弃“交通运输通才”或“交通运输专才”的理想化课程编排。目前交通运输领域范围与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呈现集约化、智能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使得通才教育变成不切实际。因此在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应明确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本地区的需要、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人才。

4.2 加强通识、选修课的配置力与整合力度

目前在淮阴工学院依据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特点,提出将通识类教育所占学分比重提高到20%以上;选修课学分所占的比重达到30%以上,充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课程竞争性,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并且通过开设综合课,尽可能避免各课程内容性。例如整合物流工程专业中物流学、物流技术、物流工程等课程相关内容,提升课程间的协同性。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通识课、选修课的质量,加强其内涵建设,研究综合性课程的设置,探索性地开展在交通类专业之间融合性通识教育。

4.3 确立课程体系分类和精选主干课程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卓越计划为目标导向,兼顾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和学科的基础,建立更为科学的、多样化的、开放的,具有交通运输类特色的课程体系。务必要处理好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课之间关系,合理规划对不同层次课程的功能与作用,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程式、考核方法等过程的差异化,增强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适应性、有效性、灵敏度。例如对于物流工程专业,规划学科基础课为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规划的专业核心课为工程经济学、物流工程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为10门,30学分,增强课程体系的支撑作用。

4.4 以CDIO为先导,推进一体化教学

CDIO内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退休的全生命过程。

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下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

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CDIO模式的基本思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重构课程群,强化工程与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项目体系由三个级别的多个项目组成,承担着融合课程群知识点的重要任务。实践性教学环节至少占每门课程时数的四分之一,有项目的课程实践教学时数至少占到三分之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际调查、方案设计、计算机仿真、动手实验和项目实施。

按照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核心课程,构思一系列基于团队的二级研究项目(专业课程设计项目);将二级研究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三级研究项目。每个三级项目中除核心课程外的其它相关课程进行实施和完成;课程设计周集中实现若干三级项目的集成,最终完成二级研究项目(也可以延伸到毕业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交通运输类特色形成的课程项目体系

二级项目和每个三级项目具有独立的研究设计内容、考核节点、考核评分标准,设计报告和演示汇报等。

5 对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预期

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使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能依据卓越计划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全面优化。作为应用型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按照交通运输类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形成以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塑造以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品格等为核心的素质结构,努力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受交通运输类用人单位欢迎、符合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高级交通运输类专门人才,为物流与交通领域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3]吴志功,陈溪.美国“2020年的工程师”教育计划特点分析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110.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23-25.

[5]石小法,等.面向21世纪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货运交通系统课程建设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230-232.

[6]石春香.交通土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5):21-24.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重构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长城叙事的重构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