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2013-09-02利定建孟丽琴梁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层半胱氨酸内皮

利定建,孟丽琴,梁健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颈动脉位置表浅,通过超声检查可以了解颈动脉硬化程度,并可作为了解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近年来国内外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观察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功能包括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FMD)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率(NMD)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群150例。纳入标准:年龄在(35~75)岁之间,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及合并严重感染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IMT<1.0 mm,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8.9岁;B组:1.0 mm≤IMT<1.5 mm,但无斑块形成,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1.1岁;C组:IMT≥1.5 mm,内膜弥漫性增厚并斑块形成,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9.2岁。三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血糖、血脂、肌酐、hs-CRP、Hcy测定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及时测定,仪器为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采用己糖激酶法,总胆固醇(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直接测定法,肌酐采用HMMPS法,以上项目的试剂、校准品均为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产品;hs-CRP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 、校准品均为德国德赛公司产品;Hcy采用循环酶法,所用试剂、校准品均为挪威Axis-Shield公司产品。以上所有实验操作均按照试剂说明和卫生部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质控血清为英国朗道。室内质控合格,同等条件下每个项目测试三次结果取均值。

1.2.2 Fib水平测定 受检者清晨空腹采血2 ml,分离血浆后及时测定,仪器为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Fib采用凝固法测定,试剂 、校准品均为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原装试剂。所有实验操作均按照试剂说明和卫生部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质控血清为Siemens公司生产。室内质控合格,同等条件下每个项目测试三次结果取均值。

1.2.3 血管内皮功能测定 参照Corretti[1]介绍的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 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所有患者在血管舒张末期(心电图显示R波时)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分别测定基础值(D0)、反应性充血(D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D2)3个血管内径值。患者测试前休息10 min,再测定D0后进行反应性充血试验:将血压计袖带置于靶动脉远端。充气加压至200 mmHg,5 min时放气,60~90s内测Dl;休息(10~20)min,待肱动脉内径恢复至基础状态时,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第5min再测D2。整个测试过程中,超声探头始终处于固定位置。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FMD=(D1-D0)/D0×100% ;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率:NMD=(D2-D0)/D0×l00%。

1.2.4 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 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患者检查前休息(5~10)min,平卧仰头位,依据《血管超声检查指南》[2]中的方法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IMT与hs-CRP、Hcy、Fib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肌酐、血脂、血糖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 三组患者hs-CRP、Hcy、Fib、FMD、NMD的比较 B、C两组患者hs-CRP、Hcy、Fib均值水平高于A组,FMD、NMD均值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C组患者在hs-CRP、Hcy均值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IMT与hs-CRP、Hcy、Fib相关性分析 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459,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432,P<0.05),Fib与IMT呈正相关(r=0.485,P<0.05)。FMD与IMT呈负相关(r=-0.446,P<0.05),NMD与IMT呈负相关(r=-0.401,P<0.05)。

3 讨论

对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干预,可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CRP是炎症反应中最具标志性的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敏感性的指标,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3]。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近年研究显示高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4]。Fib原既是一种凝血因子,也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它可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近年发现内皮功能损害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首要和最早环节,现已证明血管内皮细胞除了完成血液和组织液的代谢交换以外,还是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5],可以产生和分泌十余种生物活性物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表2 三组患者hs-CRP、Hcy、Fib、FMD、NMD的比较()

表2 三组患者hs-CRP、Hcy、Fib、FMD、NMD的比较()

注:与A组比较, aP<0.05;与B组比较,bP<0.05

项目 A组(n=50) B组(n=50) C组(n=50)hs-CRP(mg/l) 3.89±1.29 7.18±2.32a 9.97±1.44ab Hcy(μmol/l) 7.74±1.65 13.44±2.15a 17.27±3.06ab Fib(g/l) 3.11±1.02 4.28±1.30a 4.93±1.12a FMD(%) 12.22±1.45 9.32±1.00a 6.45±0.87a NMD(%) 16.99±1.74 13.34±1.65a 10.51±1.22a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人群检测hs-CRP、Hcy、Fib、FMD、NMD,发现颈动脉硬化患者体内hs-CRP、Hcy、Fib水平明显升高,FMD、NMD明显降低,且随着IMT的增厚hs-CRP、Hcy、Fib水平明显升高。

李晨星等[6]对46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其IMT及FMD、NMD,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厚,IMT与FMD、NMD呈负相关,从而得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内皮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了动脉硬化的形成。

武云涛等[7]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06例(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FM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AD组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MD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颈动脉IMI及斑块积分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从而得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邵振兴[8]选择住院治疗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的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增厚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颈动脉正常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越严重。这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即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Hcy水平呈正相关,随着Hcy水平的增加,IMT明显增加。

孙峰华[9]通过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得出LDL-C、Lp(a)、Fib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Fib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也得出颈动脉硬化患者Fib水平升高,但血脂与IMT正常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少有关。

梁有峰等[10]通过研究探讨血清尿酸(UA)、hs-CRP及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选取156例患者,检测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应用血管外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依据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特点分成3组。比较3组之间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学意义,并且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程度呈正比关系。 结论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与防治动脉硬化发生发展指标。

综上所述,hs-CRP、Hcy、Fib、血管内皮功能与IMT相关,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且可反应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因此,对患者行hs-CRP、Hcy、Fib、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可及早了解动脉硬化程度,从而可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Corretti MC,Anderson TJ,Benjamin EF,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ultrasound assessnlent of endothelial-dependent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of the brachial artery:a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Brachial Artery Reactivity Task Force[J]. J Am Coll Cardiol,2002,39(2):257—65.

[2]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0(18):911-20.

[3]Montgomery JE,Brown JR,Metabolic biomarkers for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Vasc Health Risk Manag, 2013,9:37-45.

[4]刘会武,张静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J].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71-2.

[5]Schwartz BG,Economides C,Mayeda GS. The endothelial cell in health and disease: its function, dysfunction,measurement and therapy. Int J Impot Res. 2010, 22(2):77-90.

[6]李晨星,王亚非,董四新,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西藏医药杂志,2003,24(3):11-3.

[7]武云涛,朱润秀,任鸿坤等.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硬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6(17):208-11.

[8]邵振兴,孙金凤.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海南医学,2012,23,4:102-3.

[9]孙峰华. 血脂、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6,10(3):207-8.

[10]梁有峰,潘文博,钟万生. 血清Hcy、hsCRP及u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1,11,9(11):1693-5.

猜你喜欢

中层半胱氨酸内皮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胱硫醚β合酶与脑卒中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
微环境在体外大量扩增晚期内皮祖细胞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