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国际合作状况——基于SSCI数据库的分析和评价

2013-09-01刘睿远刘雪立郑成铭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情报学图书馆学论文

●刘睿远,刘雪立,王 璞,郑成铭

(1.新乡医学院 a.管理学院,b.期刊社《眼科新进展》编辑部;2.河南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453003)

科技合作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在国际科技合作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科技合作的现状,有助于促进中国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健康有序地开展。[1]研究表明,合作研究可以增强研究实力,实现研究资源优势互补和知识交流与共享,对科研发展有积极的作用。[2]合著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反映不同地域之间、学科领域之间、科研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以及合作研究的工作内容。[3,4]国际合著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则可以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国际科技合作的状况与成效。[5-8]

1 数据来源

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综述、述评。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SSCI数据库,以各期刊ISSN号编制高级检索式,检索我国(包括台湾省)科研人员2002~2011年在77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4日。数据资料包括文献篇名、著者、出版年、机构、来源期刊、被引频次等。将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发表论文的所有数据逐一录入Excel工作表中,摘选出与国外机构有合作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 分析与结果

2.1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国际合作论文合作趋势

图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国际合作论文变化趋势

表1 中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国际合作论文合作模式

2002~2011年77 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SSCI来源期刊发表我国科研论文总数为1523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合著论文为495篇,其中4个不同国家科研机构合作的论文3篇,3个不同国家科研机构合作的论文58篇,2个不同国家科研机构合作的论文434篇。上图显示,2002~2004年我国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SSCI收录的论文和国际合著论文发表数量呈交替上升趋势,说明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领域比较封闭,国际化程度不高。2004年之后,中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吸引了更多的国外科研机构与中国机构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年度论文和国际合著论文发表呈同步上升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开始国际合著率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之后国际合作率稳定在35%左右,稳定的合作率代表国际间科研合作的稳固程度,这样的趋势与中国整体国际科研合作的趋势相符合。

2.2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国际合作论文国家和地区分布

我国科研人员2002~2011年在77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1523篇论文中共与30个国家进行合作,其中我国为第一机构国外参与合作的论文239篇,参与合作的有21个国家;国外为第一机构我国参与合作的论文共256篇,参与合作的有22个国家。国外合作中国及中国合作国外的国家分布见表2表3。国外为第一机构中国参与和中国为第一机构国外参与合作排名靠前的国家基本相同,说明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有稳固而且长期的合作关系。我国与美国、比利时、新加坡、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6个国家之间合作比较频繁,合作关系稳定。

表2 国外合作中国论文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表3 中国合作国外论文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2002年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国外科研单位主动和我国合作的国家只有1个,之后逐年增加。同样我国科研单位主导,参与合作的国家也呈增长趋势,2011年已经发展到14个。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环境的改善,我国与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表4 2002~2012年SSCI收录中国国际合著论文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数量

2.3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国际合作论文机构分布

国外为第一机构的239篇论文来源于103个机构,参与中国为第一机构论文合作的国外机构共计230个。合作频次较高的国外机构见表5和表6。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参与的国家和机构越多,越能够带动高水平科研产出和国际影响力。[9]国外机构主导我国机构参与的论文中与发达国家、欧美国家合作更为频繁。国外与中国合作频次≥5的12个机构中美国机构有8个,表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反映出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占绝对优势,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合作伙伴。同时与比利时鲁汶大学合作频次最高,表明该大学已经与我国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我国第一作者和国外第一作者、我国作者参与的国际合著论文合作伙伴所涉及的科研机构更广泛,其中包括很多实力不是很强的机构,充分展示了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国际合作的普遍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说明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队伍已经成为国际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表5 与中国合作较多(合作频次≥5)的国外机构

表6 中国合作较多(合作频次≥5)的国外机构

2.4 被引频次与国际合作

被引次数反映了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同一主题的论文被引次数越大,说明论文的利用率越高,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关注越多。[10]2002~2011年77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SSCI来源期刊发表我国1523篇论文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合著形成的SSCI国际合著论文为495篇,共被引用3644次,篇均被引7.36次;我国科研机构独著论文1028篇,共被引用6021次,篇均被引5.85次。其中国际合著被引频次最高的是Bock,GW等[11]在MisQuarterly发表的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Examining the roles ofextrinsicmotivators,social-psychological forces,and organizationalclimate,由4个国家(地区)参与研究,机构

有新加坡国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韩国高级科技学院、韩国国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被引频次达到303次;我国独著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台北医科大学的 Ho,YS[12]在 Scientometrics发表的 Citation review ofLagergren kinetic rateequation onadsorption reactions,被引频次为224次。国际合著及我国独著论文被引频次排前10名的见表7和表8。

从表7、表8可以发现,被引频次高的论文基本上都属于港台地区独著或者港台机构与国外机构合著的论文,大陆地区只有广州地理研究院参与的一项合作研究。邱均平[13]在分析不同国家(地区)学者的研究后提出:科学文献被引用的最佳年限,中文文献大致为出版后的2~5年,而外文文献约为出版后的3~8年。被引频次高的论文基本集中在2004~2005年,可能与大陆地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在这两年发展还不算很成熟有关。我国大陆地区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与港台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提示我们在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与港台地区的合作,不仅要注重发文数量,更要注重发文质量。

3 结论

通过对2002~2011年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国际合作论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国际合作论文合作率看,2002~2011年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从发展不太成熟、比较闭塞、没有与国际接轨,到之后国际合著论文逐年递增,2007年后国际合作率稳定在35%左右,稳定的合作率代表国际间科研合作的稳固程度,表明中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科研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吸引着更多的国外科研机构与中国机构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以带动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发展。

表7 2002~2011年SSCI来源期刊发表我国独著及国内合作被引频次排前10的论文

第二,从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国际合作论文的国家分布上看,与中国进行合作研究的国家分布集中,少数科技发达国家如美国、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占据了大部分的合作频次,其中与美国、比利时之间的合作最为紧密。相较于国外主导、我国参与的研究论文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由我国主导的研究中国家和地区分布更为广泛,说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国际合作拓展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逐步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合作。

表8 2002~2011年SSCI来源期刊发表我国与境外合作被引频次排前10的论文

第三,从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国际合作论文国外机构分布上看,存在数量集中和机构相对分散两个趋势。来自比利时、美国的几所高校与我国科研机构之间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频次远高于其他机构。这些事实说明,近年来我国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的多数国际科技合作团队规模不是很大,大部分的国外机构在10年间仅与中国进行过一次合作,这种短期合作关系能否继续发展成长期合作,其间的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1] 梁立明,马肖华.从中德合著SCI论文看中德科技合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22-28.

[2] NandiniLahiri.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r&d activity:how doesitaffectinnovationquality?[J].Th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10,53 (11):1194-1209.

[3] G Lew ison,P Cunningham.Bibliometric studies for the valuation of transnational research[J].Scientometrics,1991,21(2):223-244.

[4] Loet Leydesdorff.Indicators of Innovation in a Know ledge-basedEconomy Cybermetrics[EB/OL].[2010-05-11].http://www.cindoc.csic.es/cybermetrics/articles/v5i1p2.html.

[5] AparnaBasu,B S Vinu Kumar.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 in Indian Scientific Papers[J].Scientometrics,2000,48(3):381-402.

[6] Wagner C S,Leydesdorff L.MappingGlobalScience Using International Coauthorships:A Comparison of 1990and2000[C]//Proceedingsof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Beijing.2003.

[7] Caroline SWagner,Loet Leydesdorff.Mapping the netw orkofglobalscience:Comparinginternationalcoauthoships from 1990 to2000[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2005,1(2):185-208.

[8] Lee-Jean Kim.Korean scienceand 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1995-2000[J].Scientometrics,2005,63(2):321-339.

[9] Tufool Alnuaimi,etal.Not w ithmy Ow n: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 Patterns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 Foreign SubsidiairiesofMNCs[R].France,Singapore,United Arab Em irates,INSEAD AlumniAssociation,2012.

[10] 王超.SSCI收录论文的文献计量与学科发展——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情报.2010,30(4):52-58.

[11] Bock GW.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 ledgesharing:Examining the rolesofextrinsicmotivators,social-p sychological forces,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MisQuarterly,2005,29(1):87-111.

[12] Ho YS.Citation review of lagergren kinetic rateequa-tion on adsorption reactions[J].Scientometrics,2004,59(1):171-177.

[13]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九):第九讲 文献信息引证规律和引文分析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4(3):36-240.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雪立(1965-),男,新乡医学院《眼科新进展》编辑部主任、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主任、编审,发表论文130余篇,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王璞(1983-),女,新乡医学院学生;郑成铭(1985-),男,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

猜你喜欢

情报学图书馆学论文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卷首语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