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红利 分好“财富蛋糕”
2013-09-01宋殿清
文Ⅰ吴 悠 宋殿清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国家面貌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老百姓正在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革如何走出“攻坚区”和“深水区”,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加大改革力度 实现收入倍增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被列入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改革开放正成为全中国最广泛最坚定的社会共识。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众多因素,其中人口红利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红利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抚养比开始上升,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甚至开始进入人口负债阶段,此时,中国还有什么红利可用呢?答案是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让老百姓收入多起来、荷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消费多起来,内需就会不断扩大,这也必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夯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和谐的物质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这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就意味着未来收入分配、改革力度都将加大,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实施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必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但要把好事做好,必须把握好两个基本点:一是继续做大做强“财富蛋糕”,二是如何公平的分好“财富蛋糕”。
其实,无论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都将需要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改革力度。改革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引领中国这艘巨轮穿越难关险滩,驶向光辉的彼岸。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愿景,但愿景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不仅仅是一个公平问题,这也将会繁荣内需市场,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科学化,进而从消费需求方面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 激发社会活力
做大“财富蛋糕”,不仅要做大规模,而且要提升质量。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做大规模不易,提升质量更难。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和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当前应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找准突破口,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做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才能把财富蛋糕做大,为公平分配财富蛋糕奠定坚实基础和创造有利条件。而分好蛋糕的关键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不仅是中国当下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的内在要求。无论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还是从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来看,都必须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释放改革发展的红利。
改革,为中国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正是因为30多年前开辟了改革开放之路,才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发展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改革也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走出禁锢和封闭的状态,融入文明发展的洪流,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改革是否还会继续为中国带来红利呢?毋庸置疑,改革将继续为中国最大的红利。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曾公开承诺让更多的中国民众共享更大的改革开放红利。要激发改革迸发出新鲜活力,必须调整和深化改革的方向。把发展民生作为改革的动力,人民期望改革,更企盼公平公正的改革。老百姓需要的是能享有基本公平权利的改革、能有公平的市场环境的改革和各种特权能得到最大限度抑制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出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当下,正处在改革“深水区”的中国,虽然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触动一些阶层的利益,一些既得利益者面对继续深化改革可能会出现分化。但是,只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意志坚定、改革目标明确、动员改革的一切力量、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改革就一定闯过“深水区”顺利到达彼岸。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助推实现“中国梦”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的今天,我国整体经济态势依旧向好;但世界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让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这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以“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的方针,加快开拓发展空间。就目前来看,应以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内生经济,通过市场化改革努力激活城镇化红利。
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关键在于增强经济活力,宏观稳住,放活微观,这是对我们经济调控能力的现实挑战。而搞活经济的关键在于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实现创新驱动。
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能一直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来发展经济,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不能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来推动增长,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从而促进经济内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资源重组,使得现有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大力培养、吸引和造就各类人才。
根据消费升级规律,人们在满足基本的吃穿用和居民收入迅速增长后,消费将升级到住宅、汽车、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和休闲等方面。因此,要精心培育上述消费点,努力实现收入增长、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使改革红利迸发光芒,推动居民收入倍增。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财富“蛋糕”,也要通过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改革切好“蛋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改革的大突破,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要运用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