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余市大米镉污染调查分析
2013-08-31刘燕兰沈艳
刘燕兰 沈艳
(新余市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江西 新余 338000)
大米是人类最主要的主食,也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近年来大米中重金属镉超标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1972年FAO/WHO把镉列为第三位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12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危险化学物质,镉被列为首位[1]。镉是通过食物、水、空气、吸烟等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内而大量蓄积在肝脏、肾脏、胰腺、甲状腺和骨骼中。使肾脏器官等发生病变,并影响人的正常活动。造成贫血、高血压、神经痛、骨质松软、肾炎和分泌失调等病症[2]。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3]称:我国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镉污染问题早已是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广东镉大米事件一度引起国人的恐慌。也因此事件,为了了解新余市大米中重金属镉的污染情况,对本市各乡镇所种植的大米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监测的样品为:大米。
检测项目为:镉。
采样:本次选择新余有代表性的乡镇分别为水西镇、罗坊镇、姚圩镇、南安乡、东边乡、马洪乡、珠珊镇、良山镇、河下乡、界水乡10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自然村的大米为监测样,共采集20个大米样品。
1.2 仪器与试剂
A7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东西电子);MDS-2002A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镉标准溶液:1000 μg/ml,(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GBW08612)。
1.3 仪器工作条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条件:石墨炉分析系统,氘灯背景校正,镉分析波长为228.8nm,狭缝宽度为0.2nm,原子化温度为1800℃,用峰面积进行定量计算。
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条件:0.2MPa、1min→0.5 MPa、2min→0.8 MPa、3min→1.0 MPa、3min→1.2 MPa、4min→1.5 MPa、5min 。
1.3 试验方法
将大米于粉碎机中充分粉碎,准确称取粉碎后的样品0.5克(精确至0.0001克)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ml浓硝酸和2ml双氧水预消解1小时后,于微波消解仪中消解。得到澄清透明液体,加热赶酸后冷却至室温,用超纯水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混匀后备用。吸取10 μl样品溶液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进行上机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10个乡镇20个大米样品中镉的具体测定结果详见表1。
表1 大米中镉含量的测定结果统计表
姚圩镇 新宋大龙村 0.18合格下蒋村 0.21不合格 良山镇 八佰桥村 0.09合格村头村 0.22不合格南安乡 杨家村 0.061合格南安村 0.13合格 河下乡 平川村 0.26不合格礼泉村 0.20合格东边乡 东边村 0.082合格南英村 0.09合格 界水乡 布下土古里村 0.19合格中台村 0.11合格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个样品中有8份超过国家标准0.2 mg/kg,不合格率为40%,最大值为 0.30mg/kg。水西镇2个自然村样品不合格,是因为其属于工业重镇,使水源受到污染。农民再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农田,导致大米镉超标。水西镇从2009年起大部分自然村土壤中的镉超标,从而导致今年大米中的镉超标。
罗坊镇廖家村、姚圩镇下蒋村、珠珊镇老背村、良山镇村头村、马洪乡火田村与河下乡平川村属于普通的农业种植区,但大米镉依然超标,可能是城市垃圾或使用了含镉的农药、化肥等造成的。
目前,国家标准对农药、化肥中镉含量没有规定其限量要求,而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会大量的施用农药、化肥,以至于直接导致农作物受到镉的污染。
3 若干建议
为了能让人民吃上安全、卫生、营养的放心大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工作。
加强综合治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减少重金属对大米等食品的污染。
加强监督和监管:农业、工商、卫生、商业等部门应互相协作,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监督和监管,从农药的销售环节,水稻种植、大米销售及加工环节入手,严格农田施用农药的管理,严禁将高毒农药施于水稻,加强对大米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大力推广种植无公害食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总之,治理食品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食品安全需要消费者、食品生产者、公共卫生人员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1]《镉的环境污染及对人类的危害》,朱重落,审校,夏连芳,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9年2期.
[2]《重金属镉对动物及人类的毒性研究进展》,谢黎红,许柞荣,浙江农业学报,15(6):376 -381,2003.
[3]应兴华,金连登,徐霞,朱智伟,.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品质量与安全.2010,(1):40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