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案例
2013-08-30王永山
王永山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在我省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才能造就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长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深感责任的重大、责无旁贷。我们高研班的学员更应该勇挑重担,积极摸索,不断成长。
1.主题与背景
新课改教材的整体结构编排、栏目设置等均有较大的变化,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为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我们高研班高中化学组两位老师就同一内容在太仓实验高中上了一堂公开课,并展开了研修活动,以便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之间的关系。
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化学一专题4第二单元《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材中涉及氨气的物理性质,氨与水的反应、氨水成分分析、喷泉实验原理,铵盐的性质,铵态氮肥使用,氨气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等等,本节课内容多,难点集中,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并突破难点,成了本次课的关键。
1.案例描述
第一种教法:
[学生实验]:带有橡胶塞的大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水面快速上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设问]大试管里的气体极易溶于水,装的是什么气体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了解呢?
引出课题:氨气的性质
[演示实验]:红色喷泉实验,请学生解释原因。
[点拨]氨气溶于水时,绝大部分的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少量电离出NH4+与OH-因而NH3.H2O显弱碱性。
[师]刚才我们闻到氨水有刺激性气味,那我们给它加加热会怎么样呢?
[生]加热装有红色溶液的小试管,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现象]红色褪去,试纸变蓝。
[师]解释两个可逆反应。由此不难想到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
铵盐中加碱并加热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师]复习氯水的组成,分析氨水的组成。
[生]氨水中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少量H+。
[师]提到碱,碱最容易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
[究实验]在滴有酚酞的氨水中滴加酸,红色褪去。
[学生实验]一只烧杯中各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棉花球上滴加两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
[师]若把浓盐酸换成浓硝酸,能否观察到白烟?再换成浓硫酸呢?为什么?
[演示实验]氨气与浓硫酸反应。
[师]要得到干燥的氨气用什么干燥剂?
根据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及注意点。
第二种教法:
【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小结氮肥的种类。
2、动手实验,探究铵盐的化学性质。
3、总结铵盐的性质
【学生活动】
阅读、总结氨气的工业生产原理
介绍实验室制法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1)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完成学案
(2)小组讨论喷泉形成的原因
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氨水与液氨的比较
【学生活动】讨论氨气与酸反应的情况
①与挥发性酸(HCl、HNO3等),在空气中相遇能产生白烟(可用此法来检验氨气)
NH3+HCl=NH4Cl
②与不挥发性酸反应
2NH3+H2SO4=(NH4)2SO4
3.两种教法比较
第一种教法,认为本单元内容太多,四十五分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如要完成也只是浮于表面。因此,适当地将教材上的内容作了以下调整,将铵盐的性质放在下节课再学,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讨论和学习,并将实验室中制备氨气提上来讲,形成一节较完整的有关氨的内容。但没有考虑到实验高中的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学情分析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起点落得不够低,学生讨论起来有困难,知识的难度挖掘过深。忽视了一节课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得主动且充满乐趣。
第二种教法,针对的内容就是国家规定的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且每次给学生铺设的台阶比较低,学生基本上能跳一跳够得到;另外从生活实际出发,如农村孩子比较熟悉的氮肥出发,贴近生活。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轻松,且能很好的调解课堂气氛,使师生平等和谐的相处,形成民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