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初探

2013-08-30王兴伦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4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造性课堂教学

王兴伦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为他们搭建开放性的教学平台,真正树立创新意识,注重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造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修改的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变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手段着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意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下定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个性。

1.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新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我们也应当看到,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充当着被动的接受者。在教的方面,传授结论和概念性的内容,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训练;在学的方面,学生不能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地掌握知识的关键点,而在被动地消化理解中,使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行为,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质疑是一条有效地途径。使学生通过质疑这一手段,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如此循环反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问难,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1 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

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他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更具有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探求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的欲望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口算"24*3"大多数学生的口算过程是:20*3=60、4*3=12、60+12=72。但有极少数学生批判性的提出问题,认为这样做不好,更好的方法是:24*3=8*(3*3)=8*9=72。显然,这种算法是对常规思路的一种批判,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1.2 探究性质疑

学生遇事好问,敢于探索固然重要,不能以此为目的,仅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知的事物继续深入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样,才能充分活性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索性问题,这是创造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应用题"一辆汽车原计划性3.5小时行14千米,实际只用了2.8小时。实际速度是原来的多少倍?"大部分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4/2.8)/(14/3.5)=1.25。但有个别学生能够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其独特的见解,探索性的提出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列式计算:3.5/2.8=1.25。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种算法既简单,又一目了然,是一种很理想的算法,显然,这是学生探究性质疑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2.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精神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开展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好的开放性平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为学生们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2.1 一题多解时合作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们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路更加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50人去划船,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2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16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学生审题后,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最优策略(租7条大船,2条小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各不相同的意见,争论非常激烈。通过分析、比较、优选,从而发现了最佳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升华。

3.创设想象情境,诱发学生多向思维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其理解就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项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3.1 用再造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借助已掌握的信息在大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在教学"射线"时,让学生想象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射线?学生的思路十分活跃,各抒己见:太阳光、月光、车灯光。有位学生答得更妙:"夜晚小猫向远处看时,猫的眼光也是一条射线。"这样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是非常有益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就是一种非凡的创造力的源泉。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的教学氛围。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抓住一个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激发,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发扬,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 陆晖;;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造性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