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及防范对策研究

2013-08-30邓文英李雯香范秀娟

江西化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源地常州饮用

邓文英 李雯香 范秀娟

(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 213022)

长江水资源丰富,是沿江地区重要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也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的调水水源地。因此,保护长江水环境不仅对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对国家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产业的转移,沿江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沿岸化工园区的集聚,黄金水道危险品运输量的加大,给长江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威胁。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长江沿线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

常州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长江提供了常州全市80%以上人口的饮用水,沿江地区贡献着全市40%以上的GDP来源,是常州政治、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江常州段拥有长江岸线仅22.06 km,为江苏省内沿江8市最短,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详见图1)。魏村饮用水源地为长江常州段当前唯一使用的饮用水源地,紧邻上游镇江段,为常州市4家自来水厂提供原水,是全市三百多万居民的生活饮水来源(详见表1)。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近年来已建设魏村水源地取水口自动监控系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生物毒性综合预警系统,对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进行了环保专项整治。

表1 常州市以长江为源水自来水厂供水情况 万t/d

图1 长江常州段基本概况图

2 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分析

2.1 历史突发事故统计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近10年来对长江常州段水源地造成影响的突发事故共3起,且均发生在近3年,每年1起。其中上游段2起,另1起为发生在魏村取水口附近的两船相撞事故。此外,经统计,1985~2006年20年间长江干流各类污染事故共有56起,长江上游段42起,下游段14起[2]。可见,常州市以上江段污染对常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影响也不容忽视。

2.2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析

水源地环境风险识别主要针对水质型突发事故,它是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对大多数的江河饮用水水源地而言,存在着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威胁的潜在事故类型主要有以下八种[3]∶①近岸工厂发生事故排污(或违规偷排);②废水处理厂事故排污;③近岸危险品仓库、堆栈突发爆炸燃烧事故排污;④装卸码头作业失误事故排污;⑤水陆交通运输工具碰撞倾翻事故排污;⑥近岸长距离化学品或油品运输管线泄漏排污;⑦潮汛和水灾引起的大面积非点源污染;⑧恐怖主义与人为投毒。

充分调查常州长江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结合常州港码头实际建设情况,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源分为三大类。

(1)固定源

长江常州段建有4座合法从事化学品运输的码头、泊位,允许装卸作业苯乙烯、苯、熔硫酸、沥青等四十余种化学品及危险货物,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一是危险货物在装、卸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泄漏、爆炸等危险事故;二是装卸液体物料的货运码头在码头区域未设置围堰、废水收集池,码头冲洗废水、码头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染物未集中收集处理,都将对水源地构成风险。此外,长江常州段以南的滨江化工园区尚有可能存在初期雨水外排、污水偷排漏排等隐患,沿江污水排放口尾水超标排放也有可能危及上游饮用水源地。

(2)移动源

根据江苏省海事部门的统计,长江沿线的船舶事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按照过境船舶300艘次/d计算,则发生事故数量约10次/a[4]。随着常州市内外贸易的加大,危险品船舶进出常州港的数量自2009年急剧增长,为2008年的3.18倍,长江常州段日均船舶流量约为1500艘次,日均危险品船舶流量约为100艘次。因此,境内船舶和过境船舶是长江常州段重要的移动风险源,主要环境风险有∶一是船舶发生货物泄漏、尤其是危化品泄漏对水源造成较大的影响;二是船舶燃油泄漏或因此产生火灾等次生灾害;三是船舶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碰撞、沉船等事故影响水源地安全。

(3)流域源

流域源包括上游污染及通江河道来水污染。常州处于长江流域下游,上游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即有可能会对本市饮用水源地造成威胁,特别在污水伴随中、小洪水下泄初期,尤易发生严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此外,沿长江区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都可能通过长江支流进而影响长江水质。

3 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

现阶段,我国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评价主要针对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很少对水源地的生态状况、污染源状况、环境监管等涉及到水源地供水安全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对于水源地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5]。因此,为全面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需要建立完整、直观、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得出水源地的风险等级,找出水源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推动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3.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针对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源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水源地属性、水质状况以及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等情况,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建立三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体系。目标层是指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准则层是指水源地区位条件评估、环境污染现状评估、环境监管能力评估、环境应急能力评估,指标层是对准则层分解和具体化,详见表2。

表2 常州市长江魏村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

3.2 环境风险等级评估

(1)区位条件评估

主要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源风险和背景水质现状。长江魏村水源地取水口距离上游污染源距离大于10km,取水口附近有危险品运输船,取水口附近水体扩散能力好,地表水背景水质类别为Ⅲ类,具体评估标准见表3。

表3 区位条件评估具体指标评估标准

(2)环境污染现状评估

主要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源评估指标。长江魏村水源地河流水质达标率100%,污染源结构为非点源污染为主,具体评估标准见表4。

表4 环境污染现状评估具体指标评估标准

(3)环境监管能力评估

主要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管理能力、水源地保护区管理、监测能力及监察能力。长江魏村水源地管理机构完善,保护区划分完善;监测分析规范、设备充足,监测项数满足需求;监测布点和频次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监察设备、人员充足,对污染源监管到位,执法有效;日常监督、案件执行率、违法取缔率均达到100%,具体评估标准见表5。

表5 环境监管能力评估具体指标评估标准

(4)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主要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的应急防范、应急响应及污染事故发生情况。长江魏村水源地已编制应急预案且通过评审,以滆湖为备用水源,目前尚无应急防范工程;应急响应机构协调性和机动性较好,信息通畅,反应有序迅速,并进行过相关的应急演练;近三年发生事故较少,且均为一般性污染事故,具体评估标准见表6。

表6 环境应急能力评估具体指标评估标准

根据建立的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估指标体系,将魏村水源地的相关信息带入到指标体系中,与指标体系中的评估标准相比较,得出各个指标的评分,再将各指标的评估得分相加,即得出目标层的评估分值[6]。评估原则按照“评估分值≥90分的为四级(低风险),评价指标分值为70-89的为三级(风险一般),评价指标分值为50-69的为二级(较高风险),评价指标分值<50的为一级(很高风险)”,得出长江魏村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分值为87分,风险等级为三级,风险一般。

4 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的过程,即是找出水源地环境风险源、找出主要存在问题的过程,是当地环境管理部门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源地风险防范的行动指南。结合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提出如下风险防范对策。

4.1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企业风险监管

常州沿江区域正逐渐形成以化工、医药为发展重点的滨江产业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做好沿江企业的产业和布局规划,有效降低长江水源地的环境风险。积极开展周边企业风险排查,结合日常环境风险隐患排查行动,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数据库。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尚未进行初期雨水管理的企业进行整改,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采用雨水强排措施,确保雨水水质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时,必须接入污水处理装置或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省控、市控重点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环保部门应定期检查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及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4.2 提高船舶污染监控水平,降低码头风险事故

加强船舶运输管理,密切关注船舶运输路线,在水源地水域附近划分禁行、缓行区域,对于运输危险品的船舶实时掌握其运输货物的种类、数量。提高运输船舶污染控制水平,推进船舶标准化和升级换代,安装船舶污水、垃圾收集储存设施,逐步淘汰单壳化学品运输船舶,危险货物装卸时必须有配套的防护措施。加强码头设置和防护措施管理,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新、改、扩建危险品装卸码头,码头区域应设置围堰和应急事故池并配置双电源,确保发生事故时事故水泵能够启动并将泄漏物料提升至污水处理池中,减少泄漏物料进入长江水体的数量。对于输送液态物料的码头对管线进行改装,增加扫线功能,有效减少管线内的残液残留量,降低风险。

4.3 加强水源地环境管理,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

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机制,改变各部门“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局面,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相关职责。合理划定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准保护区范围,实施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违章建筑及其它污染源整治、清拆工程。加强以长江为源水的自来水厂的应急物资储备,改进水处理工艺,对源水进行深化处理,确保出厂水质达标。加强滆湖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完善备用水源地日常监管制度,加快备用水源地管网与市区供水管网的完全连通,真正发挥应急备用的作用。

4.4 提高监控预警能力,促进区域联防联控

加强水源地自动监控预警能力,加密设置长江水质自动监测站,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状况。上级主管部门应统一协调沿江各地区水源地保护工作,实行省内各饮用水保护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城市日常信息互通和联动机制,及时通报沿江突发事件相关信息、风险防范的先进措施和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常州市应建立环保、海事、水利、交通、卫生、公安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健全的信息通报制度,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长江环境污染事故。

4.5 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水源地应急体系,进一步明确环保部门在长江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常态监管及应急处置方面的职责定位,并将职责具体分解,落实到人。细化长江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和现场处置措施,强调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系统地提出事前预防和预警、应准备、事中应急响应和事后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升水上应急处置的能力,成立专业的水上应急救援队伍,掌握快速救援和事故处置的技术,缩短事故应急响应时间、提高处置效率;成立长江水上监测队伍,加强对船舶洗舱水及压舱水的分析测试,妥善处置船舶洗舱水及压舱水,确保达标排放;加强水上事故应急处置的物资储备,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处置[7]。

5 结论与展望

文章在全面识别长江常州段环境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且符合实际的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体系,重点针对水源地的区位条件、环境污染现状、环境监管能力、环境应急能力等四方面展开了评估。通过此类风险等级评估方法,不仅可以量化地认知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更能直接找出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环境风险评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健全水源地保护应急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完善。因此,文章对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及防范对策开展研究,对其它水源地的保护也可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然而,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当前,随着GIS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完善,将GIS技术与各种数学模型结合将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同时,水源地上下游城市加强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城市日常信息互通和联动机制,也将成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另外,还应加强立法和管理制度的研究,使饮用水源保护的各项措施和政策都能落实执行,切实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1]朱红云,杨桂山,董雅文.江苏长江干流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与保护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6)∶90 -96.Zhu Hong- yun,Yang Gui- shan,Dong Ya- wen.Pro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Drinking Water Areas along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J].Resources Science,2004,26(6)∶90 -96.

[2]周克梅,陈卫,单国平,等.南京长江水源地污染预测及应对措施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8)∶36-39.Zhou Ke - mei,Chen Wei,Shan Li- Ping,et al.The pollution prediction and study on measure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Nanjing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J].Water &Wastewater Engineering,2007,33(8)∶36-39.

[3]胡二帮,彭理通,陆雍森,等.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Hu Er- bang,Pen Li- tong,Lu Yong - sen.Practical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s.[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0.

[4]殷振华,夏健伟,夏豪刚.长江苏州段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56 -58.Yin Zhen - hua,Xia Jian - wei,Xia Hao - gang.The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es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Suzhou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Re -Cycling Economy,2013,3∶56 -58.

[5]衣强.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Yi Qiang.A Method for Security Assessment of Centralized Surface Water Source Area .Beijing∶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2007.

[6]刘继莉.吉林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Liu Ji- li.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olutions on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of Jilin Province[D].Jilin∶Jilin University,2010.

[7]奚旦立.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Xi Dan - Li.Emergency Disposal Project of Sudden Pollution Incident[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9.

猜你喜欢

水源地常州饮用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饮用生鲜奶存安全隐患
饮用“阴阳水”需谨慎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
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源地影响的数值模拟
常州梳篦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