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紫砂壶上“龙”的造型与装饰
2013-08-29宋静
宋静
(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214221)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远古的先人们认为有一个力大无穷、与水相关的物象主宰、指挥、操纵着世上的动物和天象。龙,作为一种崇拜的对象,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龙,在封建社会中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正因为“龙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从清代中期龙就在紫砂壶的造型与装饰上开始应用。
1 紫砂茶具上“龙”的出现主要是与封建社会的制度有关
宜兴紫砂发端于宋代,到了明代中期开始成熟,并兴盛于世,可查阅历史资料和实物考证。从明代及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紫砂壶,无论什么造型均没有龙的造型与装饰,这可能与封建社会的制度有关。中国的封建社会,“龙”就是皇权的代表,只有皇帝和皇族才有资格享用“龙”的待遇。一般平民百姓或官僚,如果偷偷使用或家中藏有关于龙的物品,将被视为有谋反之心、大逆不道。而紫砂茶具最早在明代中期开始兴盛,但它还不是皇宫用的物品,只是在文人之间和官宦家中使用,所以没有人敢于在紫砂壶上用“龙”的形象进行装饰,这是紫砂壶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以前没有龙的形象的主要原因。
2 简介历史上紫砂壶以“龙”进行造型与装饰的名作和代表人物
宜兴紫砂壶上最早出现龙形图案的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邵大亨,他有两件名作与“龙”有关,一件是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龙头一捆竹”,另一件作品是收藏在香港茶具文物馆的“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壶体全身如云水翻腾,壶身正面一条龙头探出云海,吞吐一颗火珠活灵活现、形象生动;壶盖上也是祥云涌动,而巧妙设计的是一条龙头从壶盖的云海中探出,伸缩活动自如,造型稚朴可爱。仔细察看,邵大亨的“鱼化龙壶”盖上的龙头,尚未出现能伸能缩的“龙舌”。
到了清末时期,宜兴紫砂高手黄玉麟在邵大亨的“鱼化龙壶”的基础上,也创作了一件黄玉麟款式的“鱼化龙壶”(见图1)。壶身也是云水翻腾,一条巨龙半身在云水外,半身藏在云水间,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壶身的另一边一条鲤鱼在水浪中努力跃飞,壶把则是龙的“尾”自然弯曲成把。作品形象生动,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谚语“鲤鱼跳龙门”,跳上龙门“鱼化龙”的意境。这件作品反映了作者同情民间百姓贫寒赤子,勉励只要努力就能成才的美好愿望。到了民国年间,封建统治结束,“龙”已不再是皇权的象征,带有龙形的各种工艺品大量进入民间,所以这段时期“鱼化龙壶”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这与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图1 鱼化龙
3 当代以“龙”形创作紫砂壶成功的作品
当代紫砂壶上,以龙为设计造型或装饰的作品经常见到,高海庚的“集玉壶”以“龙”为主要装饰,壶嘴借古代玉雕之龙设计成方形,龙口含柱,三弯成壶嘴;壶钮则借一条红山文化的玉雕螭龙停在玉璧形盖上,古朴又大方。这件“集玉壶”造型端庄、线条简洁,“龙”的装饰应用生动自然,是当代紫砂史上借“龙”设计的代表性经典之作。
图2 龙印壶
本人以“龙”为主体设计的一件“龙印壶”(见图 2),借鉴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龙”设计到紫砂壶上。作品通高13cm,通宽15cm,壶身筒为浑四方形,直径7.8cm,如同一方印章。壶嘴、壶把、壶钮均以龙为形,壶底部篆刻龙纹,作品把中华龙文化和印章文化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一定的审美效果,同时又有较好的实用功能。
首先,壶嘴的设计是以唐代的玉雕龙头,口含玉柱,为壶嘴的“流”。壶嘴在倒茶水时,如龙头喷水,美观又实用;壶把则以汉代玉雕的龙为形,龙头贴在壶身,龙口水柱自上向下倒挂壶身,中间形成的虚实空间优美,线条流畅,充分体现宜兴紫砂的特点;壶钮的设计是一条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玉雕的“龙”盘坐在壶盖上,立体感强,既是华丽的装饰,又是非常实用的“钮”,拎拿方便不烫手。既是壶钮,又与壶身筒设计的印相匹配,成为“印钮”。为了与“龙印”名符其实,在壶底部采用篆刻的技法刻上一圈战国时期的环龙,这样壶身上下左右把战国时期、唐代、明代、清代四个历史朝代共四种不同的“龙”综合进紫砂壶设计,是一种尝试。
综上所述,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以龙为题材的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从古至今影响了几代壶艺工作者。当今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伟大祖国正在实现龙的腾飞,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突出龙的精神和龙的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精髓吸取到壶艺创新中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拓创新。在创作中要以小见大,从壶艺中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精神,同时也给紫砂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使紫砂艺术实现长久的传承和发展。